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国芬专利>正文

内呼吸活塞式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6337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呼吸活塞式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具有缸体、端盖、连接缸体和端盖的中体,缸体内设置有储能弹簧、活塞、与活塞连的活塞管,活塞管内装有堵盖,堵盖的顶盖上开有气孔,气孔与活塞管的外部相通,堵盖上开有通气孔,堵盖与活塞管之间具有间隙,堵盖上的通气孔通过堵盖与活塞管之间的间隙与顶盖上的气孔相通。中体与活塞管连接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当活塞运动至缸体最底部时,顶盖上的气孔位于O型密封圈之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弹簧制动气室后补偿腔的清洁度,提高了整个弹簧制动气室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制动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内呼吸弹簧制动气室。
技术介绍
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弹簧制动气室在缸体底部后补偿腔设有一橡胶管座, 在气室前补偿腔端盖上也设有一橡胶管座,两橡胶管座用一尼龙管相连,气室前补偿腔端盖另有通气孔直接与大气相通。驻车制动时,后腔排气,后补偿腔由于容积增大产生吸泵作用,易通过前补偿腔和尼龙管吸入灰尘、泥沙等杂物,而损坏缸体内表面和储能弹簧及Y型密封圈,会降低驻车制动部分的使用寿命,而且尼龙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磕碰而脱落, 灰尘、泥沙等杂物易通过缸体上的气孔直接进入后补偿腔造成缸体内工作环境显著恶化, 产生表面划伤拉毛、储能弹簧腐蚀生锈、Y型密封圈损坏漏气等现象,从而使驻车制动提前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的内呼吸弹簧制动气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呼吸活塞式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具有缸体、端盖、连接缸体和端盖的中体,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储能弹簧、活塞、与活塞相连的活塞管,所述的活塞管内装有堵盖,所述的堵盖的顶盖上开有气孔,气孔与活塞管的外部相通,所述的堵盖上开有通气孔,堵盖与活塞管之间具有间隙,堵盖上的通气孔通过堵盖与活塞管之间的间隙与顶盖上的气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中体与活塞管连接处设置有0型密封圈,当活塞运动至缸体最底部时,顶盖上的气孔位于0型密封圈之前。进一步地,所述的端盖内设置有橡胶隔膜、推盘组件和回位弹簧,所述的橡胶隔膜与端盖之间形成前补偿腔,所述的橡胶隔膜与中体之间形成前腔,所述的缸体被活塞分隔成后腔和后补偿腔,中体与活塞管连接的0型密封圈位于前腔与后腔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堵盖内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一端设置有阀座及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的堵盖与活塞管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堵盖上的通气孔设置在密封圈之前,密封圈前端的堵盖外壁与活塞管内壁之间具有空隙。进一步地,所述的缸体的缸壁与中体的缸壁之间通过0形圈密封。进一步地,所述的中体位于前腔部位开有与前腔相通的前通气孔,所述的中体位于后腔部位开有与后腔相通的后通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活塞管与中体的连接处设有一个0形密封圈,保证了前腔B和后腔C的密封。本技术的气孔和通气孔均设置在堵盖上,在活塞管内设置单向阀等呼吸结构后,使后补偿腔气体通过单向阀吸进和排出,多余的气体通过活塞管,经阀座、单向阀、堵盖上的通气孔及气孔,经前腔通过前排气孔排入大气,不再通过端盖上的通气孔进行,提高了弹簧制动气室后补偿腔的清洁度,提高了整个弹簧制动气室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驻车制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回位弹簧,2.推盘组件,3.橡胶隔膜,4.中体,5.0形圈,6.0型密封圈, 7.储能弹簧,8.缸体,10.活塞,11. Y型密封圈,12.活塞管,13.端盖,14.堵盖,15.气孔, 16.单向阀,17.阀座,18.