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328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烧结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机密封机构。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溜槽和弹簧机构,所述的弹簧机构设置在密封板和溜槽之间,所述的弹簧机构包括顶板、上筒体、压缩弹簧、下筒体和底板,所述顶板固定在上筒体的顶部,顶板与密封板相配合,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相连,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的空腔中,所述的底板固定在下筒体的底部,底板与溜槽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密封板与台车大梁之间变为面接触,使得溜槽能够连通为一个整体,密封板与台车大梁之间即可形成了连续的多个密封腔,提高了密封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烧结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机密封机构。
技术介绍
烧结工序在钢铁生产流程中能耗很高,其电耗的7(Γ80%消耗在主抽风机上。而电力消耗又与烧结机系统漏风相关,因此漏风率大小对烧结生产影响很大。虽然烧结生产过程中漏风现象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提高设备密封性能、减少有害漏风,仍是烧结生产与设备技术人员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烧结系统密封可分为动态密封和静态密封。台车弹性滑道与固定滑道之间的相对密封、烧结机台车大梁与机尾密封机构之间的密封型式均为动态密封。机尾密封机构的密封原理是通过密封板与运行台车大梁之间的接触,形成一个运动且密闭的迷宫式腔体,从而保证其密封状态。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所处环境恶劣,易受高温侵蚀、散料冲刷、台车大梁撞击等不利环境因素影响。频繁的台车冲击、烧结矿散料冲刷等,加上长期高温废气的热冲击,使机尾密封机构框架严重磨损变形,其密封执行机构动作不灵活,密封机构不能正常有效工作。 这部分漏风占烧结机总风量的10%左右。现有的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板1、连杆2、刀头3、配重4、机构支架5和溜槽6,采用二排各四组的连杆配重型式,通过连杆2、刀头3和配重4组成的杠杆机构,密封板1与台车大梁7配合,形成密封腔8,实现在线动态密封。这种机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密封机构与台车大梁之间是迷宫式密封结构,长度1. 2米的密封板和间距0. 5米的台车大梁之间只能形成2个密封腔。虽然有两排密封板,但是中间溜槽的存在使得两组密封腔不能实现连续密封,密封效果因此大受影响。此外,由于台车篦条间掉落的散料易堆积在中间溜槽处,造成原密封机构的连杆机构卡死,影响密封机构灵活性。原两排密封机构并不能明显改善机尾的密封效果,反而减少了烧结过程中的有效抽风面积,影响了烧结产量。而且杠杆式出力机构不能进行在线调整,安装完毕后就确定了其相应工作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该密封机构中用弹簧机构支撑密封板,使密封板与台车大梁之间变为面接触,形成了连续的多个密封腔,提高了密封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溜槽和弹簧机构,所述的弹簧机构设置在密封板和溜槽之间,所述的弹簧机构包括顶板、上筒体、压缩弹簧、下筒体和底板,所述顶板固定在上筒体的顶部,顶板与密封板相配合,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相连,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的空腔中,所述的底板固定在下筒体的底部,底板与溜槽相连。该密封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穿过下筒体、压缩弹簧和上筒体,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安装在调节螺杆的底端。本技术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用弹簧机构支撑密封板,使密封板与台车大梁之间变为面接触,使得溜槽能够连通为一个整体,密封板与台车大梁之间即可形成了连续的多个密封腔,提高了密封效果;压缩弹簧设置在上下筒体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可以防止灰尘进入,从而保证压缩弹簧的良好动作性能,提高了密封机构的可靠性;在本技术中安装了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后,还能利用溜槽的点检孔通过调节螺母调整压缩弹簧预紧力,从而调整密封板与台车大梁的接触间隙,达到密封与安全的最佳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弹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板、2连杆、3刀头、4配重、5机构支架、6溜槽、7台车大梁、8密封腔、9 弹簧机构、91顶板、92上筒体、93压缩弹簧、94调节螺杆、95下筒体、96底板、97调节螺母。 