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孔专用量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9448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度专用量具,特别是一种锥孔专用量角器。它包括导向杆,导向套,测量杆,连杆,主刻度盘,副刻度盘,导向杆上设有贯通的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与其能够产生相对转动和移动的销轴,第二通孔内设有推杆,推杆的一端连杆和铰接;推杆的另一端装有调整螺母;连杆的另一端与测量杆铰接;第二测量杆的另一端装有副刻度板,副刻度板的下表面与主刻度板的上表面相接触;主刻度板置于导向杆的下端部;测量杆的测量面均呈圆弧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测量杆的测量面是圆弧形结构,其与被测表面呈线接触,从副刻度板与主刻度板相对应的刻度线上读出分度值;要比使用目前常用的角度尺和量角器精确的多,而且方便,更加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度专用量具,特别是一种锥孔专用量角器
技术介绍
在机械设备中,经常用到内孔为锥孔的套类零件。对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此类零件,除了用数控机床加工外,一般都是先在普通车床上车削,并留磨削余量,然后在磨床上磨削。在车床上加工圆锥孔的方法是首先要把小刀架旋转一个相应角度。在磨床上磨削圆锥孔的方法是首先要把工作台旋转一个相应的角度。由于车床刀架上的刻度和磨床工作台上的刻度都是度数,而工件锥孔的精度一般都要求精确到分或秒,所以在车削或磨削圆锥孔时,要多次测量工件的锥度,用测量出的锥度与零件图纸要求的锥度相比较, 再根据误差来调整刀架或工作台的角度。因此,要想加工出合格的圆锥孔,不能单独靠车床刀架或磨床工作台的刻度来保证,必须要有一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圆锥孔锥度的量角器。 而现有的各种角度尺和量角器很难甚至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圆锥孔的锥度。其原因有两个第一,现有的各种角度尺和量角器的测量部分一般都是一个长方形平面(因为测量部分有一定的厚度),测量时这部分与锥孔是两条线接触(理论上应该是一条线接触),再加上锥孔沿轴线方向各截面的圆弧不相等,所以测量误差很大,第二,测量时,理论上角度尺或量角器上用来测量角度的两条测量线所组成的平面应该与锥孔的轴向剖面重合,这一点光靠操作者的眼和手是很难保证的,因此也会产生测量误差。由于使用现有的角度尺和量角器不能精确地测量出所要加工锥孔的锥度,因此,目前在普通车床或磨床上加工锥孔时, 工人常用配做的方法。对于直径较小的锥孔,一般用标准圆锥量规来配做。其方法是,首先在量规上摸上红铅粉,将量规插入锥孔中转动,然后将量规拔出来,观察量规上的红铅粉的痕迹来判断锥孔锥度的大小。以此来调整车床刀架或磨床工作台的角度后,再一次进行加工。对于直径较大的锥孔,没有与之相配的标准圆锥量规,一般都是先把与之相装配的轴加工好,然后再来配做。这样做,不但费劲,而且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又方便的测量出套类零件上锥孔角度的锥孔专用量角器。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孔专用量角器,包括导向杆,导向套,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主刻度盘,副刻度盘,所述导向杆置于导向套内,所述导向杆上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该第一通孔贯穿于所述导向杆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贯穿于所述导向杆的左、右端面;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与其能够产生相对转动和移动的第一销轴,该第一销轴并与第一测量杆的一端相固接;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所述推杆,该推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向套的外部,该推杆的一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该推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该螺纹端装有调整螺母;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测量杆的中部支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中部的第一支座铰接;该第二测量杆的第二支座内铰接有第二销轴,该第二销轴的两端置于导向杆内并与导向杆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测量杆的另一端装有副刻度板,该副刻度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主刻度板的上表面相接触;该主刻度板置于导向杆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的测量边均呈圆弧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测量套类零件的锥度,特别是装夹在机床上的套类零件锥孔的锥度,推杆与对称设置的第一测量杆连接,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的测量面是圆弧形结构,其与被测表面呈线接触,并且能从副刻度板与主刻度板相对应的刻度线上读出分度值;要比使用目前常用的角度尺和量角器精确的多,而且方便,更加省时,省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刻度板上连接有导向板,该导向板的延伸端与主刻度板之间构成通槽,所述副刻度板的一端置于该通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套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及第三端板构成;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两端,所述第三端板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并靠近第一端板设置,该第三端板、第一端板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围成的空间构成导向孔,该第三端板、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及第二端板围成的空间构成操作孔;该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上均设有同轴的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三端板上设有方孔,第二端板上设有圆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孔内嵌装有导向杆,该导向杆与导向孔滑动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的一端横截面呈方形结构,嵌装在所述导向套的方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螺纹端的调整螺母置于导向套的操作孔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的上部设有加强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一测量杆的连接端用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长度均大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图4是主刻度板和副刻度板零度对齐时的部分结构图。图5是图4中的C-C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K向视图。图7是图1中的D-D剖面图。图8是图1中的E-E剖视放大图。图9是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侧视图。图11是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锥孔专用量角器,参见附图1至附图12,图中导向杆1,被测工件2,推杆3, 第一螺栓4,第一测量杆5,中部支座6,第一连杆7,第二支座8,第二连杆9,第二测量杆10, 第二螺栓11,第一支座12,第二销轴13,第一螺钉14,第一销钉15,主刻度板16,副刻度板 17,第二销钉18,第二螺钉19,导向板20,第三销钉21,螺纹端22,调整螺母23,导向套24, 第一销轴25,第一通孔沈,前端面27,右端面观,左端面四;加强筋30,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2 ;延伸端33 ;通槽34 ;第一螺母35 ;第一侧边36,圆孔37,第二端板38,操作孔39, 第三端板40,第二侧边41,导向孔42,第一端板43,方孔44。本实施例中,导向杆1上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沈、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32,第一通孔26贯穿于导向杆1前端面27和后端面;第二通孔31和第三通孔32贯穿于导向杆1 的左端面四和右端面观;导向杆1的左端面四是与被测工件2端面的接触面,导向杆1的后端面是与前端面27前、后相对应平行设置的面。第一通孔沈内设有与其能够产生相对转动和移动的第一销轴25,第一销轴25并与第一测量杆5的一端相固接;第二通孔31内设有推杆3,推杆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向套24的外部,推杆3的一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9的一端铰接;推杆 3的另一端设有螺纹,螺纹端22装有置于导向套M内部的调整螺母23。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测量杆5的中部支座6铰接;第二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测量杆10的中部的第一支座12铰接;第二测量杆10的第二支座8内铰接有第二销轴 13,第二销轴13在第二支座8中可以转动,第二销轴13的两端置于导向杆1内并与导向杆 1过盈配合。第二测量杆10的另一端装有副刻度板17,副刻度板17的下表面与主刻度板16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测量杆5与第二测量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孔专用量角器,包括导向杆,导向套,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主刻度盘,副刻度盘,所述导向杆置于导向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上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该第一通孔贯穿于所述导向杆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贯穿于所述导向杆的左、右端面;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与其能够产生相对转动和移动的第一销轴,该第一销轴并与第一测量杆的一端相固接;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所述推杆,该推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向套的外部,该推杆的一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该推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该螺纹端装有调整螺母;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测量杆的中部支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中部的第一支座铰接;该第二测量杆的第二支座内铰接有第二销轴,该第二销轴的两端置于导向杆内并与导向杆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测量杆的另一端装有副刻度板,该副刻度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主刻度板的上表面相接触;该主刻度板置于导向杆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的测量面均呈圆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华杜鑫裴未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联合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