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241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至少一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相对于第一出光面的一底面及连接第一出光面与底面的一第一入光面。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第一出光面之上,光学膜片组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具有一第二入光面、相对第二入光面的一第二出光面及连接第二入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一侧面,光学膜片的侧面与第一入光面位于同一侧,且侧面设置至少一缺口。发光元件,配置于第一入光面旁,发光元件适于发出一光束,光束适于经由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并经由第一出光面传递至光学膜片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改善在靠近点光源处的光学膜片组所产生的局部的亮点的问题,以使背光模组达到出光较为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光学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侧入光式背光模 组及其光学膜片组。
技术介绍
图IA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图IB为图IA的背光模组于组合后的局部 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IA及图1B。现有显示器是以背光模组来提供显示面板所需的均勻面 光源。现有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一光源组件120、一反射片130、一下框140a、 一上框140b及数个光学膜片150。其中,导光板110具有一入光面111及一出光面112。 光源组件120为一发光二极管光条(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bar),光源组件120包 复数个发光元件122,发光元件122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反射片 13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下方。数个光学膜片150,例如扩散片、棱镜片及增光片等,皆设于 导光板110的上方,并限位于导光板110及上框140b之间。光源组件120所发出的光束射入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并利用全反射原理使光 束传导至导光板110的相对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另一端。光束在传导的过程中被导 光板110的底面114的微结构破坏其全反射现象,并由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2出射。导 光板Iio可将光源组件120发出的光束转成面光源,并引导光束传递至光学膜片150。然而,光源组件120是设置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的一侧,因此亮度会随着相 对于光源组件120的距离而逐渐减弱,也就是说,靠近光源组件120位置的部份会较亮,而 远离该光源组件120位置的部份会较暗。虽然,导光板110会借由微结构使行进中的部分 光束产生光折射现象,用以提升距离光源组件120较远部份的光亮度,但由于光源组件120 的发光元件122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对于邻近发光元件122的位置的部份 而言,发光元件122所产生荧光的辉度仍高于其他位置的辉度,使得背光模组100靠近光源 组件120的一侧会形成局部的亮点,而产生辉度不一致的问题。此外,由于光学膜片组150 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及增光片等光学膜片,具有聚光或增加正向辉度的效果,因此使得上述 的局部的亮点的问题更为明显,而造成面光源的出光不均勻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0700797和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 1286644及1254823揭露了与上述问题相关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改善背光模组因采用点光源而在靠近点光源处形成 局部的亮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 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光学膜片组及至少一发光元件。其中,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相 对于该第一出光面的一底面及连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底面的一第一入光面。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第一出光面之上,光学膜片组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具有一第二入光面、相对 第二入光面的一第二出光面及连接第二入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一侧面,其中,所述的光学 膜片的侧面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位于同一侧,所述的侧面设置至少一缺口。发光元件配 置于第一入光面旁,其中,发光元件适于发出一光束,所述的光束适于经由第一入光面进入 导光板中,并经由第一出光面传递至光学膜片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包括一扩散片、一棱镜片及一增光片的至少 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缺口的形状为一弧形、一半圆形、一椭圆形、一三 角形、一锥形或一多边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缺口为数个缺口,相邻的缺口之间具有一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发光元件邻近于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缺口设置的位置系对应于至少一发光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缺口为数个缺口,相邻的缺口之间具有一间距,至 少一发光元件为数个发光元件,且每一缺口设置的位置对应于对应的发光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缺口的形状大致对应于发光元件的发光光场的外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 光学膜片的侧面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位于同一侧,且光学膜片的侧面设置有缺口,因此 可改善在靠近点光源处的光学膜片组所产生的局部的亮点的问题,以使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的背光模组达到出光较为均勻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图IB为图IA的背光模组于组合后的局部放大图。图2A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2B为图2A的背光模组于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C为图2B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图。100、200、300、400 背光模组110、210:导光板111 入光面112:出光面211 第一入光面212 第一出光面114、214:底面120、220 光源组件122,222 发光元件130,230 反射片140a、240a:下框140b、240b 上框150,250,350,450 光学膜片250s,350s,450s 光学膜片组251、351、451 光学膜片的侧面251a、351a、451a 缺口251b:间距252 第二出光面254 第二入光面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 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 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 本专利技术。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图2B为图2A的背光模组于组 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C为图2B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及图 2C,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包括一导光板210、至少一光源组件220、一反射片230、一下 框240a、一上框MOb及一光学膜片组250s。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0为单边侧入光式 的背光模组,因此光源组件220的数量以一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光源组件220包括至少一 发光元件222,光源组件220为一发光二极管灯条,发光元件222为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 例中,光源组件220包括数个发光元件222。导光板210具有一第一出光面212、相对于第 一出光面212的一底面214及连接第一出光面212与底面214的一第一入光面211。光源 组件220设置于邻近导光板210的第一入光面211旁。反射片230配置于导光板210的下 方。光学膜片组250s设置于导光板210的第一出光面212的上,并限位于导光板210及上 框MOb之间。其中,光学膜片组250s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250,至少一光学膜片250具有 一第二入光面254、相对第二入光面2M的一第二出光面252及连接第二入光面2M与第二 出光面252的一侧面251,侧面251与导光板210的第一入光面211位于同一侧,侧面251 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相对于该第一出光面的一底面及连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底面的一第一入光面;以及一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该第一出光面之上,该光学膜片组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该至少一光学膜片具有一第二入光面、相对该第二入光面的一第二出光面及连接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二出光面的一侧面,其中,该侧面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位于同一侧,该侧面设置至少一缺口;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一入光面旁,其中该至少一发光元件适于发出一光束,该光束适于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并经由该第一出光面传递至该光学膜片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伟烜徐礼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