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衬底上的键合接触部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5515 阅读:4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半导体衬底(2)上的具有增强结构(10)的键合接触部位(1),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半导体衬底(2)上的导电材料层(3),用于接收具有图案的增强结构(10);一个构成为具有键合面的键合接触层的、设置在导电材料层(3)上的金属层(4),其中,在键合面(5)下面设置至少一个约2μm厚的氧化层,该氧化层伸出超过键合面(5)的边缘,增强结构(10)位于氧化层(14)中,从上方向键合面(5)看去在键合面(5)以外在氧化层(14)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具有增强结构的键合接触部位。
技术介绍
键合接触部位通常由介电质层、接触层和金属化层的层序组成。最上层,被称为键合面(键合垫),通过所谓的键合与“包装”中的细导线电连接。已知的是,在键合过程期间通过键合毛细触点施加在键合接触部位上的机械负荷和超声波应力可能导致形成裂纹直到位于其下面的介电质断裂、位于其下面的金属结构变形以及金属结构中的层脱离。这些键合故障可能作为焊口出现在键合接触部位和位于其下面的层中并且通常在键合期间不是可见的,而是只有在接下来的拉力和剪切测试或可靠性测试期间才显示出来。这些问题由于新的工艺选择、如三层金属化、芯片-平面化(化学-机械平面化) 和通过铜-键合导线替换金-键合导线而变得尖锐。已知的是,键合接触部位为了改善其机械特性在横向方向上均勻或周期地设有增强结构。在EP 0 875 934 Bl中描述了具有至少一个介电质层的键合接触部位,它具有一个设有图案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由相互连接的、例如格栅形设置的金属化导线组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给出一种上述形式的具有改善的特性的键合接触部位,尤其在与铜键合的兼容性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铜键合由于在键合时能量吸收更高而且工作温度更高而需要坚固的且均勻的键合垫特性。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键合接触部位解决。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键合接触部位规定在半导体衬底上具有增强结构;至少一个设置在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金属层,用于接收具有图案的增强结构;一个作为具有键合面(键合垫)的键合接触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上方的第三金属层,其中,在键合面下方且在第一金属层上方设置有一个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伸出超过键合面的边缘,从上方向键合面看去, 增强结构在键合面下方在第一金属层内部构成,以及增强结构包括介电的岛。这种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具有增强结构的键合接触部位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半导体衬底上的用于接收具有图案的增强结构的导电材料层和一个构成为具有键合面(键合垫)的键合接触层、设置在导电材料层上的金属层,,该键合接触部位按照本专利技术根据改进方案的特征在于,增强结构由规则地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形状的岛构成,第一形状的岛格栅形地设置,分别在四个直接相邻的、构成格栅点的第一形状的岛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形状的4岛,以及第二形状的岛构成格栅形的结构。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结构化的导电材料层、优选金属如铝或铜实现键合接触部位的良好机械特性,由此更好地接收在键合时的力,以便由此抑制或者至少减小直至衬底上的裂纹形成。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有利改进方案框架形地包围中心设置的增强结构,可以优选在该框架形包围的区域中通过设置在至少一个介电质层中的敷镀通孔(via)建立与键合接触层的电接触。因此,在通过键合受到机械负载的键合垫区域以外实现这些敷镀通孔,这些敷镀通孔在机械上起到不利作用,但是对于导电材料层的电连接是必需的。接收敷镀通孔的介电质层也在键合垫下面的区域没有这种敷镀通孔。因此,这种键合接触部位特别适用于汽车应用,因为在增强结构的区域中在其下面的半导体衬底中部实现有源的电子结构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改进方案的特征在于,增强结构具有一个由规则地设置的岛构成的图案,导电材料层框架形地包围增强结构,以及导电材料层在边缘区域中通过设置在至少一个介电质层中的敷镀通孔与键合接触层电连接。因此在通过键合受到机械负载的键合垫区域以外实现所需的敷镀通孔,它们在机械上起到不利作用,但是对于导电材料层的电连接是必需的。接收敷镀通孔的介电质层也在键合垫下面的区域中没有这种敷镀通孔。因此这种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键合接触部位特别适用于汽车应用,因为在增强结构区域中在其下面的半导体衬底中不实现有源的电子结构元件。