弹簧,19.通气孔,21.前通气孔,22.后通气孔,A.前补偿腔,B.前腔,C.后腔,D.后补偿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2图3所示,一种内呼吸活塞式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具有缸体8、端盖13、连接缸体8和端盖13的中体4,缸体8的缸壁与中体4的缸壁之间通过0形圈5密封。端盖13内设置有橡胶隔膜3、推盘组件2和回位弹簧1,橡胶隔膜3与端盖13之间形成前补偿腔A,橡胶隔膜3与中体4之间形成前腔B,缸体8被活塞10分隔成后腔C和后补偿腔D,中体4位于前腔B部位开有与前腔B相通的前通气孔21,中体4位于后腔C部位开有与后腔C相通的后通气孔22。缸体8内设置有储能弹簧7、活塞10、与活塞10相连的活塞管12,活塞10与缸体 8内壁之间通过Y型密封圈11密封连接。活塞管12内装有堵盖14,堵盖14的顶盖上开有气孔15,气孔15与活塞管12的外部相通,堵盖14上开有通气孔19,堵盖14与活塞管12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堵盖14 上的通气孔19设置在密封圈之前,密封圈前端的堵盖14外壁与活塞管12内壁之间具有空隙,堵盖14上的通气孔19通过堵盖14与活塞管12之间的间隙与顶盖上的气孔15相通。 堵盖14内设有单向阀16,单向阀16 —端设置有阀座17及弹簧18。中体4与活塞管12连接处设置有0型密封圈6,中体4与活塞管12连接的0型密封圈6位于前腔B与后腔C之间,当活塞10运动至缸体8最底部时,顶盖上的气孔15位于0型密封圈6之前。当车辆解除驻车制动时,后腔C通过后通气孔22充入压缩空气,活塞10压缩储能弹簧7向缸体8底部运动,后补偿腔D容积减小,多余的气体通过活塞管12,经阀座17、单向阀16、堵盖14上的通气孔19及气孔15,经前腔B通过前排气孔21排入大气。当进行驻车制动时,后腔C断气,储能弹簧7释放,推动活塞10向中体4方向运动, 后补偿腔D容积增大,形成负压,产生吸气现象,吸进气体从前腔B进入,经过堵盖14上的气孔15及通气孔19,流经单向阀16和阀座17,最后经活塞管12进入后补偿腔D,保证活塞 10的顺利工作。因吸入气体来自制动管路,经单向阀16等阀类制动元件的过滤,防止了泥沙等杂物混入后补偿气腔D,极大地改善了驻车制动腔活塞10的工作环境,保护了缸体内表面,使活塞10上的Y型密封圈11得到长期充分的润滑,从而保证了弹簧制动气室的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活塞管12与中体4的连接处设有一个0形密封圈6,保证了前腔B和后腔C的密封。在单向阀16和阀座17间设有弹簧18,当需行车制动时即向B腔充气时,前腔B的气压作用在单向阀16上,单向阀16克服弹簧18的抗力关闭阀门,防止前腔B的气压通过活塞管12进入后补偿腔D破坏制动,保证了制动的有效性。本技术使弹簧制动气室使用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效能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技术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罪。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内呼吸活塞式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具有缸体(8)、端盖(13)、连接缸体(8)和端盖(13)的中体G),所述的缸体⑶内设置有储能弹簧(7)、活塞(10)、与活塞(10)相连的活塞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管(1 内装有堵盖(14),所述的堵盖(14)的顶盖上开有气孔(15),气孔(15)与活塞管(12)的外部相通,所述的堵盖(14)上开有通气孔(19), 堵盖(14)与活塞管(1 之间具有间隙,堵盖(14)上的通气孔(19)通过堵盖(14)与活塞管(12)之间的间隙与顶盖上的气孔(15)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呼吸活塞式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具有缸体(8)、端盖(13)、连接缸体(8)和端盖(13)的中体(4),所述的缸体(8)内设置有储能弹簧(7)、活塞(10)、与活塞(10)相连的活塞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管(12)内装有堵盖(14),所述的堵盖(14)的顶盖上开有气孔(15),气孔(15)与活塞管(12)的外部相通,所述的堵盖(14)上开有通气孔(19),堵盖(14)与活塞管(12)之间具有间隙,堵盖(14)上的通气孔(19)通过堵盖(14)与活塞管(12)之间的间隙与顶盖上的气孔(1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良
申请(专利权)人:蒋国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