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及其集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999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该其吸热腔中设置金属夹芯,且金属夹芯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孔,相邻的吸热孔通过设置在其孔壁上的通风口相连通。当该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工作时,吸热板吸收太阳辐射并使之转换成热能,空气从吸入口进入吸热腔中,通过吸收吸热板上的热量其温度上升。空气在吸热孔流通过程中所受限制较少,其流通方向相对于现有技术较多。因此空气在金属夹芯的作用下可以延长空气与吸热板的接触时间,空气与吸热板的接触面积就相对增加,从而提高了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及其集热板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并传递给热介质的装置。常见的太阳能集热器有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太阳能真空管型集热器和太阳能聚光型集热器。其中, 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是太阳能集热器中一种最基本的类型,除了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成本适宜等特点外,还具有承压能力强、吸热面积大等特点,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最佳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主要包括吸热板、隔热层和外壳,其中,隔热层和吸热板从里向外设置在外壳上。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工作时,吸热板吸收辐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成热能,位于吸热板内的传热介质吸收上述热能并作为有用能进行存储;与此同时, 温度升高后的吸热板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向四周散热,降低了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的集热/转换效率。为了提高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申请号为JP^575385的日本专利公开了 一种换气用空气的预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换气用空气的预热装置包括波形集热板12、空气集合箱罩15、风机箱16、风机17和电动挡板18,其中,换气用波形集热板12被黑色涂层类热吸收材料所覆盖,其波形和外形均为垂直方向的,固定在南面墙11上并形成复数组13和通道14 ;四角形断面的空气集合箱罩15设置在波形集热板12的上端;风机箱 16与空气集合箱罩15中的电动挡板18相连接,其内部设置有风机17 ;电动挡板18用于混合来自于室内的空气和来自于空气集合箱罩15内的被加热空气。上述换气用空气预热装置工作时,外气沿上述波形集热板12向上流动,空气被来自波形集热板12的太阳能及来自向南墙面11的室内放射热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在波形集热板12的上端空气集合箱罩15取出,经空气管送入室内。上述换气用空气的预热装置通过将集热板设置成波形集热板12可以增加该装置的吸热面积,从而提高该装置的集热效率。但是由于波形集热板12的外形与建筑的协调性较差,空气的流入及流出方向受到限制,空气与波形集热板12的接触效率比较低,而且上述换气用空气的预热装置中无隔热保温部件的设置,其隔热保温效果不好。因此,虽然其集热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空气流动过程中热量损失较为严重且保温效果不好其热交换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ZL200720123339. 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式太阳能集热换气系统,包括太阳光辐射受光板21与背光板材吸热板22,在太阳光辐射受光侧与背光侧的板材间,形成厚度约15mm以下,长度为数cm至数m左右,断面内部流速5m/s 以下的极薄通气层23,该通气层23的一端为空气吸入口 24,另一端为空气吹出口 25,各端口(吸入口 24、吹出口 25)面向太阳光受光侧及背光侧形成的板状体20作为空气式集热部材数片在太阳光辐射受光面全部排列安装,并且为均勻吸入空气而调整通气阻力,空气吹出口 25面向由板状体20的太阳光辐射受光侧与背光侧形成的集合通气层23,同时形成各板状体20的前述空气吸入口 M连通的送风用连续空间,从送风用连续空间将空气吸入极薄通气层23,空气通过极薄通气层23时接收辐射和对流或者传导的热交换,空气被吹出至集合通气层23。上述空气式太阳能集热换气系统中集热部材以板状体20为单元,该板状体 20通过极薄通气层23吸取热量,以求集热/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即,由于通气层23变薄, 断面内部流速5m/s以下,太阳能辐射受光板材与流过通气层的接触效率提高,热交换性能得以提高。由于集热部材虽为平板式,其条状的集热换热部材使空气的流入及流向受到制约,其内部结构复杂,不便于大规模生产、灵活设计和使用。综上所述,如何研究出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及其集热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以实现提高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的热交换效率,简化其结构的目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的集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包括外框、底板和吸热板,三者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板通过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外框上,所述外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相连通的吸入口,所述吸热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吸热板和所述底板相抵定位的金属夹芯,所述金属夹芯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孔,相邻的所述吸热孔通过设置在其孔壁上的通风口相连通。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中,所述吸热孔的孔形为正六边形。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中,所述吸热板上设置有透明盖板。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外框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中,所述吸热口设置在所述外框的侧面上。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包括风管、风机至少两个集热板,其中,所述集热板包括外框、底板和吸热板,三者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板通过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外框上,所述外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相连通的吸入口 ;所述风管与所述吸热腔和风机相连通;所述吸热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吸热板和所述底板相抵定位的金属夹芯,所述金属夹芯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孔,相邻的所述吸热孔通过设置在其孔壁上的通风口相连通。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中,所述吸热孔的孔形为正六边形。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中,所述吸热口设置在所述外框的侧面上。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中,相邻的所述集热板纵向相连。优选的,在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中,相邻的所述集热板横向相连。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的吸热腔中设置金属夹芯,且金属夹芯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孔,相邻的吸热孔通过设置在其孔壁上的通风口相连通。当该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工作时,吸热板吸收太阳辐射并使之转换成热能, 空气从吸入口进入吸热腔中,通过吸收吸热板上的热量其温度上升。上述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工作过程中,相邻的吸热孔通过通风口相互连通,空气在吸热孔流通过程中所受限制较少,其流通方向相对于现有技术较多。因此空气在金属夹芯的作用下可以延长空气与吸热板的接触时间,空气与吸热板的接触面积就相对增加,从而提高了空气与吸热板接触效率,进而提高了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的热交换效率。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与板状体结构相比,只需在吸热腔中曾设金属夹芯,其他部件无需作出太大改动,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另外,底板上安装有隔热保温性能的隔热层,使得太阳能热量的散失大大降低,使得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其次,太阳能吸热板可与建筑外部装饰材料协调,也可再加装玻璃等透明材料与建筑幕墙结构协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换气用空气的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换气用空气的预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空气式太阳能集热换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包括外框(311)、底板(314)和吸热板(312),三者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板(312)通过所述底板(314)设置在所述外框(311)上,所述外框(311)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相连通的吸入口(31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吸热板(312)和所述底板(314)相抵定位的金属夹芯(313),所述金属夹芯(313)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孔(3131),相邻的所述吸热孔(3131)通过设置在其孔壁上的通风口(313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包括外框(311)、底板(314)和吸热板(312),三者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板(31 通过所述底板(314)设置在所述外框(311)上,所述外框(311)上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相连通的吸入口(31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吸热板(312)和所述底板(314)相抵定位的金属夹芯(313),所述金属夹芯(313)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孔(3131),相邻的所述吸热孔(3131)通过设置在其孔壁上的通风口(313 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孔(3131)的孔形为正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312)上设置有透明盖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4)与所述外框(311)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口设置在所述外框(311)的侧面上。6.一种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包括风管(32)、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