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的两排送料柱之间的宽度与被送入的料带宽度的一致以对料带起到导向作用,且两排送料柱之间送入的料带宽度可以满足在横向上同时切割成两片散热片的要求,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可以提高切割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被切割下来的边角废料的数量。另外,本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还包括脱料装置,该脱料装置通过引导针和脱板来保证在脱料时料带与模板之间能够平稳﹑平衡的分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多片散热片自动铆合在一起的铆合散热片模组。
技术介绍
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是指在模组内部自动完成单片散热片与单片散热片之间的铆合,并保证最后铆合产品的尺寸、形状、平衡度、平面度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各个部件间功能和性能的完美搭配。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产品各方面要求基本都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产品产量却不是很理想,每次只能铆合出一个散热片,这样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切割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料,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很难维持自已的成本优势。另外,当料带宽度加宽时,材料宽度变宽而厚度不变,会造成料带中间镂空的部位增多,出现料带与模板的分离过程中产生变形,致使料带传输不正常导致错位,从而影响到最终制成产品的质量。综上所述,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其生产效率不高, 浪费原材料,以及料带与模板分离时不能进行平稳、平衡的脱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其提高了散热片产品的产能,显著的节省了原材料,以及在脱料时料带与模板之间可以进行平稳、平衡的分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用于将多片散热片自动铆合在一起,该模组包括导柱,其固定于上模上,该导柱工作时插入下模的导鞘中以使得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送料柱,下模上有两排呈平行排列的送料柱,送料时料带被限制在两排送料柱之间;扣合点切割冲头,其用于切割散热片之间的扣合点;外形切割冲头,其用于切割散热片的外形并可在横向上一次切割两片散热片;成型冲头,其用于冲压下模上的相应模腔以将切割好的散热片外周冲压成折边;铆合冲头,其用于冲压下模上的相应模腔以使得带有折边的散热片之间通过扣合点在模腔内完成铆合。所述的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还包括脱料装置,其固定于上模10上,该脱料装置包括引导针、以及脱板。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的两排送料柱之间的宽度与被送入的料带宽度的一致以对料带起到导向作用,且两排送料柱之间送入的料带宽度可以满足在横向上同时切割成两片散热片的要求,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可以提高切割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被切割下来的边角废料的数量。另外,本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还包括脱料装置,该脱料装置通过引导针和脱板来保证在脱料时料带与模板之间能够平稳、平衡的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合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有胶料装置的模组开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的下模工作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脱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在寻求提高切割效率即在横向上可一次切割两片散热片,并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1)增加料带30的宽度后导致现有模板上送料柱21之间的宽度不够;(2)料带30宽度变宽而厚度不变,造成加工时料带30中间镂空的部位增多,出现料带30与模板的分离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致使料带传输不正常导致错位,进而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针对以上两点技术难点,本技术分别采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案加以解决(1)由于在横向上一次切割两片散热片会显著减少被切割下来的边角废料的数量,实际中只需要将现有模板上两排送料柱21之间的宽度增加20%-30%即可;(2)对于第二点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脱料装置40,以使料带30与模板分离时能够平稳、平衡的脱料。为了实现上述解决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实施例加以实现。图1为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的下模工作平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脱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导柱11,其固定于上模10 上,该导柱11工作时插入下模20上相应的导鞘中以使得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送料柱21,下模20上设有两排呈平行排列的送料柱21以在送料时将料带30 限制在两排送料柱21之间,从而对料带30起到导向作用;扣合点切割冲头12,其固定于上模10上,用于切割散热片之间的扣合点,单片散热片与单片散热片通过该扣合点连接在一起,实际切割时,该扣合点切割冲头12作为母模与下模20上的相应公模相配合以完成切割操作;外形切割冲头13,其固定于上模10上,如图3所示,用于切割散热片的外形并可一次在横向上切割两片散热片,至此散热片的外周轮廓已形成,实地切割时,该外形切割冲头13 作为母模与下模20上的相应公模相配合以完成切割操作;成型冲头14,其固定于上模10 上,用于冲压下模20上相应的模腔以将切割好的散热片外周冲压成折边,实际冲压时,该成型冲头1作为母模与下模20上的相应公模相配合以完成冲压操作;以及铆合冲头15,其固定于上模10上,用于冲压下模20上的相应模腔以使得带有折边的散热片之间通过扣合点在模腔内完成铆合。另外,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还包括脱料装置40,该脱料装置40包括引导针41、以及脱板42,它们都固定于上模10上。其中,所述引导针41与下模20上的导正鞘相配合实现导向作用;对料带30切割完成后,所述脱板42通过其内部弹簧的弹力使得位于所述脱板42顶端的料带30脱离上模10以实现料带30与模板之间能够平稳、平衡的分离。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技术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用于将多片散热片自动铆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该模组包括导柱(11),其固定于上模(10)上,该导柱(11)工作时插入下模(20)的导鞘中以使得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送料柱(21),下模(20)上设有两排呈平行排列的送料柱(21)以在送料时将料带(30)限制在两排送料柱(21)之间;扣合点切割冲头(12),其用于切割散热片之间的扣合点;外形切割冲头(13),其用于切割散热片的外形并可一次在横向上切割两片散热片;成型冲头(14),其用于冲压下模(20)上相应的模腔以将切割好的散热片外周冲压成折边;以及铆合冲头(15),其用于冲压下模(20)上的相应模腔以使得带有折边的散热片之间通过扣合点在模腔内完成铆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料装置 (40),其固定于上模(10)上,该脱料装置(40)中包括引导针(41)、以及脱板(4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本技术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的两排送料柱之间的宽度与被送入的料带宽度的一致以对料带起到导向作用,且两排送料柱之间送入的料带宽度可以满足在横向上同时切割成两片散热片的要求,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可以提高切割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被切割下来的边角废料的数量。另外,本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还包括脱料装置,该脱料装置通过引导针和脱板来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用于将多片散热片自动铆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模组包括:导柱(11),其固定于上模(10)上,该导柱(11)工作时插入下模(20)的导鞘中以使得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送料柱(21),下模(20)上设有两排呈平行排列的送料柱(21)以在送料时将料带(30)限制在两排送料柱(21)之间;扣合点切割冲头(12),其用于切割散热片之间的扣合点;外形切割冲头(13),其用于切割散热片的外形并可一次在横向上切割两片散热片;成型冲头(14),其用于冲压下模(20)上相应的模腔以将切割好的散热片外周冲压成折边;以及铆合冲头(15),其用于冲压下模(20)上的相应模腔以使得带有折边的散热片之间通过扣合点在模腔内完成铆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