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84750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具体说,是用来快速排除淤泥堆场中水分的排水系统。它包括水泵和用于堆放淤泥的围堰,其特点是围堰内均布有集水井,这些集水井竖立在围堰内的淤泥堆场底部。所述集水井含有骨架,骨架外面包有透水层。相邻的集水井底部间均有反渗沟,反渗沟内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为钢丝网管,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下端相连通。透水管上方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有大石子、小石子、厚草席和竹编席。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快速排除淤泥中的水分,而且可节省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具体说,是用来快速排除淤泥堆场中水分的排水系统, 尤其适用于高含水率的淤泥的排水。
技术介绍
在环境治理行业都知道,为保持湖泊(如太湖)中的生态环境,需经常对湖泊进行清淤处理。而从湖泊中挖出的淤泥粘性和含水量都较高,无法利用。因此,从湖泊中清出的淤泥需进行排水或固化后才能利用。传统排水方法是将淤泥堆放在堆场内,通过沉降、晾晒和蒸发来自然排除其中的水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3 5年时间才能使淤泥的含水率降至90 100%,排水速度慢。为提高排水速度,常需通过添加絮凝剂来沉降淤泥,这样,又会浪费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采用该系统,不仅可快速排除淤泥中的水分,而且可节省人力和物力。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包括水泵和用于堆放淤泥的围堰,其特点是围堰内均布有集水井,这些集水井竖立在围堰内的淤泥堆场底部。所述集水井含有骨架,骨架外面包有透水层。相邻的集水井底部间均有反渗沟,反渗沟内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为钢丝网管,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下端相连通。透水管上方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有大石子、小石子、厚草席和竹编席,其中,大石子的粒径为13 25mm,小石子的粒径为6 15mm。其中,所述骨架是钢筋骨架。所述透水层是用网层、草包层和竹席层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固定在骨架上而形成。所述网层是铁丝网或钢丝网。所述反渗沟的深度为0. 8 1. 5 米、宽度为1 2米。所述透水管上方的大石子和小石子厚度分别为0. 5 1米和0. 3 0. 5米。集水井的横截面面积是1 20平方米。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至少有一个集水井口部有封盖,围堰一侧有真空泵, 真空泵的进口与带盖的集水井连通。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围堰内均布有竖立在淤泥堆场底部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含有骨架,骨架外面包有透水层。相邻的集水井底部间均有反渗沟,反渗沟内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下端相连通。透水管上方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有大石子、小石子、厚草席和竹编席。从湖泊中挖出的淤泥堆放在围堰内,通过透水层,淤泥中的水分可渗透到集水井和透水管内。通过水泵,可将集水井和透水管内的水排出。当排水速度显著降低时,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集水井,并在这些集水井上端加盖密封,利用真空泵对该带盖集水井进行抽真空,使该集水井内形成负压,通过负压在透水管和集水井间进行传递,把淤泥中的水引入集水井内。当带盖的集水井内的水位满足抽水条件时,利用水泵再抽出即可。经试验证明,利用本专利技术,只需3个月左右即可使淤泥的含水率降至90 100%, 与
技术介绍
中的传统方法相比,可大大缩短排水时间,减少淤泥的占地面积。又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不需在淤泥中添加絮凝剂,可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包括用于堆放淤泥4的围堰3,围堰3内均布有集水井2。集水井2的横截面可根据淤泥堆场的大小、深度在1 20平方米范围内选择,本实施例中为4平方米。所述集水井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 也可以是圆形,本实施例中为圆形。所述集水井2均竖立在围堰3内的地面上即淤泥4底部,它们的下端深入地下,每个围堰3四周均设置有三角形支撑,以防集水井2倾斜。所述集水井2含有骨架8,该骨架为钢筋骨架,其外面包有透水层。所述透水层是用网层7、草包层6和竹席层5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固定在骨架8上而形成。其中的网层7是铁丝网或钢丝网,本实施例中所用网层是钢丝网。为便于使各个集水井2间相连通,在相邻的集水井2底部间均挖有反渗沟,反渗沟内铺设有透水管15。所述反渗沟的宽度和深度可根据需要分别在1 2米和0. 8 1. 5米范围内选择,本实施例中的反渗沟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5米和1.2米。所述透水管15为钢丝网管,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2下端相连通。透水管15 上方填充有大石子13,大石子13上面铺设有小石子14,小石子14上面盖厚草席16,厚草席 16上面盖有竹编席1。其中的大石子13厚度可根据需要在0. 5 1米的范围内选择,本实施例中的大石子13的厚度为0. 8米。小石子的厚度可根据需要在0. 3 0. 5米的范围内选择,本实施例中的小石子厚度为0.4米。所述大石子的粒径为13 25mm,小石子的粒径为6 15mm。为尽快抽去淤泥4中的水分,在围堰3四角的四个集水井2和围堰3中心的那个集水井2上端均设置有封盖12,该封盖与相应集水井2上端间相密封。并在围堰3 —侧设置有真空泵9,真空泵9的进口通过管道10与带有封盖12的集水井2连通。利用真空泵9 对带有封盖12的集水井2进行抽真空,使带有封盖12的集水井2内形成负压,通过负压在透水管15和集水井2间进行传递,把淤泥4中的水引入集水井2内。当带有封盖12的集水井2内的水位满足抽水条件时,再利用水泵11抽出。权利要求1.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包括水泵(11)和用于堆放淤泥⑷的围堰(3),其特征在于围堰(3)内均布有集水井O),这些集水井( 竖立在围堰(3)内的淤泥(4)底部;所述集水井( 含有骨架(8),骨架(8)外面包有透水层;相邻的集水井( 底部间均有反渗沟,反渗沟内有透水管(1 ;所述透水管(1 为钢丝网管,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2) 下端相连通;透水管(1 上方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有大石子(13)、小石子(14)、厚草席(16)和竹编席(1),其中,大石子(13)的粒径为13 25mm,小石子(14)的粒径为6 15mm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8)是钢筋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是用网层 (7)、草包层(6)和竹席层( 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固定在骨架(8)上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层(7)是铁丝网或钢丝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沟的深度为 0.8 1.5米、宽度为1 2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1 上方的大石子(13)和小石子(14)厚度分别为0. 5 1米和0. 3 0. 5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井的横截面面积是 1 20平方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集水井(2) 口部有封盖(12),围堰(3) —侧有真空泵(9),真空泵(9)的进口与带有封盖(12)的集水井⑵连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具体说,是用来快速排除淤泥堆场中水分的排水系统。它包括水泵和用于堆放淤泥的围堰,其特点是围堰内均布有集水井,这些集水井竖立在围堰内的淤泥堆场底部。所述集水井含有骨架,骨架外面包有透水层。相邻的集水井底部间均有反渗沟,反渗沟内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为钢丝网管,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下端相连通。透水管上方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有大石子、小石子、厚草席和竹编席。采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淤泥堆场快速排水系统,包括水泵(11)和用于堆放淤泥(4)的围堰(3),其特征在于围堰(3)内均布有集水井(2),这些集水井(2)竖立在围堰(3)内的淤泥(4)底部;所述集水井(2)含有骨架(8),骨架(8)外面包有透水层;相邻的集水井(2)底部间均有反渗沟,反渗沟内有透水管(15);所述透水管(15)为钢丝网管,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集水井(2)下端相连通;透水管(15)上方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有大石子(13)、小石子(14)、厚草席(16)和竹编席(1),其中,大石子(13)的粒径为13~25mm,小石子(14)的粒径为6~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