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电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360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电视,它包括液晶模组和后壳,所述液晶模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液晶玻璃、胶框、光学材料和背板,其中胶框和前框均为矩形框且胶框卡装在前框的内侧,所述前框的四角结合处带有缝隙,在所述前框四个角的缝隙处布置有将所述缝隙遮蔽住的L型部件,且该L型部件的两条边与前框的边相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电视具有边框窄、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电视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液晶电视结构由液晶模组1、后壳2、支撑底座3、外框4及其他零件组成,生产时先将外框3与液晶模组1固定,然后加上主板、电源等电子零件,最后锁附后壳2,组成一台完整的液晶电视。参照图2所示,液晶模组1本身又由前框11、液晶玻璃12、胶框13、光学材料14和背板15等构成。前框11材质一般为0. 3^1. Omm的金属板材,采用冲压成型工艺,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再参照图3所示,由于冲压成型工艺的限制,前框11在四角结合处会产生缝隙 111,因此前框11不能直接用作液晶电视外观件,需要再在外面增加一个外框3,使得成本增加。另外,窄边框已成为液晶电视外观效果的发展趋势,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及外观美感,但传统液晶电视由于需要外框,并且要将液晶模组前框遮蔽,使得边框无法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窄边框、低成本的液晶电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电视,包括液晶模组和后壳,所述液晶模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液晶玻璃、胶框、光学材料和背板,其中胶框和前框均为矩形框且胶框卡装在前框的内侧,所述前框的四角结合处带有缝隙,在所述前框四个角的缝隙处布置有将所述缝隙遮蔽住的L型部件,且该L型部件的两条边与前框的边相贴合。上述L型部件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所述L型部件的拐角内侧与所述胶框的框角连成一体,L型部件的两条边与胶框的边相平行且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为0. 5 2mm。另一种是所述L型部件与胶框不成一体,该L型部件的两条边上均制有卡缝,所述前框的边卡在该卡缝中。对于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L型部件,均具有如下优选方案 所述L型部件的拐角外侧制有倒圆角。所述L型部件两条边的厚度均为广3mm。所述L型部件的两条边均呈矩形或均呈三角形。所述前框的四条边上均制有与所述L型部件相贴合的沉面,装配完成后所述L型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前框的外表面齐平。所述液晶电视还具有一支撑底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在前框四个角的缝隙处布置有将缝隙遮蔽住的L型部件,且该L型部件的两条边与前框的边相贴合。一方面,L型部件将缝隙遮蔽住,避免了外界杂物进入液晶电视内部;另一方面,L型部件的两条边与前框的边相贴合,从而加强了前框U的结构强度。这样一来,本专利技术将传统液晶模组的前框通过结构设计直接作为电视的外观件使用,省去了传统液晶电视的外框结构,进而可缩小液晶电视边框,具有美化外观的效果,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介绍 图1是传统液晶电视的分解图2是液晶模组的分解图3是传统液晶电视中液晶模组的前框和胶框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电视的分解图5是实施例一中前框和胶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6是实施例一中前框和胶框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7是实施例二中前框和胶框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8是实施例三中前框和L型部件的结构示意其中1-液晶模组,2-后壳,3-支撑底座,4-外框,5-L型部件,11-前框,12-液晶玻璃, 13-胶框,14-光学材料,15-背板,111-缝隙,112-沉面,51-倒圆角,52-卡缝。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电视主要由液晶模组1、后壳2和支撑底座3构成。如图 2所示,其中液晶模组1又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11、液晶玻璃12、胶框13、光学材料14和背板15,所述前框11和胶框13均为矩形框且胶框卡装在前框的内侧(如图6所示)。如图5所示,前框11的材质为0. 3^1. Omm厚的金属板材,该金属板材经冲压成型后再经外观处理(如烤漆,电镀等)制成前框11,胶框13的外观可根据设计与前框11匹配。 由于冲压成型工艺的限制,前框11在其四角结合处会产生缝隙111。如果不对该缝隙111 作任何处理而直接将前框11用作液晶电视的外观件,那么由于缝隙111的存在,外界杂物 (如灰尘、水等)极易进入液晶电视内部,从而影响电视的性能甚至破坏电视的内部构造;而且因缝隙111的存在,前框11的结构强度也比较低,不能满足需求。如图6所示,针对上述问题,本例在前框11四个角的缝隙111处布置了将该缝隙 111遮蔽住的L型部件5 (显然,L型部件具有两条边和一个拐角),该L型部件5的两条边与前框11的边相贴合。一方面,L型部件5将缝隙111遮蔽住,避免了外界杂物进入液晶电视内部;另一方面,L型部件5的两条边与前框11的边相贴合,从而加强了前框11的结构强度(如使前框的边不易外翻)。在这两个方面的保障下,本例便可将前框11直接作为液晶电视的外观件使用(而不像图1所示的传统液晶电视那样还需加装外框4,将外框4作为液晶电视的外观件),从而缩小了液晶电视的边框,还降低了液晶电视的制作成本。本例中L型部件5的两条边均呈矩形且厚度为广3mm。如图5所示,上述L型部件5实际上是与胶框13连为一体的,具体是L型部件5 的拐角内侧与胶框13的框角连成一体。L型部件5的两条边与胶框13的边相平行,且L型部件的边与胶框的边之间留有0. 5^2mm的间隙。再参照图6所示,装配完成后,胶框13的边刚好卡在该间隙中从而更好地将胶框固定,L型部件5的拐角位置将缝隙111遮蔽住。为美化电视外观,本例还将L型部件5的拐角外侧制有倒圆角51 (即L型部件的拐角结合处采用圆弧过渡),该倒圆角51的圆弧大小与前框11倒角相匹配;此外,在前框11的四条边上均制有与L型部件5相贴合的沉面112,以便在装配完成后L型部件5的外表面与前框 11的外表面齐平(如图6所示)。实施例二 如图2、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液晶电视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唯一不同的是L 型部件5的两条边均呈三角形(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实施例三如图2、图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液晶电视的结构也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同的是L型部件5与胶框不成一体(L型部件为一独立件),且L型部件的两条边上均制有卡缝52,装配完成后所述前框11的边刚好卡在该卡缝52中。本例中L型部件5的两条边均为三角形。上述三个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电视,包括液晶模组(1)和后壳(2),所述液晶模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11)、液晶玻璃(12)、胶框(13)、光学材料(14)和背板(15),其中胶框(13)和前框(11) 均为矩形框且胶框(13)卡装在前框(11)的内侧,所述前框(11)的四角结合处带有缝隙 (1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框(11)四个角的缝隙(111)处布置有将所述缝隙遮蔽住的L 型部件(5),且该L型部件(5)的两条边与前框(11)的边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部件(5)的拐角内侧与所述胶框(13)的框角连成一体,L型部件(5)的两条边与胶框(13)的边相平行且二者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5 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部件(5)与胶框(13)不成一体,该L型部件(5 )的两条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电视,包括液晶模组(1)和后壳(2),所述液晶模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前框(11)、液晶玻璃(12)、胶框(13)、光学材料(14)和背板(15),其中胶框(13)和前框(11)均为矩形框且胶框(13)卡装在前框(11)的内侧,所述前框(11)的四角结合处带有缝隙(1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框(11)四个角的缝隙(111)处布置有将所述缝隙遮蔽住的L型部件(5),且该L型部件(5)的两条边与前框(11)的边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郑阳赵后松焦宪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