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蚕生物滤池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1184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沙蚕生物滤池,其主要是:该上开口槽形滤池顶部设进水管,在池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穿过池壁底部后用弯头与滤池外水管相连。滤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砾石层、粗砂层、细砂层和泥土层,其中砾石直径为1~3×1~2cm,厚度为8-12cm;细砂粒径0.5-1.0mm,厚度为13-17cm;泥土层厚度下限为10cm;池内放养沙蚕,沙蚕密度为600-2000尾/平方米。采用工厂化鱼虾类养殖固体废弃物作为沙蚕饵料,每日分早、晚两次向滤池内投放饵料,饵料为滤池内沙蚕总体重量的10-15%;滤池换水方法:每日早晚,将池外水管口放低,低于池底水平面,加新的海水时,约每小时注入0.1-0.5立方米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适合沙蚕生长又可使其集中处理海洋固体有机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设施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工厂化水产养殖与传统水产养殖相似,其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也是造成近海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N、 P)、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固态有机污染物(残饵和粪便)。对于无机污染物和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现在的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较好的人工治理。但是对于固态有机污染物,由于其颗粒大小不一、难于降解等特点,目前很难有较好的治理办法。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人工饵料被鱼虾摄食后,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用于自身的生长(生殖)。以组成饵料蛋白质的氮元素为例,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摄入体内,经消化代谢后,中国对虾只利用了不足15%。海水养殖的鱼类对饵料中氮的吸收利用率可能也只有20%左右。饵料中约有至少80%的氮没有被鱼虾利用,而是以尿素、氨等无机物以及残饵粪便等固态有机物的形式排出体外。饵料中所含的其它物质如磷、碳的循环情况同氮的情况相类似。有资料报道其利用率分别为3. 02%—16. 08%和13. 78%—26. 80%。这些大量的以不同组合形式存在的氮、磷、碳等物质,最终进入海洋环境中,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是造成近海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底栖多毛类动物(沙蚕)不仅是重要水产养殖生物(鱼、虾)的优质饵料,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沙蚕摄食自然沉积物颗粒的粒径范围非常广泛(10 250 μ m),对沉积物的摄食率平均为5. 71+2. 76mg. mg-ldw. d_l (王诗红,张志南,1998);多毛类每日通过摄食活动处理至少相当于体重(干重)的沉积物量(Loper G L, Leventon J S.,1987)。而Haruo Honda和Koraro Kikuchi(2002)曾研究了底栖动物复合循环养殖系统内沙蚕Perinereis nuntia摄食牙鲆(Japanese flounder)粪便时的氮收支效率。该研究表明,0. 2-0. 6g的沙蚕在20°C下,每天每条个体能摄取牙鲆粪便4. 9-25. 7mg,吸收效率平均为12. 2-44. 1% ;其中,沙蚕摄取的氮约有50%转化为其身体组织。尽管沙蚕可清除海中固体有机污染物,但目前沙蚕仍为自然分散生长,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沙蚕的生长需要,使沙蚕的去除海洋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适合沙蚕生长又可使其集中处理海洋中固体有机污染物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沙蚕生物学特性,构建人工沙蚕生物滤池,并根据沙蚕生物量和转化能力,将工厂化海洋水产养殖产生的固体有机污染物(残饵、粪便)转化为沙蚕生物生产量,实现固体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1、沙蚕生物滤池a、该滤池有一上开口槽,该槽可采用各种材料制成,如内外均设防腐层的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最好采用砖和水泥砌筑的滤池。该滤池槽底最好前高后低倾斜5-10°,以方便排净池内的水。在该滤池顶部设进水管,在池底部,最好池底低位一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穿过池壁底部后用弯头与滤池外水管相连,通过调整池外水管的管口高低,改变滤池内水位,形成微流水沙蚕养殖方式。