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包括:储墨腔、出墨口,进气口,储墨腔内设置有墨水剩余量的检测组件,储墨腔包括墨水检测腔和下部设置有开口的相对封闭的墨水补充腔,墨水补充腔的开口位于墨水检测腔内,检测组件设置于墨水检测腔内。墨水随着打印的消耗逐渐下降到稍低于墨水补充腔下部的开口处,同时检测机构下降,不再遮挡传感器发出的光。当液面继续下降,墨水表面张力不足维持墨水补充腔内墨水,墨水补充腔的墨水就会补充到墨水检测腔中,检测机构重新遮挡打印机的传感器。如此反复多次后,直到墨水补充腔内部的墨水用完,根据遮挡的次数即可检测到墨水的剩余量,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成本和制造难度都很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喷墨打印
中,喷墨记录系统一般包括转印机构,送纸机构,控制 机构,矫正机构,清洗机构等,这些机构有机的结合并配合后才可以形成完整的打印机。其 中转印机构中又有喷嘴及墨水信道及墨水供给系统。转印机构中,分为“在轴式”和“非在轴式”的转印机构,所谓“在轴式”是指打印机 的墨水补充机构-墨盒是位于打印头上的,是随打印头的运动轴,往返运动的。这种方式的 墨盒会跟随打印头一起运动,墨盒内部的墨水往往会产生震动,并容易和气体混合形成气 液混合物,但在震动时,会使墨水变的均勻,不易沉积。而另一种“非在轴式”是指墨盒与打印头通过供墨管道连接,墨盒固定在墨盒仓 内,不随打印头的运动而运动。这种方式的墨盒位置稳定,不易产生气液混合物,但较容易 出现沉积。而在非在轴式的打印方式中,打印机的墨水量检测系统经常采用芯片等模拟信息 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而配合实体检测,即物理检测墨水量信息。物理检测往往采用光的方式,即打印机检测传感器一端的光发射部发出光,另一 端的光接受部接收光。当接受部接受不到光时,打印机提示墨尽。于是与打印机配合的墨 盒需要相应的检测装置,完成对光路的遮挡或改变,同时还必须反映真实的墨水量信息。但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上,广泛应用的墨盒墨水量检测单元具有发光部和受 光部的透射型光传感器等光学方式检测单元;和根据设在墨盒上的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电 信息交换来检测墨盒内部的墨水量。但通常由于墨水附着引起的接点不良成为问题,因此 从防止发生这种不良情况的方面考虑,优选采用光传感器等光学方式检测单元。另外,公知的在其主体上不能移动地安装有墨盒的结构。在上述结构的打印机中, 与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结构不同,由于在打印时墨盒不能移动,因此不会发生墨水起泡等 问题。于是在专利US20070229616中提出了一种技术,配置具有遮旋光性的用于检测墨 水余量的遮光部。该遮光部经由活动臂与中空状的浮子部连接,随着墨水余量的变动而活 动。并且在残留墨水量不足时,遮挡部离开位于打印机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光的位置。打 印机提示墨尽。但此方式只是在墨尽时能够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不能准确反映墨水的存量。于是在专利US20090184991人们专利技术出一种可以准确提示墨水存量的墨盒。如图 1所示,此墨盒也是采用一个浮子,和多个遮挡部及透光部,随着墨水量的不断消耗,浮动部 件的位置变化,多个遮光部不断的遮挡在打印机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形成多次的遮挡, 打印机的计数装置会根据遮挡的次数来判断墨盒内墨水量的多少。上述的检测方式理论上可以较准确的进行墨水量,但实际操作时,效果却不理想。1、由于机构复杂,在浮子与多个遮挡部的连接中,往往使用了连接臂或编码盘等部件,这样 的部件由于墨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往往被吸附在墨盒储墨腔的侧壁上,进而造成检测不 准确。2.由于检测机构包括遮挡部,浮子,连杆,固定轴等等部件,所以安装及部件的造 价及工艺指标要求很高,这样无形的将墨盒的成本和制造的难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以解决现有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 在完成墨水消耗的各阶段提供墨水量数据的功能时结构复杂,成本和制造的难度高的技术 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输出墨水的 出墨口,使气体可以进入墨盒内部以维持气压平衡的进气口,储墨腔内设置有墨水剩余量 的检测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储墨腔包括墨水检测腔和下部设置有开口的相对封闭的墨水 补充腔,所述墨水补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墨水检测腔内,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墨水检 测腔内。