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猴头畸形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76439 阅读:19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治猴头畸形菇的方法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袋栽猴头菇过程中畸形菇的防治方法。它是在猴头原基形成后,在袋壁围绕原基打孔2-4个,打孔位置距离原基3-5cm。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袋栽猴头过程中,猴头菇原基形成后,通过袋壁打孔的方法进行袋内通气,降低袋内CO2浓度,增强菌丝长势,降低猴头畸形菇(珊瑚菇)的发生率,使猴头畸形菇发生率小于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畸形菇发生率低、菇形长势好、提高单袋产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袋栽猴头菇过程中畸形菇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猴头菇在栽培过程中,常由于通气不良,水分管理不当,或温度过高,湿度偏低等原因,引起子实体发育不良产生畸形。如生长中片面强调湿度,通风透气差,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 时,就会不断刺激子实体基部产生分枝,形成珊瑚状,以致不能形成球状子实体, 影响产品质量。若温度过高、空气湿度低时,则易出现不长菌刺的光秃形子实体。当前防止和克服畸形猴头菇的办法主要是控制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以达到适合猴头菇生长环境需求,以降低畸形菇的发生率。目前,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来降低猴头畸形菇的发生率是猴头栽培过程中的主要防治方法,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猴头畸形菇的发生率,使猴头菇发生率保持在m 5%,但同时存在着见效慢、畸形菇发生率相对较高、产量不高等缺点,畸形菇防治方法急需得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是在猴头原基形成后,在袋壁围绕原基打孔2-4个, 打孔位置距离原基3-5cm。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在袋栽猴头过程中,猴头菇原基形成后,通过袋壁打孔的方法进行袋内通气,降低袋内(X)2浓度,增强菌丝长势,降低猴头畸形菇(珊瑚菇)的发生率,使猴头畸形菇发生率小于1%。本专利技术具有畸形菇发生率低、菇形长势好、提高单袋产量的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猴头原基形成后,在袋壁打孔2-4个,打孔位置为距离原基3-5cm,围绕原基打孔 2-4个。所述孔为圆孔,直径为5-8mm。经试验证明,通过袋壁打孔后,可大幅度降低猴头畸形菇发生率,畸形菇发生率小于1%。同时,生长出的猴头菇形状较好,菌刺长短适中,单袋产量可提高5%,大大提高了生产出的猴头的商品价值。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是在猴头原基形成后,在袋壁围绕原基打孔2-4个,打孔位置距离原基3-5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为圆孔,直径为 5-8mm0全文摘要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袋栽猴头菇过程中畸形菇的防治方法。它是在猴头原基形成后,在袋壁围绕原基打孔2-4个,打孔位置距离原基3-5cm。本专利技术是在袋栽猴头过程中,猴头菇原基形成后,通过袋壁打孔的方法进行袋内通气,降低袋内CO2浓度,增强菌丝长势,降低猴头畸形菇(珊瑚菇)的发生率,使猴头畸形菇发生率小于1%。本专利技术具有畸形菇发生率低、菇形长势好、提高单袋产量的优点。文档编号A01G1/04GK102283015SQ20111017584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跃新, 胡伟, 闫宝松, 马凤 申请人: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猴头畸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猴头原基形成后,在袋壁围绕原基打孔2-4个,打孔位置距离原基3-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新闫宝松马凤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05日 20:48
    猴菇菌为多孔菌目齿菌科猴菇菌Hericiumerinaceus(RullexF.)Pers.是一种腐生菌子实体团块状柔软且肉质子实体中部和中下部被以圆柱状菌针全行似刺猬或猴头子实体初期白色干后呈浅褐色孢子球形光滑无色一般野生生长在大树的高处大的可达到数十斤重在多雨季节比较多见因其外形似猴子的头故俗称猴头菇或猴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