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697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多个光源以 及导光板。该基板包括侧壁、顶板及底板,顶板及底板分别自该侧壁的上下两 端同向延伸,其中该顶板、该侧壁及该底板共同围成容置空间,且该顶板的端 缘及该底板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多个光源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电性设 置于该基板上,且该光源的发光面朝向该开口。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与该发光面 相邻,且该顶板的端缘及该底板用于挟持该导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路板制成灯 罩,省掉胶带以及灯罩,简化组装节约成本,且可实现LED的多排组装,适应 不同尺寸的机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路板取代灯罩 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厚度薄、质量轻且携带方便,相较CRT显 示器具有低辐射的优点,使得近年来的需求更快速增加。特别是背光模组 (Back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性零组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器制 造技术的提升,背光模组更朝向薄形化、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方向发展。 为保持液晶显示器未来市场的竟争力,开发与设计出更优质的背光模组,是未 来需要努力的方向。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背光摸组1包 括灯罩2、发光二极管光条(LED Light Bar )以及导光板4。灯罩2包括有侧 壁21、顶板22及底板23。顶板22及底板23分别自侧壁21的上下两端同向 伸出,以围成容置空间A。发光二极管光条由软性印刷电路板5及其上设置的 发光二极管3所组成。请继续参见图1,发光二极管光条设置于灯罩2围成的 容置空间A内,并沿灯罩2的长边方向延伸。以图1中所示侧部发光的发光二 极管光条而言,软性印刷电路板5贴附于灯罩2的底板23,以使发光二极管3 侧部的发光面31得以朝向灯罩2的顶板22及底板23间的开口 B射出光线。当组装于背光模组1内时,导光板4的侧边41伸入顶板22及底板23间的开 口 B,并为顶板22及底板23所夹持,以接收发光二极管3发出的光线,其中 发光二极管3的发光面31便正对着导光板4的侧边41即入光面。当发光二极 管3被驱动发光时,其光线便可由导光板4的侧边41入光,并经由导光板4 与其下的反射板(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使光线由导光板4的顶面即出光面 42出光。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光条与灯罩2是分开制作的,组装时需 用胶带将LEDLight Bar固定在灯罩2上,组装起来非常繁瑣。另外,对于侧 光式的背光模组,LED—般是单排摆放,将此背光模组应用于小尺寸(如7寸 以下)显示屏幕产品,光源的利用上具有良好的成效。然而,随着中、大尺寸 (15-24寸以上)显示屏幕产品的发展,背光模组的尺寸也必须随之加大, 这种LED单排摆放的背光模组已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利用电路板制成灯罩, 省掉胶带以及灯罩,简化组装节约成本,且可实现LED的多排组装,适应不同 尺寸的机种。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多个光 源以及导光板。该基板包括侧壁、顶板及底板,顶板及底板分别自该侧壁的上 下两端同向延伸,其中该顶板、该侧壁及该底板共同围成容置空间,且该顶板 的端缘及该底板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 。多个光源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电 性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些光源的发光面朝向该开口。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与该 发光面相邻,且该顶板的端缘及该底板用于挟持该导光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为印刷电路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光源设置于该基板的该侧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光源设置于该基板的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光源设置于该基板的该顶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反射层,设置于该基板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 壁,并反射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 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显示装置使用的背光模组。以较佳实施方式而言,本发 明的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装置内,以提供显示装置产生影像必需的光源。显示 装置较佳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电脑及膝上型电脑的 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幕等。请参见图2,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10包括基板11、多个光源12以及导光板13。基板11包括 侧壁14、顶板15及底板16,顶板15及底板16分别自侧壁14的上下两端同 向延伸。其中基板11较佳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但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基 板11亦可为印刷电路板(PCB)或其它类型的材料。基板11较佳是由FPC板件 弯折制成,但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亦可以塑料以射出方式制成。基板较佳是形 成为长条状的结构,并以此长条状结构的长边方向为轴线巻围形成近似侧倒U 形的剖面形状或槽型弯折部。具体的,即将基板11的上下两端朝同一侧弯折 以形成顶板15及底板16,而侧壁14则为中段未弯折的部分,即顶板15及底 板16分别自侧壁14的上下两端同向延伸。其中顶板15、侧壁14及底板16 共同围成半开放的容置空间C,且顶板15的端缘及底板16间形成容置空间C 的开口 D,并且容置空间C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长分布。请继续参见图2,多个光源12位于容置空间C内且电性设置于基板ll上, 并沿容置空间C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且朝容置空间C的开口 D发出光线,即该 些光源12的发光面17朝向开口 D。在此较佳实施方式中,光源12为发光二 极管,各发光二极管12沿着容置空间C的长边方向分布,亦即沿着开口直线 排列。发光二极管12例如可利用焊接或压合的方式与基板11结合。请继续参 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源12即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ll的侧壁14 上,其中发光二极管12为顶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以形成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灯条,以垂直基板ll的侧壁14的方向发光。另外,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需 要即不同尺寸机种的需求设置多排光源12,本实施方式中以设置两排光源12 为例。此外,背光模组10还包括有导光板13,导光板13具有入光面18,发光 二极管12由发光面17发出的光线会进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8,之后会被均 匀导引至导光板13的出光面19,经过光学膜片(未绘示)来提供均匀且明亮的 光源给显示面板。且导光板13的入光面18与发光面17相邻,而顶板15的端 缘及底板16用于4夹持导光板13。其中,导光板13例如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 法,将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薩A)等透明导光材 质,制成表面光滑或具有图案、网点的类楔形或类矩形的板块,但本专利技术并不 以此为限。而且,基板11的顶板15和底板16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相关 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求调整顶板15和底板16的长度、比例、材质与配置。在 较佳实施方式中,顶板15和底板16的长度由基板11的两侧延伸,以至少涵 盖导光板13的出光面19以及与出光面19相对的侧面的局部区域,例如调 整顶板15涵盖导光板13的出光面19的局部区域,可达到省略贴遮光胶带或 喷漆步骤,以减少边缘漏光与制程简化的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板16 可延伸至整个导光板13的底面即与出光面19相对的侧面,且底板16具有反 射性表面,因而底板16可取代反射片(未绘示)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 基板,该基板包括 侧壁;以及 顶板及底板,分别自该侧壁的上下两端同向延伸,其中该顶板、该侧壁及该底板共同围成容置空间,且该顶板的端缘及该底板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 多个光源,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电性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些光源的发光面朝向该开口;以及 导光板,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与该发光面相邻,且该顶板的端缘及该底板用于挟持该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模王金娥张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