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壁面效应的吸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57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器,包括吸附器塔身,设置在塔身上、下端的气体分布器,上、下气体分布器之间的吸附床,其特点在于上下气体分布器之间的塔身内壁固连有阻挡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吸附器塔身内壁设置了阻挡物,改变了吸附器壁面附近气体流动的路线,使得壁面附近的气体在流动过程中与主流区的气体多次混合,从而减小了因壁面附近气体提前穿透吸附床而造成的吸附剂的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了装置的成本,提高了装置的效率,并为装置的大型化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吸附气体分离与净化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够减小 壁面效应的吸附器。
技术介绍
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技术是指利用混合 气中的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吸附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 吸附剂对吸附组分随压力不同具有不同的吸附容量的特性来完成气体分离与 净化的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规模灵活、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投资少、能耗低等特点,因此,自PSA技术成功开发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不断趋向于成熟和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环保等领域。吸附器是气体分离与净化的核心设备,吸附器中存在的空隙率及其在附器 中的分布对吸附分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原料气的回收利用率, 产品的产率。在填充了吸附剂的吸附器中,吸附器内壁附近的空隙率大于中间 部位的空隙率。这种空隙率在吸附器中分布的变化使得壁面附近的流体速度大 于吸附床中间部位流体速度(数值研究表明,在吸附器壁面附近的速度约为吸 附器中间部分速度的6倍),因此造成近壁区吸附床提前穿透。为了保证一定 的净化与分离效果,即保证产品的纯度,就必须提前结束吸附过程。然而此时 吸附器内部的气体还没有到达吸附床边缘,这部分吸附剂还未充分吸附,这样 就造成了吸附床没有完全被利用,即造成吸附床的死空间增大。在装置生产规 模一定的情况下,使得吸附剂装填量大于实际所需,吸附器的体积也相应较大, 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吸附器体积的增加使得吸附结束时存在于吸附器 内部的原料气量增加,导致原料气的利用率(回收率)较低。这种壁面附近空 隙率的变化对吸附分离的影响通常称为壁面效应。然而,在目前的吸附设备中, 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减小壁面效应,从而使得在现有吸附设备中,吸附剂的 利用率低,吸附器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附设备的规模 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小壁面效应 的吸附器,以提高吸附剂的利用率,进而减小装置的体积,提高装置的效率, 节约成本,降低能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减小壁面效应的吸 附器,包括吸附器塔身l,设置在塔身l上、下部的气体分布器2和5,以及 上、下气体分布器2和5之间的吸附床4,其特征在于吸附器塔身1的内壁设 置有阻挡物3。吸附器塔身1内壁设置的阻挡物3至少为1个。所述阻挡物3可螺旋状固连于吸附器塔身1的内壁,螺距最好为200 500mm;也可以环状固连于塔身1内壁,所述环形阻挡物3可设置多个,环形 阻挡物3之间相距200 500mm。所述阻挡物3在吸附床4轴向的截面可以为任意几何形状,最好为矩形、 梯形和边角倒圆的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截面在吸附床4轴向的最大高度为 吸附剂粒径的5 10倍,径向最大宽度为吸附剂粒径的2 10倍。本专利技术的阻挡物3上可以设通 L,使位于阻挡物3上面的吸附剂也能充分 发挥吸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吸附器可广泛用于变压吸附空气制氧系统、变压吸附空气制氮系 统、多床变压吸附制取高纯氢的变压吸附系统、变压吸附提取一氧化碳系统、 变温吸附气体净化系统等混合气变压吸附分离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吸附器塔身的内壁固连 一个或多个阻挡物以后,使得壁面附近的气体在阻挡物的作用下改变气流方 向,进入吸附床中部,与吸附床中部气体混合,经过混合后的气体的一部分再 次进入到壁面附近,从而使得壁面附近气体的平均速度降低,延缓壁面附近气 体穿透吸附床的时间,提高壁面附近的吸附床中吸附剂的利用率。