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架叉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509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架叉勾,属于车架叉勾领域。所述叉勾的一侧设有上叉连接头和平叉连接头,所述上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上叉连接,所述平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平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勾上还设有泥支与搁脚固定孔、搁脚固定孔、后轴固定槽及车梯固定孔,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与泥支及搁脚连接,所述搁脚固定孔与所述搁脚连接,所述后轴固定槽位于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及所述搁脚固定孔的下方,并且开口朝向与所述平叉连接头相反的一侧,后轴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内,所述车梯固定孔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下方,与车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车架叉勾上单独设立车梯固定孔固定车梯,使正装维修时不需借助外力扶车,节约了人力资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架叉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电动车车架叉勾。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凭借其无污染、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渐成为很多人首选的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轮体及电源等部件组成。在电动自行车生产组装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车架叉勾来协助车架及轮体连接。现有叉勾焊接在车架的上叉和平叉上,并且车梯与后轴连接槽一同穿过后轴固定连接。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使用现有叉勾,正装维修时需要有人扶车,浪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车架叉勾,通过在车架叉勾上单独设立车梯固定孔固定车梯,可以实现拆装方便,正装维修时不需借助外力扶车,节约人力资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新型车架叉勾,所述叉勾的一侧设有上叉连接头和平叉连接头,所述上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上叉连接,所述平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平叉连接,所述叉勾上还设有泥支与搁脚固定孔、搁脚固定孔、后轴固定槽及车梯固定孔,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与泥支及搁脚连接,所述搁脚固定孔与所述搁脚连接,所述后轴固定槽位于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及所述搁脚固定孔的下方,并且开口朝向与所述平叉连接头相反的一侧,后轴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内,所述车梯固定孔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下方,与车梯连接。具体地,所述车梯固定孔具体包括第一固定孔、两个第二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车梯固定片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下方,通过螺钉与所述车梯固定片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与所述车梯固定片的中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架叉勾上单独设立车梯固定孔固定车梯,在不拆车梯的情况下拆卸电机方便,不需要第二个人扶车,整车仍然站立,既美观坚固、使用简单安全,又节省了人力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架叉勾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泥支与搁脚固定孔,2、搁脚固定孔,3、上叉连接头,4、平叉连接头,5、第一固定孔,6、第二固定孔,7、第三固定孔,8、后轴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架叉勾,所述叉勾的一侧设有上叉连接头3 和平叉连接头4,电动自行车组装时,上叉连接头3及平叉连接头4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动自行车的车架连接为一体,其中,上叉连接头3与车架后三角上叉连接,平叉连接头4与车架后三角平叉连接。参见图1,所述叉勾上还设有泥支与搁脚固定孔1、搁脚固定孔2、后轴固定槽8及车梯固定孔。电动自行车组装时,泥支与搁脚固定孔1与电动自行车的泥支及搁脚连接,搁脚固定孔2与所述搁脚连接,后轴固定槽8呈倒U型,位于泥支与搁脚固定孔 1及搁脚固定孔2的下方,并且倒U型的开口朝向与平叉连接头4相反的一侧,电动自行车完全安装后,电动自行车的后轴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内,所述车梯固定孔位于后轴固定槽8 下方,与车梯连接。通过单独设立车梯固定孔安装固定车梯,避免了维修时拆卸后轴的过程中必须将车梯一并拆下,而使车身失去支撑,从而需要外力扶住车身的缺陷,不管是正装还是倒装维修,都少了很多工艺,同时装配起来也方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架叉勾既美观坚固、使用简单安全,又节省了人力资源。参见图1,所述车梯固定孔具体包括第一固定孔5、两个第二固定孔6及第三固定孔7,第一固定孔5与车梯固定片的上端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孔6位于第一固定孔5的下方,通过螺钉与所述车梯固定片连接,第三固定孔7位于两个第二固定孔6之间,与所述车梯固定片的中部连接。具体地,安装车梯时,将所述车梯固定片卷叠的上端挂在第一固定孔 5内,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孔7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车梯固定片与第三固定孔7对应的地方设有与第三固定孔7形状相似且略小于第三固定孔7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四条边框上设有向内侧卷叠的卷叠边,所述四条卷叠边分别卡在第三固定孔的四条边框上,使第三固定孔7 与所述车梯固定片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梯固定孔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形式的固定孔,即第一固定孔5、第二固定孔6及第三固定孔7,能更好的与所述车梯固定片结合固定,从而使所述车梯安装更加稳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车架叉勾,所述叉勾的一侧设有上叉连接头和平叉连接头,所述上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上叉连接,所述平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平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勾上还设有泥支与搁脚固定孔、搁脚固定孔、后轴固定槽及车梯固定孔,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与泥支及搁脚连接,所述搁脚固定孔与所述搁脚连接,所述后轴固定槽位于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及所述搁脚固定孔的下方,并且开口朝向与所述平叉连接头相反的一侧,后轴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内,所述车梯固定孔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下方,与车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架叉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梯固定孔具体包括第一固定孔、两个第二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车梯固定片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下方,通过螺钉与所述车梯固定片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与所述车梯固定片的中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架叉勾,属于车架叉勾领域。所述叉勾的一侧设有上叉连接头和平叉连接头,所述上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上叉连接,所述平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平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勾上还设有泥支与搁脚固定孔、搁脚固定孔、后轴固定槽及车梯固定孔,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与泥支及搁脚连接,所述搁脚固定孔与所述搁脚连接,所述后轴固定槽位于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及所述搁脚固定孔的下方,并且开口朝向与所述平叉连接头相反的一侧,后轴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内,所述车梯固定孔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下方,与车梯连接。本技术通过在车架叉勾上单独设立车梯固定孔固定车梯,使正装维修时不需借助外力扶车,节约了人力资源。文档编号B62K11/02GK202098510SQ20112011531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王 忠 申请人: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车架叉勾,所述叉勾的一侧设有上叉连接头和平叉连接头,所述上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上叉连接,所述平叉连接头与车架后三角平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勾上还设有泥支与搁脚固定孔、搁脚固定孔、后轴固定槽及车梯固定孔,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与泥支及搁脚连接,所述搁脚固定孔与所述搁脚连接,所述后轴固定槽位于所述泥支与搁脚固定孔及所述搁脚固定孔的下方,并且开口朝向与所述平叉连接头相反的一侧,后轴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内,所述车梯固定孔位于所述后轴固定槽下方,与车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