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892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玻璃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透光矩阵层,所述透光矩阵层上设有一彩色滤色膜;所述透光矩阵层包括第一透光矩阵单元、第二透光矩阵单元及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所述第一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红光的荧光粉,第二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绿光的荧光粉,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蓝光的荧光粉,当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蓝光LED时,所述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未涂覆荧光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提高了光效,降低了功耗及成本;同时改善了液晶显示器的散热性能,提高了液晶显示器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面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有荧光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如今的平面显示领域,液晶显示装置凭借着轻薄、低耗及低辐射等优点成为了 市场的主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液晶电视等领域。请参阅图1,图1是一种现有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IXD)剖面示意图。其 中,背光模组11包括白光LED111、反射片112、导光板113及扩散板、棱镜片等元件,白光 LEDlll所发出的白光经由上述元件而入射到透明玻璃基板12。透明玻璃基板12上设有多 个薄膜晶体管(TFT) 121、白光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121的控制到达另一透明玻璃基板14, 该透明玻璃基板14上设有彩色滤色膜(TF) 141。白光经过彩色滤色膜(TF) 141上红色(R) 或绿色(G)或蓝色(B)的次像素即会显示红色(R)或绿色(G)或蓝色(B),最后通过对该三 原色光的组合控制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彩色图像。由于上述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模块(LCM)采用彩色滤色膜直接过滤白光,在液 晶显示器工作的时候会过滤掉很多光,因此会造成光效较低,存在着大量的光能浪费,增加 了功耗及成本;同时由于白光LED —般会采用荧光粉,且将LED芯片与荧光粉近距离的封装 在一起,因此两者的发热量相对比较高,不利于白光LED和液晶显示器的散热,影响了液晶 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白光LED的散热差, 光效低下、功耗及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光效较高且功耗及成本较低的液晶 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模 组、玻璃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透光矩阵层,所述透光矩阵层上设有一彩色滤色 膜;所述透光矩阵层包括第一透光矩阵单元、第二透光矩阵单元及第三透光矩阵单 元,所述第一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红光的荧光粉,第二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 受激发能产生绿光的荧光粉,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蓝光的荧光粉,当所 述背光模组包括一蓝光LED时,所述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未涂覆荧光粉;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玻璃基板后,激发所述透光矩阵层的荧光粉, 在所述第一透光矩阵单元产生红光、在所述第二透光矩阵单元产生绿光及在所述第三透光 矩阵单元产生蓝光,所述红光、绿光及蓝光经过所述彩色滤色膜过滤杂光后出射,通过对所 述红光、绿光及蓝光进行混光控制并形成彩色图像输出。进一步,所述第一透光矩阵单元与所述第二透光矩阵单元之间的间隔跟所述第二 透光矩阵单元与所述第三透光矩阵之间的间隔相等。进一步,所述透光矩阵层的第一透光矩阵单元、第二透光矩阵单元及第三透光矩 阵按一定出光顺序排列形成二维阵列,所述出光顺序为红光、绿光及蓝光,或红光、蓝光及 绿光,或绿光、红光及蓝光,或绿光、蓝光及红光,或蓝光、绿光及红光,或蓝光、红光及绿光。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蓝紫光LED或紫光LED或紫外LED。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为直下式或侧光式背光模组。进一步,所述荧光粉通过胶质涂覆于所述透光矩阵层。进一步,所述胶质为环氧树脂。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及玻璃基板之间还设有共通电极膜及配向膜。进一步,所述透光矩阵层上方还依次设有保护膜及偏振片。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蓝光激发红色及绿色荧光粉并通过彩色滤色膜滤掉杂 光,避免了彩色滤色膜直接过滤白光的光线损耗,提高了光效,降低了功耗及成本;同时由 于其背光模组的LED光源封装不需要荧光粉,因此改善了液晶显示器的散热性能,提高了 液晶显示器工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20、 玻璃基板21以及设于玻璃基板21上的透光矩阵层22。