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传输系统,其包括:一个光学模块,该光学模块具有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及第三光学面,该第三光学面上设置有透镜;一个光信号发生源,其用于发射光信号,该光信号发生源所发出的光信号经由该第一光学面射入该光学模块,然后被该第二光学面反射至该第三光学面并由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上的透镜会聚后射出;一个光纤模块,其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的出射光方向,该光纤模块包括有与该透镜光学耦合的光纤,该光纤用于传输光信号;一个光信号接收模块,其与该光纤模块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该第三光学面的两侧,该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该光纤输送进来的外部光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在光通讯传输技术中,信号是以光的形式输出并进行传输,然后在应用端再将光 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进行应用。目前所使用的具有光信号输入及输出双重功能的光电传输系统都至少包括有两 条光纤信道,一条光纤信道用来输出光信号,另一条光纤信道用来接收外部传输进来的光 信号,这样当该光电传输系统只作为光信号的输出或者输入端口来使用时,必然会有一条 光纤信道处于闲置状态,这样难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同时具有信号输出及输入功能的光电 传输系统实为必要。一种光电传输系统,其包括一个光学模块,该光学模块具有第一光学面、第二光 学面及第三光学面,该第三光学面上设置有透镜;一个光信号发生源,其用于发射光信号, 该光信号发生源所发出的光信号经由该第一光学面射入该光学模块,然后被该第二光学面 反射至该第三光学面并由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上的透镜会聚后射出;一个光纤模块,其设 置于该第三光学面的出射光方向,该光纤模块包括有与该透镜光学耦合的光纤,该光纤用 于传输光信号;一个光信号接收模块,其与该光纤模块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该第三光学面 的两侧,该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该光纤输送进来的外部光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电传输系统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该光电传输系 统能够使用一条光纤信道来达到光信号输入/输出的双重功能,从而既简化了光电传输系 统的结构又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电传输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光电传输系统沿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输系统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光电传输系统100,200,300光信号发生源10光信号接收模块20,270光电转换器21光学模块30,260,360第一光学面 311,261,361第二光学面 312,262第三光学面 313,263,363第四光学面 264,364透镜33 定位孔 34光纤模块 40通孔 41光纤 42插接端4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输系统100,其包括光信号发生源10、光信号接收模块20、光学模块30及光纤模块40。该光学模块30用来对光信号发生源10所发射出来的光信号的光路进行控制,该光学模块30包括第一光学面311、第二光学面312及第三光学面313,该光信号发生源10 所发出的光信号由该第一光学面311射入并在该第二光学面312处发生反射至第三光学面 313,最后经该第三光学面313射出。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信号发生源10设置于该第一光学面311的正上方,这样可以使得由该光信号发生源10所射出的光信号能够垂直于该第一光学面311入射。该第一光学面311、第二光学面312及第三光学面313彼此相互连接,并且该第二光学面312与该第一光学面311之间具有一夹角θ,通过调整该θ角使得垂直入射该第一光学面311的光信号在该第二光学面312处发生全反射,这样可以使得由该光信号发生源10所发出的光信号能够全部由该第二光学面312反射至第三光学面313处并从该第三光学面313处射出。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不改变该第一光学面311与该第二光学面312的相对位置,而通过调整该光信号发生源10的光信号在该第一光学面311上的入射角来使该光信号在该第二光学面 312处发生全反射。在该第三光学面313上设置有多个透镜33,该多个透镜33用于会聚由该第二光学面312反射至第三光学面313的光信号。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该光信号发生源10所射出的光信号由该第一光学面311射入该光学模块30内,并在该第二光学面312处发生全反射至第三光学面313处,然后通过设置于第三光学面313内的多个透镜33会聚后由该光学模块30内射出。可以理解的,由该第一光学面311入射的光信号在该第二光学面312处也可以不发生全反射而部分反射至该第三光学面313处,并由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313内的透镜33 会聚后射出,更进一步的,由该光信号发生源10发射出来的光信号也可以不垂直于该第一光学面311入射,只要使得由该光信号发生源10发射出来的光信号经由该第二光学面312 反射至该第三光学面313处并由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313内的透镜33会聚后射出即可。该光纤模块40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313的光信号出射方向,其用来传输由该第三光学面313射出的光信号。该光纤模块40包括有多个通孔41及收容于该多个通孔41内的光纤42,该多个通孔41与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313上的多个透镜33 —一对应。在该光纤模块40上还设置有插接端43,相对应的,在该第三光学面313上设置有与该插接端43相配合的定位孔34,在使用时,该光纤模块40通过该插接端43与该定位孔34相互配合的结构固定在该第三光学面313上,以此使得收容于该光纤模块40内的光纤42与设置在该第三光学面313上的透镜33光学耦合,以对经由该多个透镜33会聚后射出的光信号进行传输。在本实施例中,该光电传输系统100不但具有光信号传输功能,而且还具有光信号接收功能。当外部光信号通过该光纤42输入该光电传输系统100时,外部光信号会首先沿着与该光纤42输出光信号相反的方向进入该光纤模块40内,并经由与该光纤42光学耦合的透镜33会聚后由该光学模块30的第三光学面313射入该光电传输系统100的内部。该光信号接收模块20与该光纤模块40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该光学模块30的第三光学面313的两侧,该光信号接收模块20用于接收由该光纤42输送进来的该外部光信号。该光信号接收模块20上设置有多个与该透镜33 —一对应的光电转换器21,该光电转换器21用于将由该第三光学面312射入该光电传输系统100的外部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中的该光纤模块40中的每一条光纤都能够承担光信号输入/输出通道的双重功能。当该光电传输系统100作为光信号输出端使用时,该光纤模块40中的每一条光纤都作为光信号输出通道来向外部输送由该光信号发生源10所发出的光信号,当该光纤模块40被作为光信号接收端来使用时,该光纤模块40中的每一条光纤此时作为光信号输入通道来使用,外部光信号经由该光纤模块40中的光纤输送进入该光电传输系统100内,并最终由该光电传输系统100的光信号接收模块20所接收。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光学模块30的作用主要是对进入该光学模块30中的光信号的光路进行控制,因此该光学模块30的形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该形状结构, 只要该光学模块30的形状结构能够使得光信号在该光学模块30内的光路至少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即可(1)光学传输系统100作为信号输出端时,光信号由该光学模块30的第一光学面311射入该光学模块30内,然后光信号在第二光学面312处反射,优选的,在第二光学面312处发生全反射,最后该由第二光学面312所反射的光信号经设置在该光学模块30的第三光学面313上的透镜33会聚后射出并射入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光学模块,该光学模块具有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及第三光学面,该第三光学面上设置有透镜;一个光信号发生源,其用于发射光信号,该光信号发生源所发出的光信号经由该第一光学面射入该光学模块,然后被该第二光学面反射至该第三光学面并由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上的透镜会聚后射出;一个光纤模块,其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的出射光方向,该光纤模块包括有与该透镜光学耦合的光纤,该光纤用于传输光信号;一个光信号接收模块,其与该光纤模块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该第三光学面的两侧,该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该光纤输送进来的外部光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奕村,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