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遮挡部和与遮挡部连接的浮动部,所述遮挡部与浮动随动。所述检测组件为设置于墨水内的吸光材料。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墨水检测腔上部与打印机光发射部件位置相匹配的第 一反光镜组和设置于墨水检测腔底部的第二反光镜组,当墨水检测腔内墨水未耗尽时所述 打印机光发射部件发出的光经第一反光镜组发射到第二反光镜组后发生折射使光不能回 到打印机的光接受部件;当墨水检测腔内墨水耗尽时所述打印机光发射部件发出的光经第 一反光镜组发射到第二反光镜组后再反射到第一反光镜组,第一发光镜组再反射到光接受 部件以使光发射部件发出的光经第一反光镜组和第二反光镜组发射后再回到打印机的光 接受部件。所述第一反光镜组包括接受打印激光发射部件发出的光并反射到第二反光镜组 的第一反光镜和接受第二反光镜组反射出的光并反射到打印机光接受部件的第四反光镜; 所述第二反光镜组包括接受第一反光镜反射出的光并将其反射出去的第二反光镜和接受 第二反光镜反射的光并将其反射到第四反光镜的第三反光镜。所述的第一反光镜组为第一棱镜,所述的第二反光镜组为第二棱镜。所述的第一反光镜组为凸镜,所述的第二反光镜组为凹镜。所述的吸光材料选自于液体的碳纳米管、酞菁、2,3-萘菁、斯夸苷(方形酸衍生 物)、克酮酸衍生物、取代的阴丹酮和高取代的蒽醌所述的墨水检测腔一端与进气口相连,一端与出墨口相连。所述储墨腔还包括墨水腔。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储墨腔包括墨水检测腔和下部设置有开口的相对 封闭的墨水补充腔,墨水补充腔的开口位于墨水检测腔内,检测组件设置于墨水检测腔内。 打印机在墨盒装机成功后,随着打印的进行,当墨水随着打印的消耗逐渐下降到稍低于墨 水补充腔下部的开口处,同时检测机构下降,不再遮挡传感器发出的光。当液面继续下降,墨水表面张力不足维持墨水补充腔内墨水,墨水补充腔的墨水就会补充到墨水检测腔中, 检测机构重新遮挡打印机的传感器。如此反复多次后,直到墨水补充腔内部的墨水用完,根 据遮挡的次数即可检测到墨水的剩余量,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成本和制造难度都很低,解决 了现有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在完成墨水消耗的各阶段提供墨水量数据的功能时结构复 杂,成本和制造的难度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墨水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机后的图示。图3为实施例一第一次检测时,腔内墨水水位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第N次检测时,腔内墨水水位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完成墨水量检测后,墨水水位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的检测组件遮挡传感器光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一检测组件不遮挡传感器光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检测组件遮挡传感器光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检测组件不遮挡传感器光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检测组件不遮挡传感器光的示意图)。请补充图名称图11为(实施例三检测组件不遮挡传感器光的示意图)。请补充图名称其中1墨盒2出墨口 3墨水补充腔4墨水检测腔5遮挡部6浮动部7墨水腔8进 气口 9传感器91光发射部92光接受部10墨盒仓101凸起102供墨口 103墨盒仓盖51第 一棱镜52第二棱镜53加入光吸收材料的墨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简单说明墨盒的安装机构及喷墨 记录系统。喷墨记录系统包括转印机构,送纸机构,控制机构,矫正机构,清洗机构等,这些 机构有机的结合并配合后才可以形成完整的打印机。其中转印机构中又有喷嘴及墨水信道 及墨水供给系统。在墨水供给系统中又包括墨盒检测、墨水量检测、供墨机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输出墨水的出墨口,使气体可以进入墨盒内部以维持气压平衡的进气口,储墨腔内设置有墨水剩余量的检测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储墨腔包括墨水检测腔和下部设置有开口的相对封闭的墨水补充腔,所述墨水补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墨水检测腔内,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墨水检测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浩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