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光微波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4330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动调光功能的微波感应器,通过设计微处理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照度采集模块、开关电路、微波采集模块、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参数设定模块及储存参数信息模块,所述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所述参数设定模块及所述储存参数信息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相连并受其控制,解决了自动感应控制器控制的照明灯不能随环境亮度变化而改变灯具亮度的缺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调光功能的微波感应器。
技术介绍
现在的自动感应控制照明技术,大多数是简单的预先设定一个环境亮度值作为参考点。当环境亮度高于设定值时,灯具关闭不亮;当环境亮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灯具照明。 至于灯具开启之后环境的亮度,则不予考虑。只要其他开灯条件符合要求(例如被照明区域一直有人活动),灯具是一直全亮着的。其实,在灯具开启之后,如果能考虑其被照明环境的亮度,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是有很大的节能空间的。例如在一个20平米的办公室内,当自然光亮度刚好达到开灯条件的亮度时(假设为50LUX),如果此时灯具全功率开启(一般为 300-500瓦),则环境亮度会大大超过当前需要的亮度达到200-300LUX之间。实际上人眼适宜阅读看书的亮度大约在60-70LUX之间,这不但对人眼的保护不利,而且也不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自动感应控制器控制的照明灯不能随环境亮度变化而改变灯具亮度的缺陷,提出一种能根据使用环境亮度变化而调节被控制灯具亮度的自动调光微波感应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调光微波感应器,包括微处理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照度采集模块、开关电路、微波采集模块、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参数设定模块及储存参数信息模块,所述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所述参数设定模块及所述储存参数信息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相连并受其控制。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参数设定模块采用编码开关调节和/或电位器调节。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参数设定模块包括电阻R10、电阻R13、电容C18及电位器 R23,所述电阻RlO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电位器R23、电阻R13串联后接地,电位器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处理模块的相应拐脚与所述电阻RlO与所述电位器R23的连接处相连。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包括输出端口 J2、电容C8、电容 C11、电容C13、电容C41、电阻R19、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41、电阻R44、场效应管Q3、二极管D5及二极管D6,所述微处理模块通过输出或禁止脉宽调制波到所述场效应管Q3的G 极来控制所述二极管D6导通进而控制输出端口 J2的输出电压。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储存参数信息模块包括时间累积储存器U3,所述时间累积储存器U3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的相应拐脚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常规自动控制灯具只能亮与灭的基础上增加了亮度自动调节功能,使灯具能根据环境亮度变化和个人意向控制灯具的亮度进行工作,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提高其节能效果。本技术还在微处理器输入端有用编码开关调节的3手动调节方式,包括延时时间、照度和灵敏度的调节,还有一个用电位器调节的环境亮度设置旋钮,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产品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电路包括微处理模块、开关电路模块、照度采集模块、微波采集模块、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参数设定模块及储存参数信息模块;其中微处理模块作为核心,各个模块与其相连并受其控制。如图2所示,编码开关Sl用来设置自动调光微波感应器的工作参数。编码开关的第1、2、3位开关用来设定人体感应信号灵敏度;第4、5、6、7位开关用来设定工作延时时间; 第8、9、10、11位开关用来设定无人模式延时时间;第12位开关用来设定采光器是使用内部采光器还是采用外部采光器;电位器R23用来设定环境亮度值。采光系统被设计成内部感光电路和外部感光电路两部分。把它作为独立式安装时使用内部感光电路即可,当把它与灯具作为一体化安装(与灯具作为一体化安装时由于内部感光电路离发光灯管的距离太近,不能正确地采集环境的实际亮度)或隐藏式安装时,可以通过J3这个端口外接感光电路。这两个电路通过软件自动切换,在没有接入外部感光电路时默认使用内部感光电路,当接入外部感光电路时,系统自动关闭内部感光电路切换到外部感光电路。自动调光功能电路包括微处理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照度采集模块、微波采集模块、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参数设定模块及储存参数信息模块,所述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所述参数设定模块及所述储存参数信息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相连并受其控制。进一步的,所述参数设定模块包括电阻R10、电阻R13、电容C18及电位器R23,所述电阻RlO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与电位器R23、电阻R13串联后接地,电位器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处理模块采用单片机,其第14拐脚与所述电阻RlO 与所述电位器R23的连接处相连;所述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包括输出端口 J2、电容C8、 电容C11、电容C13、电容C41、电阻R19、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41、电阻R44、三极管Q3、 二极管D5及二极管D6,所述单片机的13拐脚通过电阻R36连接场效应管Q3的G极后通过电阻R19连接地,电源通过二极管D5和电阻R38后连接场效应管Q3的D极,二极管D6、电容C41、电容C8、电容C11、电容C13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D极相连,电阻R41连接在二极管D6与电容C41之间,电阻R44连接在电容C8与C13之间,电阻 R41与电阻R44串联,所述单片机的13拐脚输出或禁止脉宽调制波到所述三极管Q3的G极来控制所述二极管D6导通进而控制输出端口 J2的输出电压,所述储存参数信息模块包括时间累积储存器U3,所述时间累积储存器U3的第5、6拐脚分别与单片机的第17、18拐脚相连。使用时先通过电阻R23来设置你想要的环境亮度值(自然光+人工光源),通过编码开关Sl第1、2、3位开关是用来设定人体感应灵敏度。当自然光发生变化时(例如变暗), 光敏三极管Q2将环境亮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变化,并在电阻R16的上端产生一个比较大的电压变化,输入到单片机的第15脚。并结合其16脚输入的人体感应信号有无的状态一起处理后通过其第13脚发出一脉宽调制波到场效应管Q3的G极,来改变场效应管Q3的导通状态。在二极管D6两端形成相应的电压变化,通过电阻R41、电阻R44、电容C41、电容C8缓冲后通过输出端口 J2去调制调光整流器压控端来调整灯光亮度。当自然光增加时,二极管 D6两端的电压就降低,人工光源的亮度就降低;反之,二极管D6两端的电压增加,人工光源的亮度就增加,以达到自动调光的目的,通过电位器R23调节时,只要旋转电位器可以使灯管亮度从10% - 100%之间变化。当单片机第16脚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人体感应信号输入时感应器则进入短时无人模式。短时无人模式电路包括微处理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微波采集模块、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参数设定模块,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及参数设定模块与微处理模块相连并受其控制。进一步的所述微波采集模块包括人体信号感应器J6,、电阻R20、电阻R27 电阻 R35、电阻R37、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2、电阻R43、电容C7、电容C9、电容C23 电容C40、 放大器IC2-A、放大器IC2-B,所述人体信号感应器J6将感应信号通过所述电容C25耦合后经所述放大器I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光微波感应器,包括微处理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照度采集模块、开关电路、微波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参数设定模块及储存参数信息模块,所述输出电压的调光模块、所述参数设定模块及所述储存参数信息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相连并受其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庆俞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普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