箭头表示台车运行方向,Ptl表示常压,P0-表示负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3所示,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1、溜槽6和弹簧机构 9,所述的弹簧机构9设置在密封板1和溜槽6之间,所述的弹簧机构9包括顶板91、上筒体 92、压缩弹簧93、下筒体95和底板96,所述顶板91固定在上筒体92的顶部,顶板91与密封板1相配合,所述上筒体92与下筒体95相连,所述压缩弹簧93设置在上筒体92与下筒体95之间的空腔中,所述的底板96固定在下筒体95的底部,底板96与溜槽6相连;弹簧机构支撑密封板,使密封板与台车大梁之间变为面接触,使得溜槽能够连通为一个整体,形成了连续的多个密封腔8,这样的机构使得烧结机的引料板可以直接连接密封板1和最后一个风箱,从而增加烧结有效抽风面积,散料也可以通过前面的风箱和后面的马耳漏斗及时排出。弹簧机构既可以对设备的动态运行起到柔性导向作用,又可以保证执行机构的灵活性能,这是密封机构改进的关键。因台车大梁的下挠程度不同,台车和各密封板的接触有差异,故弹簧力仅靠计算还是难以到位,还需要多次测试;所以本技术可进一步描述为,该密封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94,所述调节螺杆94穿过下筒体95、压缩弹簧93和上筒体 92,所述调节螺杆94的一端安装有调节螺母9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调节,所述的调节螺母97安装在调节螺杆94的底端,这样对调节螺母97的调节可以利用溜槽6的点检孔进行,调整密封板1与台车大梁7的接触间隙,达到密封与安全的最佳性能。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板1磨损,压缩弹簧93长期受热应力影响,其压缩力会有变化,可以通过调整底部调节螺母97,改变压缩弹簧93的预紧力。具体调节尺度,以现场漏风改善判断为准,以达到最佳密封效果。如发现异常,可以通过调节螺母97锁紧密封板1,增大台车大梁7与密封板1间距,从而保证密封板1不会被台车大梁7顶掉,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1)、溜槽(6)和弹簧机构(9),所述的弹簧机构(9)设置在密封板(1)和溜槽(6)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机构(9)包括顶板(91)、上筒体(92)、压缩弹簧(93)、下筒体(卯)和底板(96),所述顶板(91)固定在上筒体(92)的顶部,顶板(91)与密封板(1)相配合,所述上筒体(9 与下筒体(%)相连,所述压缩弹簧(9 设置在上筒体(9 与下筒体(%)之间的空腔中,所述的底板(96)固定在下筒体(95)的底部,底板(96)与溜槽(6)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其特征是该密封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94),所述调节螺杆(94)穿过下筒体(卯)、压缩弹簧(9 和上筒体(92),所述调节螺杆(94)的一端安装有调节螺母(9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螺母(97)安装在调节螺杆(94)的底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烧结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机密封机构。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溜槽和弹簧机构,所述的弹簧机构设置在密封板和溜槽之间,所述的弹簧机构包括顶板、上筒体、压缩弹簧、下筒体和底板,所述顶板固定在上筒体的顶部,顶板与密封板相配合,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相连,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上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烧结机机尾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1)、溜槽(6)和弹簧机构(9),所述的弹簧机构(9)设置在密封板(1)和溜槽(6)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机构(9)包括顶板(91)、上筒体(92)、压缩弹簧(93)、下筒体(95)和底板(96),所述顶板(91)固定在上筒体(92)的顶部,顶板(91)与密封板(1)相配合,所述上筒体(92)与下筒体(95)相连,所述压缩弹簧(93)设置在上筒体(92)与下筒体(95)之间的空腔中,所述的底板(96)固定在下筒体(95)的底部,底板(96)与溜槽(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遥刘素红刘仕虎周茂军浦志敏胡忠德王寅邓磊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