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1799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液晶盛放装置、滴注系统、液晶监控系统、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位于液晶盛放装置和滴注系统之间;缓冲容器位于液晶盛放装置和滴注系统之间,与传输装置相连,所述缓冲容器具有流入口、流出口和释压口,液晶从缓冲容器的所述流入口流入,从所述流出口流出,并且缓冲容器最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横截面积,所述释压口用于调节所述缓冲容器内的气压和液位,所述释压口的位置高于流入口的位置。该液晶供给系统可以通过监控液晶在传输装置中的液面,从而充分的利用液晶、减少液晶的浪费及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在生产中减少液晶浪费的液晶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作液晶显示面板时,是通过液晶供给系统将液晶分配到目标基板上。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液晶供给系统包括液晶盛放装置11,其内部装有液晶;传感器12,用于监测液晶盛放装置11中的液晶是否充足;液晶滴注系统13,用于将液晶滴加到目标基板上;液晶滴注系统13通过第一导管14与液晶盛放装置11相连,并且第一导管14的一端 (图中所示为A端)的端部设置在接近液晶盛放装置11底部的位置,从而液晶盛放装置11 中的液晶可以通过第一导管14被输送至液晶滴注系统;气体输送导管15,用于将液晶保护气体,例如氮气或氦气等,充入液晶盛放装置U内;密封塞16,用于将液晶盛放装置11内的液晶与外界气体隔离。在现有的液晶供给系统中,液晶盛放装置11中的液晶是在液晶滴注系统13中的真空泵(未图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导管14被传输到液晶滴注系统13中,再由液晶滴注系统13将液晶均勻的分配到目标基板。传感器12用于监测液晶盛放装置11中的液晶是否充足,当液晶盛放装置11内液晶的液面高度低于传感器12监控的监控液面时,机台发出报警并且自动停止,此时表明液晶盛放装置U内的液晶快要用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需要更换新的盛满液晶的液晶盛放装置11或者向液晶盛放装置11内添加液晶。利用现有的液晶供给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传感器设置在液晶盛放装置 11的侧壁上,通常传感器12的监控液面设置在液晶盛放装置11底部偏上的位置,即监控液面距离液晶盛放装置11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当液晶液面位于监控液面的下方时,传感器会认为液晶盛放装置11内的液晶用尽,但实际上此时液晶盛放装置11内的液晶还有剩余,因此会造成位于监控液面以下的液晶的浪费。上述浪费对于工厂来说,每年的液晶浪费量是巨大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供给系统,其可以减少液晶的浪费,同时减少液晶与外界气体的接触,减少对液晶的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液晶盛放装置、滴注系统、液晶监控系统,其还包括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位于液晶盛放装置和滴注系统之间,用于从液晶盛放装置向滴注系统输送液晶;缓冲容器,所述缓冲容器位于液晶盛放装置和滴注系统之间,与传输装置相连,所述缓冲容器具有流入口、流出口和释压口,液晶从缓冲容器的所述流入口流入,从所述流出口流出,并且缓冲容器最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横截面积,所述释压口用于调节所述缓冲容器内的气压和液位,所述释压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优选地,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导管。优选地,所述液晶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传感器,所述监控传感器位于液晶盛放装置侧壁上,或者位于传输装置侧壁上,或者位于缓冲容器侧壁上,用于监测传输装置是否得到液晶供给。优选地,所述传输导管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伸入液晶盛放装置内, 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容器相连,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缓冲容器的流入口通过可拆卸的连接装置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传输导管包括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滴下装置相连, 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容器相连,所述第二导管和所述缓冲容器的流出口通过可拆卸的连接装置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缓冲容器为圆柱形。优选地,所述圆柱形的缓冲容器具有一体形成的上壁、侧壁和下壁。优选地,所述流入口位于缓冲容器的侧壁上,所述释压口位于所述缓冲容器的上壁上。优选地,所述液晶监控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监控传感器相连的报警装置。优选地,当液晶监控系统监控到液晶供不足时,所述液晶供给系统内从液晶监控系统的监控位置至滴注系统流出口所容纳的液晶,能够满足一片目标基板的生产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在传统方法中,传感器设置在液晶盛放装置侧壁底部,当液晶接近监控液面时由于震动,使得气泡进入传输装置,会使产品不合格。因此传感器只能设置在液晶盛放装置侧壁上部,这样使得监控液面以下的液晶被浪费,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容器使气液分离,这样在液晶快用尽时,不会因为气泡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可以将监控液面设置在液晶盛放装置的底部或者传输装置侧壁上或者缓冲容器的侧壁上,使得液晶盛放装置内的液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液晶的利用率,减少了浪费,由于释压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可以减少液晶与外界气体的接触,从而减少液晶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液晶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晶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下面结合图2对本技术的液晶供给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该液晶供给系统包括液晶盛放装置41、传输装置42、液晶监控系统 43、滴注系统44、保护气体传输装置52及缓冲容器60。其中,液晶盛放装置41,用于盛放液晶。滴注系统44用于向目标基板滴下液晶。液晶盛放装置41上部具有一个开口,以及位于开口处的密封塞50,密封塞50用于将液晶盛放装置41内的液晶和外界气体隔离。该液晶供给系统还包括穿过密封塞50伸进液晶盛放装置41的保护气体传输装置52,用于向液晶盛放装置41内通入保护气体,如氮气及氦气等,使液晶盛放装置41内的液晶与外界空气隔离,保持了更高的纯度和防止氧化。传输装置42位于液晶盛放装置41和滴注系统44之间,用于从液晶盛放装置41 向缓冲容器60输送液晶。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装置42包括传输导管。缓冲容器60具有流入口 58、流出口 59和释压口 56。缓冲容器60最大的横截面积大于流入口 58和流出口 59 的横截面积。释压口 56用于调节缓冲容器60内的气压和液位,释压口 56的位置高于流入口 58的位置,释压口 56的位置可以在缓冲容器60的正上方,也可以在其侧面。本实施例中缓冲容器60为圆柱形,其也可以为除圆柱形的其它形状,例如棱柱形、球形、椭球形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缓冲容器60为圆柱形,该缓冲容器60 具有上壁、侧壁和下壁,上壁与侧壁连接并位于侧壁的上部,下壁与侧壁连接并位于侧壁的下部,上壁与侧壁、下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可以是弧形连接,还可以是直角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优选地,其连接方式为弧形连接且上壁、侧壁、下壁一体形成。优选地,流入口 58位于缓冲容器60的侧壁上,释压口位于缓冲容器60的上壁上。释压口也可以位于缓冲容器60的侧壁上,只要其位置高于流入口 58的位置即可。释压口 56用于调节缓冲容器60内的气压和液位,当由于液晶将要用尽或其他原因导致缓冲容器60内的液晶液面过低时,可以打开释压口 56,排出缓冲容器60内部过多的气体使其内部的液晶液面上升,当缓冲容器60内的液晶液面达到合适高度时,关闭释压口 56。液晶供给系统正常工作时,释压口 56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大气隔离。图2中若将流入口 58设置在缓冲容器60的上壁上,将释压口 56设置在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液晶盛放装置、滴注系统、液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位于液晶盛放装置和滴注系统之间,用于从液晶盛放装置向滴注系统输送液晶;缓冲容器,所述缓冲容器位于液晶盛放装置和滴注系统之间,与传输装置相连,所述缓冲容器具有流入口、流出口和释压口,液晶从缓冲容器的所述流入口流入,从所述流出口流出,并且缓冲容器最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横截面积,所述释压口用于调节所述缓冲容器内的气压和液位,所述释压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