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477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涉及轻合金挤压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扁挤压筒内套容易破裂、加热元件布置不合理、内套易发生窜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内套和外套过盈组合而成,内套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挤压腔外设安装加热棒的加热元件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为扁筒形结构,所述挤压腔的短边采用双圆弧过渡形式,所述加热元件孔设置在所述外套上,并按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配置;在所述外套上、位于内套与所述外套过盈配合面处,设置防窜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轻合金型材挤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轻合金挤压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用挤压筒。
技术介绍
扁挤压筒是挤压大型、扁宽、薄壁、复杂空心和实心型材的重要工具。由于扁挤压筒要在高温、高压和高磨檫的苛刻条件下,反复承受交变应力,局部拉应力很大,应力分布不均勻,很容易使内套爆开,影响使用寿命。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的扁挤压筒,由内套1和外套2过盈组合而成,内套1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1-1。通常,挤压腔1-1为扁筒形结构,以B和H分别表示扁筒孔形截面的长、短边尺寸,短边为半圆R。内套1中还设有安装加热棒的若干加热元件孔1-2。这些孔的功能是通电加热后,确保扁挤压筒在挤压壁板时,与加热的轻合金温度一致,避免因降温而产生挤压不顺畅的现象。现有技术的扁挤压筒,存在以下缺点①挤压腔1-1的半圆短边与长边的过渡处为危险断面,由于加工切断了这里的金属纤维,危险断面的金属流线不能沿周向分布,因此降低了材料的抗拉强度,致使实际生产中,扁挤压筒内套的破裂,几乎都在这个部位。②加热元件孔1-2设置在扁形孔长边的上方和下方,温度及应力分布不合理,且降低了内套的强度。③当内套与外套间的磨檫力不足以克服挤压时的轴向力时,内套就会在轴向力的作用下发生窜动,影响挤压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解决现有扁挤压筒内套容易破裂、加热元件布置不合理、内套相对于外套容易发生窜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扁挤压筒的寿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由内套和外套过盈组合而成,所述内套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所述挤压腔外,设有安装加热棒的若干加热元件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为扁筒形结构,扁筒孔形截面的长边B和短边H的比值B/H = 2. 5 4,所述挤压腔的短边,采用双圆弧过渡形式;所述加热元件孔设置在所述外套上,并按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配置;在所述外套上、位于内套与所述外套过盈配合面处,设置防窜台阶。所述挤压腔的短边,用半径队=(0. 7 0. 8) H和半径& = (0. 2 0. 3) H的双圆弧过渡,H为短边的尺寸。可以使扁形孔危险区的应力集中降至最低。所述防窜台阶是设置在靠近挤压机后梁端。所述防窜台阶的肩高h = D2-D1/^ = 10 15mm。本技术由于在内套上加工出扁形孔,且内套的短边采用组合曲线的形式,可以使扁形孔危险区的应力集中降至最低。由于内孔形状的非轴对称性,扁挤压筒各层套配合面上的装配接触应力分布不均,靠近内孔长轴附近较高,短轴附近较低,所以在外套中短轴附近,即扁形孔长边的上方和下方合理布置加热元件孔,使扁挤压筒温度及应力分布均勻,提高了内套的强度。由于在内套和外套上加设防窜台阶,内套相对于外套不会发生轴向窜动,从而提高了扁挤压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扁挤压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由内套1和外套2过盈组合而成, 所述内套1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1-1,所述挤压腔1-1外,设有安装加热棒的若干加热元件孔3,所述挤压腔1-1为扁筒形结构,扁筒孔形截面的长边B和短边H的比值B/H = 2. 5 4,所述挤压腔1-1的短边,采用双圆弧过渡形式;所述加热元件孔3设置在所述外套2上, 并按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配置;在所述外套2上、位于内套1与所述外套2过盈配合面处, 设置防窜台阶2-1。所述挤压腔1-1的短边,用半径R1 = (0. 7 0. 8) H和半径R2 = (0. 2 0. 3) H的双圆弧过渡,H为短边的尺寸。可以使扁形孔危险区的应力集中降至最低。所述加热元件孔3合理布置,在外套中短轴附近,即扁形孔长边的上方和下方合理布置加热元件孔。可以使扁挤压筒温度及应力分布均勻,提高其使用寿命。所述防窜台阶2-1是设置在靠近挤压机后梁端。所述防窜台阶2-1的肩高h = D2-D1/^ = 10 15匪。权利要求1.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由内套(1)和外套( 过盈组合而成,所述内套(1) 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1-1),所述挤压腔(1-1)外,设有安装加热棒的若干加热元件孔(3), 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1-1)为扁筒形结构,扁筒孔形截面的长边B和短边H的比值B/ H = 2. 5 4,所述挤压腔(1-1)的短边,采用双圆弧过渡形式;所述加热元件孔C3)设置在所述外套( 上,并按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配置;在所述外套( 上、位于内套(1)与所述外套(2)过盈配合面处,设置防窜台阶0-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1-1) 的短边,用半径队=(0. 7 0. 8) H和半径& = (0. 2 0. 3) H的双圆弧过渡,H为短边的尺寸。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窜台阶(2-1) 是设置在靠近挤压机后梁端。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窜台阶(2-1) 的肩高 h = D2-D1/^ = 10 15mm。专利摘要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涉及轻合金挤压工具。本技术解决现有扁挤压筒内套容易破裂、加热元件布置不合理、内套易发生窜动的问题。本技术由内套和外套过盈组合而成,内套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挤压腔外设安装加热棒的加热元件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为扁筒形结构,所述挤压腔的短边采用双圆弧过渡形式,所述加热元件孔设置在所述外套上,并按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配置;在所述外套上、位于内套与所述外套过盈配合面处,设置防窜台阶。本技术用于轻合金型材挤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文档编号B21C27/00GK202087620SQ20112018535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勇 申请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合金型材成型扁挤压筒,由内套(1)和外套(2)过盈组合而成,所述内套(1)中心部位设置挤压腔(1-1),所述挤压腔(1-1)外,设有安装加热棒的若干加热元件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1-1)为扁筒形结构,扁筒孔形截面的长边B和短边H的比值:B/H=2.5~4,所述挤压腔(1-1)的短边,采用双圆弧过渡形式;所述加热元件孔(3)设置在所述外套(2)上,并按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配置;在所述外套(2)上、位于内套(1)与所述外套(2)过盈配合面处,设置防窜台阶(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