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属于摆辗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摆头轴、传动装置及转向相反转速不同的内、外偏心套,摆头轴的轴安装于内偏心套内腔,内偏心套安装于外偏心套的内腔,传动装置分别与内、外偏心套连接,外偏心套的偏心距大于或小于内偏心套的偏心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分别带动内、外偏心套转动,使内偏心套与外偏心套的转向相反转速不同,这样在内偏心套与外偏心套的偏心距不相等的情况下,摆头轴端的中心点运动轨迹为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用此多叶玫瑰线可以加工锥齿轮、离合器等表面结构零件的成形,且由于摆头轴运动不过机器主轴中心,因此摆头轴不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摆辗机设备
,具体说涉及一种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
技术介绍
摆动辗压是以连续的局部变形代替普通锻造工艺的整体变形的特种锻造成形工艺,其辗压力仅是普通锻压工艺的1/10-1/20,因此,摆动辗压可以用小设备辗压大锻件。结合图1所示,摆辗机的摆头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包括摆头1’、滑块2’和进给油缸3’,摆头1’上部为柱形,摆头1’的下部为圆锥形,滑块2’设置于摆头1’的下方, 进给油缸3’位于滑块2’的下方并与滑块2’连接,毛坯4’放置于滑块2’与摆头1’之间, 摆头1’为上模,滑块2’为下模,摆头1’的上端设有轴,轴与传动装置连接,摆头1’的中心线与机器主轴中心线相交成一夹角,该夹角为摆头的摆角,当机器主轴旋转时,摆头中心线绕机器主轴中心线旋转,摆头1’产生摆动,与此同时,滑块2’在进给油缸3’作用下上升, 并对毛坯4’施压,摆头1’的母线就在毛坯4’上连续不断地滚动,最后达到整体成形的目的。目前,国内、外摆辗机的摆头可以实现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利用摆头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可以加工锥齿轮、离合器等表面结构零件的成形。现有摆头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该运动轨迹不能加工锥齿轮、离合器等表面结构零件的成形,因为该运动轨迹的摆头过机器主轴中心,即摆头的中心线与机器主轴的中心线重合,摆角为0度,摆辗机相当于压机,设备失去了摆头因有摆角实现局部成形的优势,摆头摆角为0度时摆头受力很大,容易造成摆头轴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其可以加工锥齿轮、离合器等表面结构零件的成形且摆头轴不易断裂。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其中包括摆头轴、传动装置及转向相反转速不同的内、外偏心套, 所述摆头轴的轴安装于所述内偏心套的内腔,所述内偏心套安装于外偏心套的内腔,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内、外偏心套连接,所述外偏心套的偏心距小于或大于内偏心套的偏心距。本专利技术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皮带轮、皮带轮轴和变速箱,所述电机与皮带轮连接,所述皮带轮轴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同轴,所述皮带轮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上安装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与所述内偏心套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上安装有第四齿轮轴,所述第四齿轮轴与所述外偏心套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与第四齿轮轴同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穿过第四齿轮轴。本专利技术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其中当外偏心套的偏心距小于内偏心套的偏心距时,随着外偏心套的偏心距逐渐增大,所述摆头轴端中心点的运动轨迹为内部曲线逐渐向中心靠近、叶片长度逐渐增大,叶片宽度逐渐变窄的多叶玫瑰线,所述多叶玫瑰线叶数为外偏心套与内偏心套转速比绝对值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本专利技术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其中当外偏心套的偏心距大于内偏心套的偏心距时,随着外偏心套的偏心距逐渐增大,所述摆头轴端中心点的运动轨迹为内部曲线逐渐向外圈靠近、叶片长度逐渐增大、叶片宽度逐渐变窄、交叉之后再逐渐变宽的多叶玫瑰线,所述多叶玫瑰线叶数为外偏心套与内偏心套转速比绝对值的分子与分母之和。