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曦元专利>正文

减震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643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重型汽车,涉及一种减震缓冲器,包括呈链状上下挂接在一起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中间体,构成中间体组合件,这样中间体可将空间分割形成相对隔离的若干空间,相对大一点空间称为主空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针对部分主空间注有弹性体;位于最上方的中间体和位于最下方的中间体都是U形槽状,二者的开口方向上下相反,开口两侧设有向内或者向外的翻边,翻边上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坚固、安全可靠、提高减震缓冲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安全保险系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领域,主要用于重型汽车,涉及一种减震缓冲器
技术介绍
原零件产品结构设计为在上下两块钢板间分布有数块钢板,上下两块钢板间注有橡胶材料,在数块钢板中间有一大孔,中间穿一螺栓,螺栓由上下两块钢板限位起到零件产品安全保障作用同时限制其运动自由度。在受到震动力时,一、受到压力时橡胶弹性材料受压变形吸收能量。二、受到拉力时,橡胶弹性材料受拉变形吸收能量。橡胶材料应力传递完全由橡胶与钢板的粘接传递,这种橡胶与钢板的亲和力在零件产品生产制造工艺过程要求非常高,钢板与橡胶不能很好粘合,俗称脱胶,便不能完成应力传递,严重时造成由上下两板连接的两个其他零部件脱离连接而断开从而发生事故。中间一螺栓来防止这种脱离连接断开情况发生。这样对螺栓材料性质要求也非常高。再者在车辆上使用时,由于车辆运行时的震动情况,其受力方向非常复杂,在复杂多变的受力方向作用下,中间数块相对较薄的钢板,会过早因材料弯曲疲劳而断裂,从而造成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坚固、安全可靠、提高减震缓冲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安全保险系数的减震缓冲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呈链状上下挂接在一起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中间体,构成中间体组合件,这样中间体可将空间分割形成相对隔离的若干空间,相对大一点空间称为主空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针对部分主空间注有弹性体,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位于最上方的中间体和位于最下方的中间体都是U形槽状,二者的开口方向上下相反,开口两侧设有向内或者向外的翻边,翻边上有连接孔。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还包括上板、下板、螺栓和螺母,上板和下板都设有安装孔,中间体组合件夹装在上板和下板之间,最上方的中间体的开口两侧通过翻边的连接孔与上板固定连接,最下方的中间体的开口两侧通过翻边的连接孔与下板固定连接;在上板和下板之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部分注有弹性体,上板、下板和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由螺栓和螺母通过上板、下板、中间体组合件和弹性体它们各自的通孔将它们贯穿在一起;螺栓为球头螺栓,螺母为球头螺母,螺母紧固并焊接在螺栓尾部;上板的中部有与球头螺栓对应的向下隆起的沉头孔,下板的中部有与球头螺母对应的向上隆起的沉头孔。上板的安装孔与被减震缓冲零件连接,其连接尺寸由被减震缓冲件的连接尺寸所决定,上板通过阶梯形沉头铆孔与上中间体的连接孔铆接。下板的安装孔也与被减震缓冲零件连接,其连接尺寸同上板一样也由被减震缓冲件的连接尺寸所决定,下板通过阶梯形沉头铆孔与下中间体的连接孔铆接。或者,中间体的连接孔作为本减震缓冲器的安装孔与被减震缓冲零件连接,上下板的功能或部分功能由被减震缓冲零件承担。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各块中间体均有若干个圆孔,这些圆孔具有减重作用, 增强弹性体一体化并利于弹性体与金属骨架的结合。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中间体为上下两块时,构成上中下三个主空间,至少两个主空间内外都填充有弹性体,上下两块中间体相互垂直并都以螺栓为轴线。本技术缓冲器,主空间内的弹性体是由帘布或金属板与弹性体相间隔而形成的多层帘布层或金属板层。在填充有弹性体的各主空间中,有些主空间是相对开放的,弹性体在受力变形时, 会使在开放方向上运动位移量过大,这样一方面会使弹性体过度疲劳而产生过早失效从而造成本减震缓冲器失效。另一方面超过弹性体与金属件间的亲和力会使弹性体与金属件间脱离粘合从而造成本减震缓冲器失效。