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18638 阅读:6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可靠性高的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包括整流电路(2)、电平转换电路(3)、单片机(4)、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整流电路(2)的一端与M-Bus总线(1)相连,整流电路(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平转换电路(3)、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相连,电平转换电路(3)、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与单片机(4)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分立器件实现一种低成本M-Bus从机电路设计,不仅性能优越,电路简单,能在M-Bus总线上稳定工作,而且具有成本低、故障率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远程抄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是关于降低抄表系统的从机的成本的一种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表越来越多的使用,各种类型的抄表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M-Bus接口电路作为抄表器的一个主要模块,决定了抄表器性能的好坏,也较为影响抄表器的成本高低。 现今大多数抄表器都是延用TI推荐的M-Bus接口电路方案,使用TSS721专用芯片,该方案电路虽然简单,但成本相对较高;而采用分立器件的M-Bus接口电路方案,不能在发送接收数据时对系统电流进行精确控制,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10月22日公告了一份CN201138513Y号文献,名称为一种智能无线抄表系统,该抄表系统包括计量表、区域集中站、读表中心,区域集中站设有微处理器、存储器、不挥发存储器、外向接口模块,还包括信息记录模块,信息记录模块中设有无线读表模块,无线读表模块一端设有天线,另一端与计量表相连;区域集中站中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的信息整合无线读表模块。该抄表系统的接口采用接口模块,因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口电路成本较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靠性高的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整流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单片机、数据接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整流电路的一端与M-Bus总线相连,整流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平转换电路、数据接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相连,电平转换电路、 数据接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与单片机相连。M-Bus总线信号通过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方向确定的电压信号,再经电平转换电路转换成系统所需电源电压给单片机供电,同时通过数据发送电路和数据接收电路与单片机进行通信;由于使用分立器件,电路简单,性能优越,并且能兼容TSS721芯片。作为优选,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稳压管、 第二稳压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组成的双恒流电路及由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集成稳压器组成的稳压电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地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稳压管的负极、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与地相连,所述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与地相连。恒流源电路,通过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组成双恒流源电路,两组恒流源电路相互钳制,恒流源电流只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大小决定;保证总线电流恒定在一定值,不随系统电压变化而发生改变;稳压电路,通过集成稳压器把恒流源输出电压降至系统所需的工作电压,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用于存储电量,以备系统大电流工作时使用,从而保证系统在不同工作电流时,前端恒流电路不受影响。作为优选,所述数据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稳压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稳压管的负极、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稳压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相连并通过第九电阻与电源相连。将M-Bus总线信号通过第三稳压管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的充放电,控制第三三极管的开关,从而控制第四三极管的开关,最终将M-Bus总线信号转换成适合单片机接收的数据信号。作为优选,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单片机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三电阻与整流电路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与地相连。在数据不发送数据时,单片机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使第五三极管截止,从而使第六三极管截止,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上没有电流通过;在发送数据“0”时,数据发送端输出低电平,使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导通,第十四电阻上通过的电流由第十四电阻的大小决定,最终控制数据发送时系统电流在IlmAlOmA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分立器件实现一种低成本M-Bus从机电路设计,不仅性能优越,电路简单,能在M-Bus总线上稳定工作,而且具有成本低、故障率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的一种系统框图;图2是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种原理图;图3是数据接收电路的一种原理图;图4是数据发送电路的一种原理图。图中1. M-Bus总线,2.整流电路,3.电平转换电路,4.单片机,5.数据接收电路, 6.数据发送电路,7.第一稳压管,8.第一电阻,9.第一三极管,10.第二三极管,11.第二电阻,12.第三电阻,13.第二稳压管,14.第一电容,15.集成稳压器,16.第二电容,17.第四电阻,18.第三稳压管,19.第五电阻,20.第六电阻,21.第三电容,22.第四电容,23.第三三极管,24.第七电阻,25.第八电阻,26.第四三极管,27.第九电阻,28.第十电阻,29.第五三极管,30.第十一电阻,31.第十二电阻,32.第十三电阻,33.第六三极管,34.第十四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参见图1,包括整流电路2、电平转换电路3、单片机4、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 ;整流电路2的一端与M-Bus总线1 相连,整流电路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平转换电路3、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相连, 电平转换电路3、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与单片机4相连。M-Bus总线1的信号通过整流电路2整流后,输出方向确定的电压信号,再经电平转换电路3转换成系统所需电源电压给单片机4供电,同时通过数据发送电路6和数据接收电路5与单片机4进行通信。参见图2,电平转换电路3包括由第一电阻8、第二电阻8、第三电阻8、第一稳压管 7、第二稳压管13、第一三极管9、第二三极管10组成的双恒流电路及由第一电容14、第二电容16、集成稳压器15组成的稳压电路,第一稳压管7的负极分别与整流电路2的输出端、第一电阻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抄表系统的从机M-Bus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2)、电平转换电路(3)、单片机(4)、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所述整流电路(2)的一端与M-Bus总线(1)相连,所述整流电路(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相连,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数据接收电路(5)、数据发送电路(6)与所述单片机(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俊勇陈秋煌贾灵杨超超郭辉祝向辉
申请(专利权)人: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