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第一谐振模块,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一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选频,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之外的其他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第二谐振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谐振模块输出的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三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该电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能够同时保证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抗扰性和接收灵敏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滤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接收抗扰性与接收灵敏度对于接收机等无线接收设备非常重要,而这些要求都与无线接收设备的射频带通滤波器有直接的关系。现有的射频带通滤波器基本上采用电容强耦合或电感电容并联固定零点耦合的电路结构,如下图1所示的射频带通滤波电路中,通过控制器TUNE TV调谐变容管D9014和 D9015的电容值,得到不同的谐振频点,从而实现不同频率的选择性。但是,此射频带通滤波电路中,由于采用了级间的电容强耦合形式,因此,带宽会随着频率的上升而变大,而该电路只有一个零点,且零点在波形左边,这样就不能保证对于射频信号近端右边的杂散信号进行有效抑制,滤波效果差,从而导致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抗扰性较差;而如果希望实现对于杂散信号的抑制,提高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抗扰性,则需要减小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带宽,这样将增大滤波电路的损耗,降低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能够同时保证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抗扰性和接收灵敏度。为此,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谐振模块,接收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一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选频,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之外的其他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第二谐振单元,与第一谐振模块连接,接收第一谐振模块输出的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三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第一谐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端,并通过第二电容接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感接地;第一变容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阳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谐振单元包括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端,第二端连接输出端;串联的第五电容、第三变容二极管以及第六电容与第三电感并联,第三变容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接地。第一变容二极管的阴极和/或第三变容二极管的阴极分别通过一电阻连接控制器,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改变二极管自身的电容量。该电路还包括第二谐振模块,第二谐振模块包括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第二端通过第二电感接地;第二变容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端,阳极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第一谐振模块包括第一谐振单元,接收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一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选频回路单元,与第一谐振单元连接,对第一谐振单元输出的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二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选频,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之外的其他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第一谐振单元包括第四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端,第二端通过串接的第七电容和第四变容二极管接地。选频回路单元包括第五电感的第一端通过串接的第八电容和第五变容二极管接地,第二端接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感的第一端,第二端通过第六电感接地,还通过串接的第九电容和第六变容二极管接地。第二谐振单元包括第十电容的第一端通过串接的第七电感以及第五电阻接地,第二端通过串接的第七变容二极管以及第五电阻接地,其中,第七变容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阳极与第五电阻连接。第七变容二极管的阴极和/或第四变容二极管的阴极分别通过一电阻连接控制器,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改变二极管自身的电容。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通过第一谐振模块和第二谐振单元实现了对于两个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的抑制, 也即实现了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两个零点处射频信号的抑制,从而可以对射频信号近端左边和右边的杂散信号进行有效抑制,提高了滤波效果,进而提高了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抗扰性;而且,还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对第一谐振频率和/或第三谐振频率进行调谐,从而在不增加滤波器损耗,也即在不降低无线接收设备灵敏度的情况下,实现了干扰信号的杂散抑制,从而同时保证了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灵敏度与接收抗扰性;同时,对第一谐振频率和/或第二谐振频率和/或第三谐振频率进行调谐,也实现了滤波器的宽频段调谐选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结构示意图;图加为本技术实施例射频带通滤波电路中谐振频率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实现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实现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实现。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一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并且,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选频,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之外的其他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的第一谐振模块210,其输入端连接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二谐振单元;接收第一谐振模块输出的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三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的第二谐振单元220,其输入端与第一谐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三谐振频率通过电压控制方式调谐,进一步地,通过对产生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三谐振频率的谐振电路中变容二极管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方式来进行频率的调谐。其中,如图加所示,所述第一谐振频率fl (即第一零点)小于第二谐振频率f2(即谐振选频频点),第二谐振频率f2小于第三谐振频率f3 (即第二零点)。在图2所示的射频带通滤波电路中,通过第一谐振模块和第二谐振单元实现了对于两个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的抑制,也即实现了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左右两个零点,从而可以对射频信号近端右边的杂散信号进行有效抑制,提高了滤波效果;而且,第一谐振模块和第二谐振单元还可以在控制器端的控制下,对第一谐振频率和/或第三谐振频率进行变化,从而在不增加滤波器损耗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实现了干扰信号的杂散抑制,从而同时保证了无线接收设备的接收灵敏度与接收抗扰性。同时,对第一谐振频率和/或第二谐振频率和/或第三谐振频率进行调谐,也实现了滤波器的宽频段调谐选频。以下,通过图3和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具体电路实现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的实现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输入端IN和输出端OUT为带通滤波电路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该电路包括输入端IN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容Cl和第一电感Ll接地;输入端IN还通过串联的第一变容二极管Dl以及第一电感Ll接地;其中,第一变容二极管Dl 的阳极与第一电感Ll连接,阴极连接输入端IN ;输入端IN通过第三电感L3连接输出端OUT,串接的第五电容C5、第三变容二极管 D3以及第六电容C6与第三电感L3并联;其中,第三变容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五电容C5, 阴极连接第六电容C6 ;并且,第三变容二极管D3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l接地;输出端OUT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并且,通过串联的第四电容C4以及第二电感L2 接地,还通过串联的第二变容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感L2接地;其中,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阴极连接输出端OUT。其中,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第一变容二极管D1、第一电容Cl以及第一电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频带通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模块,接收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一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选频,对预设第二谐振频率之外的其他射频信号进行抑制;第二谐振单元,与第一谐振模块连接,接收第一谐振模块输出的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中预设第三谐振频率的射频信号进行抑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军,范小方,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