背光模组20及玻璃基板21之间还 设有共通电极膜(ITO) 23和配向膜M,所述透光矩阵层22上依次设有用于滤光的彩色滤色 膜25、保护膜沈及偏振片27。其中,背光模组20包括蓝光LED、反射片、扩散板及棱镜片等元件,所述蓝光LED发 出蓝光经由反射片、扩散板及棱镜片等元件从背光模组20射出。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 为直下式,其亦可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透光矩阵层22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第二透光矩阵单元 222及第三透光矩阵单元223,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与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之间的间隔 跟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与第三透光矩阵223之间的间隔相等。该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 的表面涂覆有红色(R)荧光粉,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的表面涂覆有绿色(G)荧光粉,当蓝 光穿透涂覆有红色(R)荧光粉的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时,可激发该红色(R)荧光粉微粒 产生红光(R)出射;同时,当蓝光穿透涂覆有绿色(G)荧光粉的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时, 可激发该绿色(G)荧光粉微粒产生绿光(G)出射。而第三透光矩阵单元223为未涂覆荧光 粉的透明介质,(因为背光模组20的蓝光LED发射蓝光)故蓝光可直接从第三透光矩阵单 元223透过出射,此时蓝光入射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及第三透光 矩阵单元223后即可形成了一个RGB图像像素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红色(R)荧光粉及绿色(G)荧光粉通过涂覆法粘附在透光矩 阵层22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的数据调配荧光粉和胶质的浓度和数量,充分搅拌均勻,在荧光粉涂覆(荧光粉和胶质混合)的过程中,要保证荧光粉不能沉淀,浓度要始终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胶质为环氧树脂。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红色(R)荧光粉的通式为AM0:MnR。其中,A为Mg、 Ca、Sr、Ba及Zn中的任意一种;M为Al、feu Y及Gd中的任意一种;R为Ce、Pr、Nd、Sm、Tb、 Dy、Ho、Er、Tm 及 Cu 中的任意一种;且 0. 9 < a < 25,3 < b < 40,0. 001 < χ < 1,0 彡 y < 0. 5。上述红色(R)荧光粉的制造方法为按照通式AM0 :MnR将原料A、M、Mn及 R的单质、化合物或相应的盐类及助熔剂混合均勻,通过高温合成。荧光粉中心粒径为2 6 μ m。这种荧光粉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发光强度高、激发波长宽等特点。上述绿色(G)荧光粉主要成分为TG Eu (SrGa2S4 Eu2+)。本实施例中的透光矩阵层22的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及 第三透光矩阵223顺序排列形成二维阵列,其X轴方向与Y轴方向的结构相同。请参阅图2,从背光模组20射出的蓝光穿过共通电极膜23和配向膜M后向上入 射到玻璃基板21,由于玻璃基板21上设有透光矩阵层22,该蓝光分别入射到透光矩阵层22 的第一透光矩阵单元221、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及第三透光矩阵单元223,此时第一透光 矩阵单元221上涂覆的红色(R)荧光粉受到蓝光激发产生红光(R),该红光(R)通过彩色滤 色膜25滤掉杂光后出射;第二透光矩阵单元222上涂覆的绿色(G)荧光粉受到蓝光激发产 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玻璃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的透光矩阵层,所述透光矩阵层上设有一彩色滤色膜;所述透光矩阵层包括第一透光矩阵单元、第二透光矩阵单元及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所述第一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红光的荧光粉,第二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绿光的荧光粉,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涂覆有受激发能产生蓝光的荧光粉,当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蓝光LED时,所述第三透光矩阵单元未涂覆荧光粉;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玻璃基板后,激发所述透光矩阵层的荧光粉,在所述第一透光矩阵单元产生红光、在所述第二透光矩阵单元产生绿光及在所述第三透光矩阵单元产生蓝光,所述红光、绿光及蓝光经过所述彩色滤色膜过滤杂光后出射,通过对所述红光、绿光及蓝光进行混光控制并形成彩色图像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斌马志凌独育飞唐红民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