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闭式消气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900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次性闭式消气输液器,它是利用现有输液器的滴斗滴空之后输液管下段所呈现的滞液现象而在输液管下段增设一个能够接纳及储存滞液的贮液器所构成;其特点是:①滴斗滴空发现输液管内进气时,先关贮液器下方的液路再捏贮液器便能向上冲出输液管内空气,不仅能避免因重复开放出液接口向下向外排液排气进行续液所致的麻烦、浪费、病房污染、出液接口沾染及少量空气经输液针针栓进入人体,而且能避免护士频繁巡视;②由于不开放出液接口便能消气,从而能避免患者发生血液暴露事件及暴露血液沾渍护士手可能导致的职业感染;③先关贮液器上方的液路再捏挤贮液器能将残液逼入人体;连续捏挤贮液器可进行加压滴输。供临床连续输液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一次性输液器(下称输液器),尤其涉及一种在茂菲氏滴管腔内的液体滴空之后续液时,无须开放输液器的出液接口也能将进入输液管腔内的空气消除掉的一次性闭式消气续液输液器(以下简称为“一次性闭式消气输液器”)。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在临床输液、输血的准备工作中(指往输液器、输血器内充液备输),令护士烦恼的一个问题是即使护士能够精心操作,仍不能完全避免设置在茂菲氏滴管底部上的那条输液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形成气栓,有时则表现为较多的气泡附着在输液管内壁上,其主要原因是当护士捏挤滴斗抽吸输液容器(指输液瓶、输液袋)内液体的动作稍快稍猛时,滴头排入滴斗腔内的液柱冲击在先进入滴斗腔内的液体而产生气泡,在气泡尚未浮出滴斗腔内的液面时,便伴随着滴斗内的液体进入输液管内,尤其是那些黏稠液体,不仅易于产生气泡,而且气泡上浮的速度很慢,此外,在输液管过度盘曲及充液速度较慢时容易生成附壁气泡(这是因为液体是沿着横置/斜置的输液管内腔的下部向前流动所致)和气栓。为排出输液管内的气栓及/或附着在输液管内壁上的气泡,护士常用手指弹动输液管使气泡、气栓上浮,不仅其操作麻烦费功耗时,而且常因输液管细小,尤其将输液管下段腔内的气栓向上排出,其效果多不理想,这是因为气栓承受着其上方液柱的压力,它内部的张力较大(就像将柿子压成柿饼那样),使气栓的外圆柱表面紧贴输液管内壁,难以形成对流。情急之下,护士常常是向下向外多排放一些液体,至气泡气栓完全排出为止,其结果是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导致病房污染。长期以来,在临床输液、输血的续接液体(下称续液)工作中,令患者精神紧张及护士十分烦恼的一个问题是在前一瓶液体滴空而没有被患者及时发现或来不及续液(例如一位护士值夜班遇到多位患者的液体同时滴空)时,空气会进入输液管“上段”腔内,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问题是①当输液管上段腔内进入“短段”空气时,责任心强的护士常常将输液管自下而上用力地缠绕在自己手指上使输液管变瘪向上挤出输液管内的空气,有时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其操作十分麻烦费功耗时;②当输液管内进入“长段”空气时,护士须先开放出液接口向下向外排出输液管下段腔内的滞液及上段腔内的长段空气,然后使输液管重新充液,继而重新连接而继续进行滴输,不仅其操作十分麻烦,易造成接口及病房污染,而且常因液体的排出,尤其是贵重液体或对治疗剂量有严格限定的液体的排出而影响疗效和造成浪费;③反复开放出液接口及重新连接输液针,不仅易致少量空气经输液针针栓进入人体, 而且在操作时,其出液接口及输液针针栓上的溢血(其实就是患者血液暴露)滴液常会沾渍护士的手,有被意外传染(职业感染)的危险;④由于担心滴斗滴空后输液管内会进入空气的问题,护士常需频繁地巡视;尤其是患者及陪人总是担心空气会进入人体而心存恐惧而大声疾呼影响他人休息,或在输液瓶内的液体尚未滴完时便呼唤催促护士为其换液或拔针,护士或因繁忙而带液拔针,由此可见,护士、患者及陪人三方均有心理负担;特别是护士,整个上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高度精神紧张的过程。为防止发生医疗问题,许多大的医疗机构根本就不设置护士办公桌椅,使护士不停顿地巡视;本专利技术设计人曾听到广州某医药大学某附属医院几位护士抱怨其单位…;⑤反复开放出液接口进行排液排气,破坏了输液器、输血器的密闭性,不符合输液输血卫生的基本精神;⑥为防止输液管进气所致的麻烦,当采用输液袋滴输时,绝大部分护士是故意不打开连瓶器的导压口或不插置附配于插瓶连接针的导压管,其结果会导致输液袋内、滴斗及整条输液管内生成残液,护士们常因患者呼唤而带液拔针,或连同输液袋、输液器及其腔内的残液一并丢弃,据测,一般都在20 毫升上、下,这是一个不可接受但又不便处理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临床输液/输血工作中,困扰着护理界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滴斗腔内的液体滴空后,输液管下段腔内会有液体停滞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静脉内存在压力;其次, 其残液/滞液量的多少可能与静脉压的个体差异,液体的黏度,液体的比重,输液管的粗细程度,输液管的长度,患者输液/输血时的体位,输液的部位,输液瓶悬挂的高度及输液管下段的蜿蜒曲迂程度等有关(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输液管上段”是指在滴斗腔内的液体滴空之后进入空气的那段空输液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输液管下段”是指在滴斗腔内的液体滴空之后所呈现出滞液/残液现象的那段输液管,它是相对于滞液液面上方的那段空输液管而言。