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再生水深度净化的复式景观生态塘系统。针对我国将再生水作为景观生态补给水的现状以及再生水的水质特征,开发出的一种与再生水水质相适应的新型塘技术。其特征在于:将传统的塘结构优化设计成复式结构,将塘分为兼性区及好氧区,好氧区位于塘系统外围,水深0.8-1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70%,其中交错种植大量的挺水、沉水植物;兼性区位于塘系统中心,水深1-1.5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30%,其中种植一定量的浮叶植物。依靠大量的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形成好氧、兼性区域,为脱氮提供便利。本发明专利技术较传统塘系统更适应于再生水的污染物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再生水深度净化的生态工程技术,属于环境工程、生态工 程、园林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再生水回用力度正在不断加大。除回用于 生活杂用水、工业冷却水、园林绿化浇灌水等方面外,再生水作为景观生态补给水的应用也 逐渐增多。塘系统是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生态补给水中常见的处理单元,在城市公园、生活小 区等处多有应用。目前在再生水回用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塘系统为氧化塘和兼性塘。氧化塘 水深一般约lm,塘内植物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为主。兼性塘水深一般约1. 5m,塘边缘种植 挺水、沉水植物,中心种植浮叶植物。上述两种塘系统通过合理种植植物,形成景观生态系 统的同时,对水质也有相当的净化效果,但也有其弊端存在。由于再生水污染物浓度较污水低,塘内微生物总量较少,水质净化效果将主要依 靠于水体自净和植物吸收。但另一方面,塘壁坡度较陡,导致植物种植量较少,尤其在兼性 塘中,一般只能种植少量的挺水植物。植物少的同时,也影响着水体溶解氧含量,从而影响 水体自净能力。因此,有必要优化塘系统的结构,并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使塘系统更适合于 再生水的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研发一种适用于再生水低污染物浓度水质特征的景观生态塘,既 能有效的净化再生水中残留污染物,保持景观水体健康,又可构建出美好景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传统的塘结构优化设计成复式结 构,将塘分为兼性区及好氧区(图1)。A、好氧区位于塘系统外围,水深0. 8-l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70%,其中交 错种植大量的挺水、沉水植物。B、兼性区位于塘系统中心,水深1-1. 5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30%,其中种 植一定量的浮叶植物。本专利技术的景观生态塘主要有以下特点1)极大的增加了塘内植物总量,从而提高 了对再生水中污染物的吸收;幻水流进入景观生态塘,将依次流经好氧区-兼性区-好氧 区,为脱氮提供了条件;幻挺水、沉水、浮叶植物有机结合,在塘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共同作用净化污水,并构建出多样化的景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式景观生态塘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及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适用于再生水低污染物浓度水质特征的复式景观生态塘系统,系统 包括兼性区及好氧区两部分。1)好氧区位于塘系统外围,水深0.8-l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 面积70%,其中种植大量挺水、沉水植物,由于水深较浅、植物量大,水体溶解氧充足。2)兼 性区位于塘中心,水深1-1. 5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30%,其中种植一定量的浮叶植 物,区域上层水体处于好氧状态,下层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应用方法结合实施例进行闸述实例1 某景观公园,采用再生水补给公园内的景观水体,以抵消水分蒸发、渗漏等带来的 损失。为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稳定再生水水质,将原有部分塘系统改造成复式景观生态塘系 统。应用步骤如下1)核算原有塘系统体积、水体进出口标高、平均水位等数据;2)维持塘系统总体积、进出口标高不变的前提下,计算复式景观生态塘系统所需 的占地面积;3)改造原有塘系统的面积、深度等参数,使其成为复式景观生态塘结构;4)于好氧区内种植芦苇、菖蒲、黄花鸢尾、再力花等观赏性挺水植物以及菹草、金 鱼藻、狐尾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合理布局,使植物错落有致,构建出生态景观;5)于兼性区内种植睡莲。权利要求1. 一种适应于我国再生水水质的复式景观生态塘系统,其特征为将传统的塘结构优 化设计成复式结构,将塘分为兼性区及好氧区,好氧区位于塘系统外围,水深0. 8-lm,面积 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70%;兼性区位于塘系统中心,水深1-1. 5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 3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再生水深度净化的复式景观生态塘系统。针对我国将再生水作为景观生态补给水的现状以及再生水的水质特征,开发出的一种与再生水水质相适应的新型塘技术。其特征在于将传统的塘结构优化设计成复式结构,将塘分为兼性区及好氧区,好氧区位于塘系统外围,水深0.8-1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70%,其中交错种植大量的挺水、沉水植物;兼性区位于塘系统中心,水深1-1.5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30%,其中种植一定量的浮叶植物。依靠大量的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形成好氧、兼性区域,为脱氮提供便利。本专利技术较传统塘系统更适应于再生水的污染物净化。文档编号C02F9/14GK102107983SQ20091024368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单保庆, 彭万疆, 徐宗武, 田林, 胡春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天津天保市政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于我国再生水水质的复式景观生态塘系统,其特征为:将传统的塘结构优化设计成复式结构,将塘分为兼性区及好氧区,好氧区位于塘系统外围,水深0.8-1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70%;兼性区位于塘系统中心,水深1-1.5m,面积约占塘系统总面积的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保庆,胡春明,田林,徐宗武,彭万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津天保市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