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359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有一壳体、一发光单元及一透光板。该发光单元容纳于该壳体内,该发光单元包括有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该透光板容纳于该壳体内且位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上方,该透光板涂布有至少一种荧光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发光二极管与荧光粉分开,以此使荧光粉远离身为热源的发光二极管,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对荧光粉的影响,保持荧光粉的转换效率以维持灯管的可靠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尤指一种将发光二极管与荧光粉分开以产生照明光线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用于一般照明。
技术介绍
为了节省能源以达到环保,目前照明发展的趋势是以白光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 LED)取代现有的照明灯具。目前白光LED的照明原理有一种是运用荧光材料将蓝光LED或紫外线LED激发的光转换成白光。例如,利用波长460nm的蓝光LED发出蓝色光,然后通过荧光粉吸收蓝色光而转换为黄光,再利用透镜原理将蓝光与黄光混合后而产生白光。上述技术所生产白光LED的色彩均勻性与出光效率等特性,会受到荧光粉涂布的浓度、体积以及位置而有所差异。通常荧光粉是混于封胶内,荧光粉靠近光源的距离不同时,转换的情形也不同。此外,荧光粉也容易受到温度而影响转换效率,高温容易导致荧光粉衰变,进而导致产品可靠度较低。再者,此技术由于在发光光谱中,缺少红色光的部分,以致演色性不佳,色温也偏高,因此有厂商通过荧光粉技术改变,开发出色温较低(约3000K) 的暖白光LED。当混合二种荧光粉时,二者是否均勻也是制造上的问题。发光二极管灯具通常具有多颗白光LED,还需面临LED不同亮度及色度的误差,通常的作法是遴选亮度及色度特性相近的LED聚集起来组装到照明器具中。此种作法手续繁琐,也提高成本。综上所述,本创作人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以降低发光二极管照明时的高温对荧光粉的影响,保持荧光粉的光转换效率以维持灯管的可靠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使多个发光二极管之间亮度及色度的误差影响降低,省去遴选发光二极管的手续。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有一壳体、一发光单元、及一透光板。该发光单元容纳于该壳体内且包括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透光板固定于该壳体且位于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上方,该透光板涂布有至少一种荧光粉。其中,该发光二极管灯具还包括一透明的外盖,该外盖固定于该壳体,其中该透光板位于该外盖的下方。其中,该壳体的顶面两侧各形成一连接部,该外盖的两侧缘各形成一卡于该连接部的连接凸缘。其中,该壳体的顶面两侧还各形成一内连接部,该透光板的两侧分别卡合于该内连接部内。其中,该壳体的顶面周缘形成一连接部,该外盖的周缘形成一卡于该连接部的连接凸缘。其中,该壳体的顶面周缘还形成一内连接部,该透光板的周缘卡合于该内连接部内。其中,该透光板为平板状。其中,该透光板为拱状曲面。其中,该透光板为玻璃板或软性板。其中,该壳体内部形成一容纳部,该容纳部的剖面呈杯状,该发光单元容纳于该容纳部,该透光板固定于该容纳部的顶缘。本技术将发光二极管与荧光粉分开,以此使荧光粉远离身为热源的发光二极管,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对荧光粉的影响,保持荧光粉的转换效率以维持灯管的可靠度。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以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举例并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发光二极管灯具100、100a、200、200a壳体10容纳部12散热部14连接部16内连接部16a发光单元20电路板22发光二极管M外盖30连接凸缘32透光板40接头5O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00包括有一柱状的壳体10、一发光单元20及一透光板40。该壳体 10较佳为金属制成的空心圆壳体,其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状的散热部14。该发光单元20容纳于该壳体10内,该发光单元20包括有一电路板22、及多个设置于该电路板22上的发光二极管24。该透光板40容纳于该壳体10内且位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M上方,较佳是平行于发光单元20,具有较佳的效率。透光板40可以是玻璃板、或者软性板材,例如塑料板,例如 PET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酉旨),PP (polypropylene,聚丙烯),PE (polyethylene,聚乙烯),acrylic (压克力,或称丙烯)。该透光板40涂布有至少一种荧光粉以转换该些发光二极管M的光线。该透光板40涂布荧光粉的方式可以是利用荧光粉搀合胶体后,以喷涂、或者以印刷的方式涂覆于该透光板40上。其中印刷的方式,可以是以滚轮的方式滚涂上去。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透明的外盖30以盖住该透光板40。本技术优点之一在于透光板40表面涂布荧光粉,当发光二极管M的光线穿透透光板40时,不但可以使其光线均勻,而且可以省去遴选发光二极管M的亮度及色度的手续,该外盖30可以是透明的,而不致降低光的穿透率。其中该壳体10的顶面两侧各形成一连接部16。该外盖30的两侧缘各形成一连接凸缘32以卡于该连接部16。此实施例中该壳体10内形成一容纳部12以容纳该发光单元20。其中该容纳部 12的剖面大体呈杯状,发光二极管M的光线可以通过其内表面反射光线,再穿透该透光板 40。该电路板22可以是铝基板而具有光滑的反射面,以增加反射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该透光板40平坦地置于该外盖30的下方,且抵靠于该容纳部12的顶缘。本技术将发光二极管与荧光粉分开,以此使荧光粉远离身为热源的发光二极管,从而使亮度下降及色度变化的现象不再发生。此外通过光线先在该壳体10内部均勻混合,不用再遴选发光二极管。请参考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IOOa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透光板40是半圆筒状的拱状曲面,并靠近该外盖30。换言之,透光板40邻接于该外盖30的底缘。其中该壳体10的顶面两侧再各形成一内连接部16a,透光板40的两侧各卡合于该内连接部16a内。此第二实施例也显示发光单元20与透光板40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整的,例如可以依据发光二极管M光色(色温)、或亮度、或灯具照明的效果来调整。上述两实施例的透光板40是以板状为图示。然而透光板也可以是凸透镜柱的外形,同时提供聚光的作用。透光板也可以是圆弧状长条板,覆盖于这些发光二极管M上。请参阅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此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200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技术亦可应用于灯泡型的灯具, 其中壳体10可以是呈球状,透光板40呈圆形平板,该外盖30呈半球壳状卡于壳体10的顶面外缘,壳体10的下方连接一螺旋状的接头50。请参阅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透光板40大体呈半球壳状的拱状曲面,并靠近该外盖30。其中该壳体10的顶面边缘再各形成一内连接部16a,透光板40的底部周缘卡合于该内连接部16a内。上述使发光二极管M配合透光板40发出白光的方式可以至少利用目前现有的三种发光方式。第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壳体;一发光单元,容纳于该壳体内,该发光单元包括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一透光板,固定于该壳体且位于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上方,该透光板涂布有至少一种荧光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波王耀毅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立得电子有限公司华兴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