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属于发电机组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组合换热芯体,芯体间连接风道,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道进口,内循环风道出口,外循环风道出口。组合换热芯体左端与内循环风道进口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右端与内循环风道出口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组合芯体的两个换热芯体,摆放方式可以为上下对齐叠放,也可以为水平并列对齐摆放,或者以换热芯体水平对角线对齐方式摆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散热量大、散热效率高、承压能力大、传热系数高、使用寿命长和可作为模块化组合使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具体涉及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作为一种干净的能源而受到重视。在我国大力发展风电,不仅是能源开发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风力发电机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尘存的大气减少污染,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土地免受过度开发的灾难。这可以使我们人类与自然界友好相处,在地球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今世界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从小容量向大容量发展;定桨矩向变桨矩、变速恒频发展;陆上风电向海上风电发展;结构设计向紧凑、柔性、轻盈化发展等方面。在单机容量增大的同时,风力发电机的散热量也相应增大,为了确保发电机组的正常有效运行,必须设置与风力发电机容量相匹配的冷却系统,及时将系统产生的热量带走。对于性能良好的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来说,工作中的发电机就是一台不断生热的热源,电机运行过程中生成的铜耗、铁耗和机械损耗是电机生热的根本原因。风力发电机一般安装在距离地面六七十米的机舱内,万一电机的哪个个部件出现因散热不畅导致的故障,其维护和保养是非常不方便的,而且有些风力发电机是位于近海,这更加要求电机的通风可靠性要高。其次,永磁风力发电机中虽然永磁材料不是发热部件,但是其对温度却异常敏感。过高的温度会造成永磁材料磁性能的降低,甚至不可逆去磁。由此可见,开发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强效风冷装置对提高电机的运行稳定性而言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散热量大、散热效率高、承压能力大、传热系数高、使用寿命长和可作为模块化组合使用的双芯体风冷装置。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包括组合换热芯体、配合设置在组合换热芯体左右两边与其固定连接的内循环风道进口、内循环风道出口、内循环风机,配合设置在组合换热芯体上方的外循环风道出口及外循环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出口、外循环风道出口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内循环风道进口、内循环风道出口和内循环风机形成内循环换热系统,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上端通过外循环风道出口与外循环风机连接,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外循环风道出口与外循环风机形成外循环系统。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过水平串联式连接或上下并联式连接,每个换热芯体的板面设有强化换热波纹。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外部配合设置用于固定换热芯体和连接风道的芯体密封加强框。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均为离心风机。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循环风道进口为侧壁带圆滑折角结构的静压箱,风道进口前端配合设置两个风管接口。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出口,为一个四面侧壁为带圆滑折角的斜坡形静压箱形成内循环出风风道,其左右两边分别通过法兰与内循环风机和组合换热芯体连接。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风道出口为矩形截面的静压箱,其上下口分别通过法兰与外循环风机和组合换热芯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换热芯体的板面有强化换热波纹,使流体在通道中形成了强烈的湍动,使热边界层不断被破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热阻,提高了传热效率;2)组合换热芯体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上下并联连接或左右串联连接,如果外循环风道并联的话那么换热量就比单芯体高一倍,散热量大;3)本技术的对于不同的机舱内部环境及散热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双芯体风冷装置的组合方式,并选择不同的进出风口位置,也可以根据机舱内部环境使内循环或外循环风转向90° -180°,适应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图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图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图1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图1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组合换热芯体,2-内循环风机,3-外循环风机,4-内循环风道进口,5-内循环风道出口,6-外循环风道出口,7-风管接口,8-芯体间连接风道,8-1-内循环芯体间连接风道,8-2-外循环芯体间连接风道,9-出风导流风道,10-出风排风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下述的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包括组合换热芯体1,内循环风机2,外循环风机3,内循环风道进口 4,内循环风道出口 5,外循环风道出口 6,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1左端与内循环风道进口 4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右端与内循环风道出口 5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1、内循环风道进口 4、内循环风道出口 5和内循环风机2形成内循环换热系统,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1上端通过外循环风道出口 6与外循环风机3连接,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1、外循环风道出口 6与外循环风机3形成外循环系统,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1的换热芯体,优选金属箔交错叠加构成。所述金属箔的材料优选铝材,压制成带有强化换热特性及具有一定强度的表面,并且其表面涂有亲水层和防腐环氧涂层,相邻两张金属箔的一组对边在经过多层压扣密封后就形成了换热通道,多个换热单元交错叠加就形成了交错的不会互串的换热通道,组合换热芯体1外部配合设置用于固定换热芯体和连接风道的芯体密封加强框。在两个换热芯体进行组合的时候,可以通过芯体密封加强框来固定两个芯体的相对位置,并使两个芯体的风口完全相对。密封加强框上面留有用于连接的螺栓孔,当两个芯体组合好之后,通过螺栓和密封条来固定两个芯体的相对位置,并保持风道的密封式连接。所述的内循环风道进口 4为侧壁带圆滑折角结构的静压箱,风道进口前端配合设置两个风管接口 7,该静压箱与组合换热芯体1连接的一端其开口正好对接两个换热芯体的进风口,形成两个换热芯体共用一个内循环风道进口 4的结构。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风道出口 6为一个矩形截面的静压箱,其上下口分别通过法兰与外循环风机3 和组合换热芯体1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组合换热芯体1为由两个相同的换热芯体组合上下并联而成, 内循环风道出口 5为分体式结构,有两个风道出口,连有两个内循环风机2,为内循环并联外循环串联双芯体双吸风结构形式。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出口 5,为四面侧壁为带圆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风力发电机散热的双芯体风冷装置,包括组合换热芯体(1)、配合设置在组合换热芯体(1)左右两边与其固定连接的内循环风道进口(4)、内循环风道出口(5)、内循环风机(2),配合设置在组合换热芯体(1)上方的外循环风道出口(6)及外循环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换热芯体(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出口(5)、外循环风道出口(6)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国,李元阳,崔宏涛,周小明,李明锁,
申请(专利权)人:天通浙江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