b、滤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砾石层、粗砂层、细砂层和泥土层作为沙蚕生长存活的底质,其中砾石直径为1 3X1 2 cm,厚度为8-12cm;细砂粒径0.5-1. 0mm,厚度为 13-17cm ;泥土层厚度下限为10cm。c、上述池内放养沙蚕,沙蚕密度为600-2000尾/平方米,最好双齿围沙蚕,密度为600-1000尾/平方米,或多齿围沙蚕,密度800-1200尾/平方或独齿围沙蚕,密度为 1200-2000尾/平方米。2、沙蚕生物滤池的使用方法a、投饵方法采用工厂化鱼虾类养殖固体废弃物作为沙蚕饵料,每日分早、晚两次向滤池内投放饵料,饵料为滤池内沙蚕总体重的10-15%(重量比),同时,可根据沙蚕摄食情况酌情进行增减。最好注水时投放饵料。b、滤池换水方法每日早晚,将池外水管口放低,低于池底水平面,使池内海水通过排水管缓慢排出池外;加新的海水时,用进水管缓慢注水,约每小时注入0. 1-0. 5立方米的新鲜海水。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构建适合沙蚕生长生物滤池,使该生物滤池内的沙蚕主要食物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残饵和粪便,利用沙蚕的摄食和搅动行为,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沙蚕生物生产量的同时,变废为宝。而沙蚕又可以是养殖鱼类和虾类优质生物饵料,从而实现了全生物的循环养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滤池为沙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不仅使成活率达到90%以上,而且可人工控制其生长情况。2、本专利技术滤池处理鱼虾类养殖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效率高,沙蚕摄食转化效率较高,每日处理效率可达体重10-15%。3、可实现绿色循环的处理方式,即鱼虾类养殖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以作为沙蚕的饵料,而沙蚕吃饵料长大后,还是鱼虾优质饵料,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处理养殖方式。实施例1 采用砖和水泥砌筑成IX 1X0. 5米、壁厚15厘米的上开口槽形滤池,该滤池槽底前高后低倾斜10°。在该滤池顶部设进水管,在池底部低位一侧设有直径为10厘米的排水管, 排水管穿过池壁底部后用弯头与滤池外水管相连,通过调整池外水管的管口高低,改变滤池内水位,滤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砾石层、粗砂层、细砂层和泥土层作为沙蚕生长存活的底质,其中砾石直径为1 X Icm,厚度为IOcm ;细砂粒径0. 5-1. Omm,厚度为15cm ;泥土层厚度下限为10cm。上述池内放养双齿围沙蚕,密度为1000尾/平方米。每日早晚,将池内海水通过排水管路缓慢排出池外;加水时,用进水管缓慢注水,约2小时将池内注满水。注水时投放饵料,每日分早、晚两次向滤池内投放牙鲆鱼工厂化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作为沙蚕饵料,饵料为滤池内沙蚕总体重的10% (重量比),此沙蚕生物滤池可日处理牙鲆残饵和粪便达 100-200g/平方米。实施例2:采用砖和水泥砌筑成2X 2X0. 5米、壁厚15厘米的上开口槽形滤池,该滤池槽底前高后低倾斜5°。在该滤池顶部设进水管,在池底部低位一侧设有直径为15厘米的排水管,排水管穿过池壁底部后用弯头与滤池外水管相连,通过调整池外水管的管口高低,改变滤池内水位,滤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砾石层、粗砂层、细砂层和泥土层作为沙蚕生长存活的底质,其中砾石直径为2 X 2cm,厚度为12cm;细砂粒径0. 5-1. 0mm,厚度为13cm ;泥土层厚度下限为10cm。上述池内放养独齿围沙蚕,密度为2000尾/平方米。每日早晚,将池内海水通过排水管路缓慢排出池外;加水时,用进水管缓慢注水,约2小时将池内注满水。注水时投放饵料,每日分早、晚两次向滤池内投放大菱鲆鱼工厂化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便作为沙蚕饵料, 饵料为滤池内沙蚕总体重的13% (重量比),此沙蚕生物滤池可日处理大菱鲆残饵和粪便达 200-400g/平方米。实施例3:采用砖和水泥砌筑成2X 1X0. 5米、壁厚15厘米的上开口槽形滤池,该滤池槽底前高后低倾斜8°。在该滤池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沙蚕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该上开口槽形滤池顶部设进水管,在池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穿过池壁底部后用弯头与滤池外水管相连,滤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砾石层、粗砂层、细砂层和泥土层,其中砾石直径为1~3×1~2 cm,厚度为8-12cm;细砂粒径0.5-1.0mm,厚度为13-17cm;泥土层厚度下限为 10cm;池内放养沙蚕,沙蚕密度为600-2000尾/平方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佐周一兵刘海映陈军倪琦谷坚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