数值研究表 明,本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减小壁面效应,提高吸附器中吸 附剂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装置的效率,节约成本,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l、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4图3为图1中的A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阻挡物在吸附床4轴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l: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吸附器塔身1的直径为lm,吸附器塔身1的下部为原料气进口端,分布有气体分布器5;上部为出气端,分布有气体分布器2;上、下气体分布器2和5之间为填充了吸附剂的吸附床4,床层高度为1. 5m,吸附 剂粒径为2. 0mm;在吸附器塔身1的内壁环形固连有4个与内壁相适配的阻挡 物3,阻挡物3在吸附床4轴向的截面为边角倒圆的梯形,截面在吸附床4轴 向的最大高度为20 mm,径向最大宽度为10 mm,阻挡物3均匀分布在吸附器 塔身1的内壁面,阻挡物3之间的距离为200mm。吸附器的设计空速为0.15m/s, 距壁面2mm处沿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 24m/s,而未设阻挡物3时 距吸附器壁面2mm处沿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 27m/s,增加阻挡物 3后距壁面2mm的平均气流速度降低了 16.7%。同时,增加阻挡物3后使得壁 面附近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与吸附床4中部的气体进行混合,使装置中的吸 附剂得到充分利用。增加阻挡物3后使得壁面效应大为降低,提高了变压吸附 制氧装置吸附剂的产氧率,降低了装置的单位能耗,提高了装置的效率。该新型吸附器可以用于所有的变压吸附装置,从而减小装置的壁面效应, 提高装置的经济性能。实施例2:变压吸附空分制氮装置吸附器塔身1的直径为0. 5m,吸附床4的高度为2. 4m,吸附剂粒径为 2.5mm,吸附器塔身1的内壁固连有11个阻挡物3,阻挡物3之间的间距为 200mm,阻挡物3在吸附床4轴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截面在吸附床4轴向的 高度为20咖,径向的宽度为5 mm。吸附器的空速为0. 08m/s时,距壁面lmm 处沿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 31m/s,而吸附器内壁不设阻挡物3时 吸附器距壁面lmm处沿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流速为0. 40m/s,增加阻挡物3后, 距壁面lmin处沿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流速降低了 22%。同时阻挡物3使得壁面 附近的气体与吸附床4中部的气体进行径向混合,从而大大降低了壁面效应,使得制氮装置的性能指标大为提高。 实施例3:变压吸附制氢装置吸附器塔身1的直径为1. 2m,吸附床4的高度为4 m,吸附剂粒径为2 mm, 吸附器塔身1的内壁固连有7个阻挡物3,阻挡物3之间的间距为200mm 500mm,阻挡物3在吸附床4轴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截面在吸附床4轴向的 高度为10 mm,径向最大宽度为16腿。吸附器的空速为0.04m/s时,距壁面 1.5ram处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 11m/s,未加阻挡物3时距壁面 1. 5腿处吸附床4轴向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 13m/s,吸附器塔身1内壁固连阻 挡物3后距壁面1. 5mm处轴向平均气流速度降低了 15. 4%。同时,阻挡物3使 得壁面附近的气体与吸附器中部的气体混合,从而延长了吸附的时间,提高了 吸附剂的利用率,提高了制氢装置的经济性能。实施例4:变压吸附提纯一氧化碳装置吸附器塔身1的直径为1. 4m,吸附床4的高度为5m,吸附剂粒径为2mm, 吸附器塔身1内壁螺旋状固连有阻挡物3,阻挡物3在吸附床4轴向截面为矩 形,截面在吸附床4轴向的高度为15mm,径向的宽度为20mm,螺距为4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小壁面效应的吸附器,包括吸附器塔身(1),设置在塔身(1)上、下部的气体分布器(2,5),以及上下气体分布器(2,5)之间的吸附床(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塔身(1)的内壁设置有阻挡物(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令兵郜豫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