按照改进方案在上述两个解决方案中所述岛以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构成,其中第一形状的岛格栅形地设置,并且分别在四个相邻的、形成格栅点的第一形状的岛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形状的岛,并且第二形状的岛同样形成格栅形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形状的岛在导电材料层的平面中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横截面,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这种岛,因为在此产生的结构四重旋转对称。在本专利技术另一扩展结构中,所述第二形状的岛在导电材料层的平面中具有十字形的横截面并因此形成同样格栅形的、四重旋转对称的结构,从而由此产生的增强结构图案也是四重旋转对称的。在此优选已经证实特别有利的是,在导电材料层的平面中相邻的第二形状的岛的边界以及第一形状的岛与第二形状的岛之间的边界具有一致的间距。因此在优选由介电质制成的增强结构图案的区域中、即在接收这个增强结构的材料层的区域中介电质含量与导电材料层的材料含量相比是主要的。以有利的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设有另一导电材料层,它设置在具有增强结构的导电材料层上并且具有中心设置的由介电质制成的岛,该岛被导电材料层框架形地包围。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改进方案中在键合垫下面的区域也保持没有其它结构。这样产生的键合接触部位具有在键合垫下面的、垂直于衬底表面平放的由介电质制成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层序中不中断。由此得到键合接触部位直到材料弹性变形极限的承载能力。因此优选在两个导电材料层之间或者在键合垫与位于其下面的导电材料层之间的介电质层以相同方式只在边缘区域中具有对于电连接必需的敷镀通孔。最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在两个导电材料层之间设置一个介电质层,它通过设置在边缘区域中的敷镀通孔使两个导电材料层电连接。为了使实际的键合垫保持没有会降低负荷能力的结构,通过开孔在钝化层中限定的键合垫没有敷镀通孔。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这些敷镀通孔设置在钝化层的边缘区域中。此外特别有利的是,具有增强结构的导电材料层以其它材料层和/或介电质层为参照设置在衬底侧,即,该导电材料层尽可能靠近衬底。由此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材料层截住可能出现的裂纹。导电材料层由金属、优选由铝和/或铜产生,介电质层中的敷镀通孔为了电接通以金属、优选以钨或铝充满。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键合接触层的边缘相对于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框架的外边缘而且相对于内边缘错开。此外,第二金属层的框架的外边缘以及内边缘也相对于第一金属层的框架的外边缘和内边缘错开。第一金属层的框架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也相对于键合接触层的边缘错开,使得第一金属层中的边缘、第二金属层中的边缘和键合接触层中的边缘不相互叠置。换言之,各个金属层中的这些金属框架和键合面的相应外边缘分别相对彼此横向地错开。申请人:的研究已经表明借助金属层的相对彼此错开的边缘能够有效地抑制裂纹形成。要注意的是,各个框架和键合接触层仅在变换实施方式中借助通路或敷镀通孔电连接。显然,各个框架的相对彼此错开的边缘的以上原理可以扩展到超过3个金属层。 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键合接触部位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2按照图1的键合接触部位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增强结构的俯视图,和图3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键合接触部位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图1的键合接触部位1设置在半导体衬底2上,在其中在以χ表示的区域以外可以实现有源的半导体结构元件,例如晶体管、二极管、存储器或传感器元件和类似元件。这个键合接触部位1包括多个、优选三个上下叠置的材料层;一个设置在衬底2 上的、但是通过两个薄的介电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在半导体衬底(2)上的具有增强结构(10)的键合接触部位(1),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2)上的第一金属层(3),用于接收具有图案的增强结构(10),一个作为具有键合面(键合垫)(5)的键合接触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上方的第三金属层(4),在所述键合面(5)下方且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上方设置有一个绝缘层(14),所述绝缘层伸出超过所述键合面(5)的边缘(5a),其特征在于,从上方向所述键合面(5)看去,所述增强结构(10)在所述键合面(5)下方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内部构成,并且所述增强结构(10)包括介电的岛(11,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G·齐默尔P·施通普夫
申请(专利权)人:迈克纳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