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接口及电子设备,该连接接口包括:连接端子;壳体,包括容纳空间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形成有通透的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第一导向柱,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开口的第一边缘设置。所述连接接口通过设置可转动地导向柱,利用导向柱的转动,带动连接插头向前插入,能够顺利实现连接插头的盲插导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连接接口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各种类型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其他外接设备连接的连接接口。如对于计算机来说,设置有用于与移动硬盘、手机或外置光驱连接的连接接口,而该些连接类型中,USB接口最为常用,但也包括其他接口类型。现有技术的计算机,尤其是计算机一体机(ΑΙ0,All In One),为了外观的需要, 通常连接接口不是设置在可以直接看到的部分,而是通常设置在显示器后盖或两侧等,用户在接入外接设备时,有时候不方便起身绕到侧面或后盖一侧进行接插,而经常需要凭经验进行盲插,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用户可以大概了解连接接口的位置,但实际插入连接插头时,由于连接接口非常小,且连接插头与连接接口之间为紧密配合,通常一次很难直接插入,还是需要连接插头在所了解的大概位置进行来回多次滑动插入才能够顺利连接。因此,现有技术计算机上的连接接口,用户使用时进行盲插的过程并非很顺利,降低了接插连接插头的效率和用户最终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接口及电子设备,解决连接插头不能顺利盲插插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接口,包括连接端子;壳体,包括容纳空间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形成有通透的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第一导向柱,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开口的第一边缘设置。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接口,还包括第二导向柱,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开口的第二边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平行。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接口,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层。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还包括导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上,且延伸至所述开口处。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接口,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其中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相交。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接口,所述导向面还包括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其中所述第三导向面和所述第四导向面相交,所述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和所述第四导向面构成为导向插槽。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包括显示器外壳体;主机,包括主机外壳体;所述主机外壳体包括容纳空间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形成有通透的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第一导向柱,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开口的第一边缘设置。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导向柱,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开口的第二边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平行。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橡胶层。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导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上,且延伸至所述开口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可转动地导向柱,利用导向柱的转动,带动连接插头向前插入,能够顺利实现连接插头的盲插导向;通过设置导向面,起到导向作用,连接插头插入时,可以沿着导向面滑动,找到连接接口的开口的正确位置,整个过程可顺利一次完成,无需进行反复滑动插入,因此达到增加接插连接插头效率和提高用户最终盲插体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中,第一导向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的第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通过设置导向柱,对连接插头的插入起到导向作用,来辅助连接插头的顺利插入。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该连接接口,包括连接端子,图中未显示;壳体10,包括容纳空间11和第一外表面12,其中第一外表面12上形成有通透的开口 121,与容纳空间11连通,连接端子设置于容纳空间11内,且通过开口 121露出;第一导向柱20,相对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上,且沿开口 121的第一边缘设置。根据上述结构,连接端子和壳体10组合为通常连接接口的结构,连接插头正对开口 121插入,连接插头的连接端子与连接接口的连接接子对应贴合,则连接接口与连接插头连接,此外采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由于开口 121的边缘设置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导向柱20,稍宽出于开口 121的第一边缘,当连接插头正对开口 121设置时, 与第一导向柱20接触,通过连接插头向前插入的动作,使第一导向柱20转动,同时利用第一导向柱20的转动,带动连接插头向前插入,顺利实现连接插头的盲插导向。最佳地,如图1,在开口 121第一边缘的相对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边缘与第一边缘平行,同样设置有相对转动地第二导向柱30,使第二导向柱30与第一导向柱20平行,当连接插头设置于开口 121处,向前插入时,相对两边分别与第一导向柱20和第三导向柱30接触,利用第一导向柱20与第三导向柱30的同时转动,使推动连接插头向前插入的力平衡, 实现连接插头的顺利盲插。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30的结构示意图, 两者具有同样结构,以第一导向柱20为例,包括金属滚轴21,用于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 121处,并能够相对于壳体10转动;套设于金属滚轴21外层的橡胶层22,具有一定硬度,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30安装于壳体10上时,均稍宽出于开口 121的边缘,使连接插头插入时,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30上的橡胶层22分别与连接插头的插入部分轻微干涉,但因橡胶层22具有弹性,连接插头向前插入时,并不会影响插入过程,反而通过金属滚轴21的转动,推动连接插头前移。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的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最佳地,在设置开口 121的第一外表面12,设置有连接插头进行盲插时用于导向的导向面124,该导向面IM 延伸至开口 121处。最佳地,如图3,该导向面包括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各导向面之间两两相交,构成为一导向插槽125,采用该由四个导向面构成的导向插槽 125,在第一外表面12上,围设于连接接口的开口 121的周围,当用户进行盲插时,只需根据大概记忆位置,将连接插头放置于导向插槽125内,即能够沿着其中一导向面朝开口 121滑动,找到开口 121的正确位置,并利用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30的转动,将连接插头顺利插入于连接接口内,整个过程可顺利一次完成,无需进行反复滑动插入,因此达到增加接插连接插头效率和提高用户最终盲插体验的效果。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口可以为USB接口,但并不限于仅为USB接口。此外,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具有连接接口的电子设备, 包括显示器,包括显示器外壳体;主机,包括主机外壳体;所述主机外壳体包括容纳空间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壳体,包括容纳空间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形成有通透的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第一导向柱,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开口的第一边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霜,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