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671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进风箱(1)、出风箱(2)、下风箱(3)和若干换热管(4),进风箱(1)、出风箱(2)和下风箱(3)之间通过换热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和下风箱(3)至少一个设置了用于均匀气流分布的导流板(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烟气换热器在传统烟气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流板,使换热器内冷气流量分布均匀,同时增加了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换热器
,特别涉及到一种采用冷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烟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烟气换热器是冶金行业一种广泛应用的换热器,其冷却介质一般采用冷空气或冷煤气,使用过程中,冷空气或冷煤气和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降低高温烟气温度。为保证换热效果和效率,一般要求各个换热管道内的流体分布均勻,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流体分配方案。公开号CN1769830A公布了一种添加隔离板方式的流体分配方案,其特征在于在弧形封头连接段的内部的空间区域还设置有一个隔离板,并在隔离板上分布有多个通孔; 所述的隔离板上通孔的分布特征为三个区域封头截面中心区域孔的直径最小;偏离中心区域的孔的直径次之;封头截面边缘区域的孔的直径最大。或根据流体阻力适宜的要求,采用部分孔板,在孔板上均勻地打上小孔。公开号CN101769658公布了一种流体均勻分布方案,调整中心换热管的流动阻力特性,使中心换热管的流动阻力适当增加,减少中心换热管的裂解气流量,增大周围换热管的裂解气流量,从而起到流体均布作用。上述烟气换热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增加了流体流动的阻力,减缓了冷流的流速;2)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烟气换热器的缺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现有烟气换热器气流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换热器冷却效率的烟气换热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进风箱、出风箱、下风箱和若干换热管,进风箱、出风箱和下风箱之间通过换热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和下风箱至少一个设置了用于均勻气流分布的导流板。导流板的形状为圆筒状或板状;进风箱内导流板的设置位置需满足1/4 <; hl/Hl < 1/3,1/4 < h2/H2 < 1/3,且 hl/Hl > h2/H2,其中hi为进风箱进口处导流板到风箱外沿的距离;Hl为进风箱进口直径; h2为进风箱底板处导流板到风箱外沿的距离;H2为进风箱底板长度。下风箱内导流板的设置位置需满足1/4 < dl/Dl < 1/3,1/4 < d2/D2 < 1/3,且 dl/Dl < d2/D2,其中dl为下风箱内进风处导流板到风箱中心的距离;Dl为下风箱长度的一半;d2为下风箱内出风处导流板到风箱中心的距离;D2为下风箱长度的一半。本技术烟气换热器在传统烟气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流板,使换热器内冷气流量分布均勻,同时增加了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烟气换热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烟气换热器示意图;图3是带圆筒状导流板的进风箱主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带板状导流板的下风箱示意图;其中,1进风箱、2出风箱、3下风箱、4换热管、5导流板、6圆筒状导流板、7板状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该烟气换热器包括进风箱1、出风箱2、下风箱3和若干换热管4,进风箱1、出风箱2和下风箱3之间通过换热管4连接,进风箱1和下风箱3内设置了用于均勻气流分布的导流板5。如图3、4所示,进风箱1内导流板5的设置其尺寸固定为hl/Hl = 9/28,h2/H2 =8/28,其中hi为进风箱1进口处导流板5到风箱外沿的距离;Hl为进风箱1进口直径; h2为进风箱1底板处导流板5到风箱外沿的距离;H2为进风箱1底板长度。导流板5形状为1个圆筒状导流板6,并将进风箱1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如图5所示也可以同时在下风箱3内设置导流板5,具体设置为dl/Dl =8/28, d2/D2 = 9/28,其中dl为下风箱3内进风处导流板5到风箱3中心的距离;Dl为下风箱3 长度的一半;d2为下风箱3内出风处导流板5到风箱中心的距离;D2为下风箱3长度的一半。下风箱3内设置1块形状为近似于弧形的板状结构导流板7,将下风箱3分为两个区域。进风箱1、下风箱3任一个可以设置导流板5,也可以同时设置导流板5,而且导流板5的形状可以根据风箱的形状而变化,例如圆筒状和板状,导流板5的固定可以设置相应肋板也可以直接与风箱焊接。当进风箱1入口冷空气流速为lOm/s时,其出口烟气流速分布与传统烟气换热器流速分布见表1。当下风箱3入口冷空气流速为6m/s时,其出口烟气流速分布与传统烟气换热器流速分布见表2。表1进风箱出口烟气流速分布(m/s)权利要求1.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进风箱(1)、出风箱O)、下风箱⑶和若干换热管,进风箱(1)、出风箱( 和下风箱( 之间通过换热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和下风箱(3)至少一个设置了用于均勻气流分布的导流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 形状为圆筒状或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烟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箱(1)内导流板(5) 的设置位置需满足:l/4<hl/Hl < l/3,l/4<h2/H2< 1/3,且 hl/Hl >h2/H2,其中 hi 为进风箱⑴进口处导流板(5)到风箱外沿的距离;Hl为进风箱(1)进口直径;h2为进风箱 (1)底板处导流板( 到风箱外沿的距离;H2为进风箱(1)底板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烟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风箱(3)内导流板(5) 的设置位置需满足1/4 < dl/Dl < 1/3,1/4 < d2/D2 < 1/3,且 dl/Dl < d2/D2,其中 dl 为下风箱(3)内进风处导流板(5)到风箱中心的距离;Dl为下风箱C3)长度的一半;d2为下风箱(3)内出风处导流板(5)到风箱中心的距离;D2为下风箱(3)长度的一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进风箱(1)、出风箱(2)、下风箱(3)和若干换热管(4),进风箱(1)、出风箱(2)和下风箱(3)之间通过换热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和下风箱(3)至少一个设置了用于均匀气流分布的导流板(5)。本技术烟气换热器在传统烟气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流板,使换热器内冷气流量分布均匀,同时增加了换热效率。文档编号F28F9/02GK202092503SQ20112007994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宇, 张红伟 申请人:鞍山经济开发区东大热工技术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进风箱(1)、出风箱(2)、下风箱(3)和若干换热管(4),进风箱(1)、出风箱(2)和下风箱(3)之间通过换热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和下风箱(3)至少一个设置了用于均匀气流分布的导流板(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伟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经济开发区东大热工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