所以当受到的应力较大时,在这些相对开放的空间里垂直受力方向设置多层帘布,帘布与弹性体相间隔而形成多层帘布层,其帘布层数根据受力大小确定。或在这些相对开放的空间里设置金属板与弹性体相间隔而形成金属板层。 在开放空间内填充入多层帘布层预制块或者金属板层预制块后,再进行整体注入弹性体。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弹性体外表面有模压成型的大量条纹或花纹。条纹或花纹用于散热和美观,并且其设置要避免表面应力集中。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中间体为上中下三块时,中间一块中间体为方形筒,上中下三块中间体构成从上到下五个主空间,所有主空间或者一部分主空间内外注有减震弹性体。中间体更多时,依此类推。构成减震缓冲器的各零部件的材质根据工况条件来确定。上下板一般采用钢板、 铝合金板、铸钢、铸铝;中间体一般采用具有记忆性质的材料,如弹簧钢;弹性体一般采用橡胶或聚氨酯;螺母及螺栓一般采用汽车标准高强度的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坚固、安全可靠、提高减震缓冲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安全保险系数,具体如下1.该零件不论是在受压还是受拉状态其中用于减震的弹性体始终处于拉与压相结合状态下,不存在单纯拉或压,这样充分发挥弹性体这种高弹性材料的弹性性能。2.当弹性体临界失效或失效时由于该结构设计,不会使上下板连接的部分脱离或断开,提高了其安全系数。3.由于车辆震动情况下其受力作用位置和方向非常复杂,该结构可使各处受力趋于平衡具有万向适应效果。4.位于上下板间的中间体相互呈套环状挂接,在不影响结构力学设计条件下,适当的钻孔,这样可使得各部分弹性体材料一定程度一体化使得弹性体与金属骨架更好结合,更能发挥弹性材料的弹性性能,也会使零件坚固可靠延长使用寿命。5.本技术缓冲器在填充有弹性体的各主空间中,当受到的应力较大时在这些相对开放的空间里垂直受力方向设置多层帘布或金属板层,其帘布或金属板层数根据受力大小确定。帘布或金属板层的作用是加强弹性体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1为现有的减震缓冲器示意图。其余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中间体两块为例。图1为上板,图2为下板,图3为两个翻边都向内的中间体,图4为没有注弹性体的总装图,图5为带螺栓并且未注弹性体的总装图,图6为注弹性体后的总装图,图 7为翻边一个向外一个向内的中间体,图8为两个翻边都向外的中间体。图中,1上板,2下板,3螺栓,4中间体,5螺母,6铆钉,7弹性体,8帘布层。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包括呈链状上下挂接在一起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中间体4,构成中间体组合件,这样中间体可将空间分割形成相对隔离的若干空间,相对大一点空间称为主空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针对部分主空间注有弹性体7,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位于最上方的中间体和位于最下方的中间体都是U形槽状,二者的开口方向上下相反,开口两侧设有向内或者向外的翻边,翻边上有连接孔。单个中间体的形状有如图3、7或8三种方案,即翻边可以两个都向内或者两个都向外,或者一个翻边向内一个翻边向外。本技术的减震缓冲器,还包括由金属制成的上板1、下板2、螺栓3和螺母5,上板和下板都设有安装孔,中间体组合件夹装在上板和下板之间,最上方的中间体的开口两侧通过翻边的连接孔与上板固定连接,最下方的中间体的开口两侧通过翻边的连接孔与下板固定连接;在上板和下板之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部分注有弹性体,上板、下板和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由螺栓和螺母通过上板、下板及中间体组合件和弹性体它们各自的通孔将它们贯穿在一起。各块中间体的左右两侧和底面均有若干个圆孔,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链状上下挂接在一起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中间体,构成中间体组合件,这样中间体可将空间分割形成相对隔离的若干空间,相对大一点空间称为主空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针对部分主空间注有弹性体,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位于最上方的中间体和位于最下方的中间体都是U形槽状,二者的开口方向上下相反,开口两侧设有向内或者向外的翻边,翻边上有连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林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曦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