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输液管上段”及“输液管下段”是一个广义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代替词,这样描述起来不会太拗口,并非把输液管平均分为3、5、7、9……段之后所示的“上段”及“下段”,也不是把输液管平分为2、4、6、 8……段之后所示的“上段”及“下段”。换言之,本专利技术所谓的“输液管上段”是指在输液输血时,尽可能将输液瓶、输血袋的位置调高,使输液管大体上处于竖直状态,或者说使输液管不过度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其滴斗腔内的液体滴空之后所呈现的那截空输液管,故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输液管上段”及“输液管下段”是相对的,其长度是大致的,并非传统意义的上段及下段;以下不再重复说明)。尤其是贵重液体或对治疗剂量有严格限定的液体的残留及小儿滴输时的液体的残留及小瓶液体的残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会影响疗效。为防止贵重液体残留,护士通常是另开一瓶盐水/糖盐水进行冲管,不仅其操作程序繁琐和造成新的浪费,而且对限液、限纳及/或限糖患者的治疗十分不利。①《护理研究》于2001年6月第15卷第6期第357页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后处理方法的探讨”的科研论文;②《护士进修杂志》于1998年第13期卷第1期第11页发表了一篇题目为“静脉输液时消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实验研究”的科研论文;③《实用护理杂志》(由卫生部主办)于2003年3月第19卷第3期第M页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输液过程茂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的排出方法”的科研论文;④《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于2005年1月1日第21卷第1期上半月版第69页发表了一篇题目为“静脉输液快速排气法”的科研论文;不仅表明现有输液输血器具的上述缺陷的客观存在,尤其反映了广大医护人员对现有输液输血器具所存在上述缺陷的高度关注。另需说明的一个情况是,上述研究大都集中在对现有输液输血器具的使用方法的探讨的层面上,并未提出结构方面的改进。为避免输液管进气所导致的续液不便,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两头带针的导管将数瓶液体串通(串联)在一起进行输液,但是,不是所有液体都可以串通混合,而且在补液时还有先后顺序的安排。近年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C⑶应用了一种先进的输液泵,具有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滴空自动报警、调节滴速及控制输液总量等多种功能,但是在输液结束时仍然存在输液管下段腔内会有残液的问题;另因其成本较高,短期内很难普及到普通病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2年4月2日公告了一种集普滴输液、微滴输液、加压输液、 防液体残留、防血液返流和输液瓶滴空自动关闭于一体的先进输液器(一次性多功能安全输液器,专利号ZL02231787. 2),其缺陷是①由于滴斗上方的“输液终末自动关闭阀装置”可以自动关闭输液器的进液口,在输液结束时有导致滴斗及整条输液管腔内有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闭式消气输液器,它包括:相互贯通的进液接口、滴斗、输液管及出液接口,其特征在于:它是在输液管下段设置了一种能够接纳及储存输液管下段腔内滞留液体的贮液器所构成;所述的进液接口能与输液瓶的瓶口衔接贯通;所述的贮液器是一种能供护士手动重复压挤并能重复排除其腔内滞留液体的液体容器,所述贮液器的容积至少等于输液管上段内腔的容积,所述贮液器的内腔与输液管的内腔贯通;所述的出液接口能与输液针具的进液接口衔接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业杨桂丽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