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的传动装置分别带动内偏心套和外偏心套转动,使内偏心套与外偏心套的转向相反转速不同, 这样在内偏心套与外偏心套的偏心距不相等的情况下,摆头轴端的中心点运动轨迹为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用此多叶玫瑰线轨迹的该装置可以加工锥齿轮、离合器等表面结构零件的成形,且由于摆头轴运动不过机器主轴中心,因此摆头轴不容易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摆辗机的摆头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摆辗机的摆头生成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外偏心套偏心距小于内偏心套偏心距时生成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外偏心套偏心距大于内偏心套偏心距时生成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现不过中心点的螺旋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包括摆头轴1、 转动方向相反转速不同的内偏心套2和外偏心套3及传动装置4。摆头轴1由摆头11和轴 12构成,轴12位于摆头的上部,摆头11的下部为圆锥形,轴12上部安装在内偏心套2的内腔,内偏心套2安装于外偏心套3的内腔。外偏心套3的偏心距小于或大于内偏心套2的偏心距。传动装置4包括电机41、皮带轮42、皮带轮轴43和变速箱44,电机41通过三角皮带与皮带轮42连接,皮带轮轴43与变速箱44的输入轴同轴,皮带轮轴43上(即变速箱 44的输入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45,第一齿轮45与第二齿轮46啮合,第二齿轮46上安装有第二齿轮轴47,第二齿轮轴47与内偏心套2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变速箱44的输出轴441 上安装有第三齿轮48,第三齿轮48与第四齿轮49啮合,第四齿轮49上安装有第四齿轮轴 491,第四齿轮轴491与外偏心套3连接,第二齿轮轴47与第四齿轮轴491同轴,第二齿轮轴47穿过第四齿轮轴491。启动电机41,带动皮带轮42转动,皮带轮42带动皮带轮轴43转动,皮带轮轴43 带动第一齿轮45转动,第一齿轮45带动第二齿轮46转动,第二齿轮46带动第二齿轮轴47转动,第二齿轮轴47带动内偏心套2转动;由于变速箱44的输入轴与皮带轮轴43同轴,因此皮带轮轴43带动变速箱44内的齿轮组啮合转动,使变速箱44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48转动,第三齿轮48带动第四齿轮49转动,第四齿轮49带动第四齿轮轴491转动, 第四齿轮轴491带动外偏心套3转动,该装置外偏心套3的转动方向与内偏心套2的转动方向相反,外偏心套3的转速不等于内偏心套2的转速,摆头轴1端的中心点运动轨迹为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如图4所示,当外偏心套3的偏心距R1小于内偏心套2的偏心距&时,在R1 = R2AR1 = 2^/7, = 3R2/7、I^ =収2/7、礼=5^/7, = 6R2/7 时,摆头轴 1 所生成的各对应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示意图,随着外偏心套3的偏心距逐渐增大时,多叶玫瑰线的内部曲线逐渐向中心靠近、叶片长度逐渐增大、叶片宽度逐渐变窄,多叶玫瑰线的叶数为外偏心套3与内偏心套2转速比的绝对值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图4中各多叶玫瑰线的形成均是在外偏心套3的转速与内偏心套2的转速比值的绝对值为6/5,因此上述各多叶玫瑰线的叶数均为6+5 = 11片。如图5所示,当外偏心套3的偏心距R1大于内偏心套2的偏心距&时, 在 R1 = 8R2/7、R1 = 9R2/7、R1 = 10R2/7, R1 = 11 "、R1 = 12R2/7, R1 = 13 "时,摆头轴 1所生成的各对应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示意图,随着外偏心套3的偏心距逐渐增大,多叶玫瑰线的内部曲线逐渐向外圈靠近、叶片长度逐渐增加、叶片宽度前期逐渐变窄、在叶片宽度达到最窄后交叉、之后叶片不再交叉并逐渐变宽的多叶玫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的内腔,所述传动装置(4)分别与所述内、外偏心套(2,3)连接,所述外偏心套(3)的偏心距小于或大于内偏心套(2)的偏心距。1.一种实现不过中心点的多叶玫瑰线运动轨迹的摆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头轴(1)、传动装置(4)及转向相反转速不同的内、外偏心套(2,3),所述摆头轴(1)的轴(12)安装于所述内偏心套(2)的内腔,所述内偏心套(2)安装于外偏心套(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成,姚万贵,刘钦,邵长斌,袁红霞,刘建国,石一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电研究所,张家口宣化泰达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