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刚专利>正文

一种花生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1469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收获机械的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有输秧梯和对辊,其特征在于前输秧梯上设有振动轮盘,它的上方设有前压辊,对辊后下方设有后输秧梯。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有效解决了目前花生收获机生产效率低、秧土分离效果差、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又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秧土分离效果好、作业质量高的积极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收获机械的一种花生收获机
技术介绍
目前,花生收获机的输秧碎土装置是输秧梯及其尾部后方的对辊和该对辊后下方 的栅条式振动筛构成。这种输秧碎土装置的花生收获机为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生产效 率低、秧土分离效果差、影响作业质量的提高。特别栅条式振动筛不仅分离效果差,还易落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生收获机,它能提高生产效率、秧土分离效果 好、作业质量高。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有输秧梯和对辊,其特征在于前输秧梯上设有振动轮 盘,它的上方设有前压辊,对辊后下方设有后输秧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中,1.挖掘铲2.导秧辊3.牵引架4.传动箱5.前压辊6.机架7.前 输秧梯8.主动链轮9.下对辊10.上对辊11.后输秧梯12.振动轮盘13.拉簧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有输秧梯和对辊,其特征在于前输秧梯7上 设有振动轮盘12,它的上方设有前压辊5,下对辊9和上对辊10的后下方设有后输秧梯11。 所谓对辊包括下对辊9和上对辊10。前压辊5安装有拉簧13,通过机架6安装在前输秧梯 7上方,由传动箱4传递动力,使其旋转,在拉簧13作用下,前压辊5对前输秧梯7上的秧土 能进行弹性挤压碎土。前输秧梯7和振动轮盘12的运动是经传动箱4由主动链轮8带动。 前输秧梯7上的振动轮盘12 —方面托起前输秧梯7,避免下垂,另一方面能使前输秧梯获得 有效振动。当作业时,拖拉机通过牵引架3牵引花生收获机地轮滚动前进,经导秧辊2协助, 挖掘铲1挖起的花生秧及所带土层进入前输秧梯7。因前压辊5是由动力带动旋转的,花生 秧及所带土层的第一道秧土分离速度和前进速度均得到相应提高,也就是说提高了生产效 率。同时,在完成第一道秧土分离过程后,剩余少部分未分离的秧土进入对辊挤压程序,此 过程作业负荷量减轻很多,当进入后输秧梯11时,便可及时完成第二道秧土分离程序,同 样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条件,并且落果少。实践表明本技术具有能提高生产效率、秧 土分离效果好、作业质量高的积极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花生收获机存在生产效率低、秧土分离效果差、作业质量差的问题。权利要求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有输秧梯和对辊,其特征在于,前输秧梯(7)上设有振动轮盘(12),它的上方设有前压辊(5),上对辊(10)和下对辊(9)的后下方设有后输秧梯(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生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辊(5)安装有拉簧(1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农业收获机械的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有输秧梯和对辊,其特征在于前输秧梯上设有振动轮盘,它的上方设有前压辊,对辊后下方设有后输秧梯。这样,本技术既有效解决了目前花生收获机生产效率低、秧土分离效果差、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又使本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秧土分离效果好、作业质量高的积极效果。文档编号A01D29/00GK201639985SQ201020041009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王刚, 赵小庄 申请人:王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有输秧梯和对辊,其特征在于,前输秧梯(7)上设有振动轮盘(12),它的上方设有前压辊(5),上对辊(10)和下对辊(9)的后下方设有后输秧梯(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赵小庄
申请(专利权)人:王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