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天线层的塑料物件制作方法,包含:一天线层制作步骤,于一转印膜上形成一天线层;一贴附步骤,将该转印膜贴附定位于一模具的内表面,且该转印膜设有该天线层的一面朝向该模具的一模穴;一注料步骤,将一塑料注入该模具的模穴中,使该塑料覆盖于该模穴内的天线层;及一脱模步骤,待该模具内的塑料成形为一塑料物件后,将该模具移除,以获得具有该天线层的塑料物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塑料物件制作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设置天线是用以接收各种信号,例如,网路信号、数字电视信号或广播信号等。为了方便一般消费者随时随地皆能利用天线接收上述信号以享受相关的服务,因此,市面上已经开发出相当多设置有天线的随身型电子产品。请参照图1所示,目前一般设置有天线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等电子产品, 其通常先于一电路板7上形成有电路及天线8后,再将该电路板7装设于一已预先成形的面板9内,例如塑料面板。接着将该面板9与对应的电子产品结合后,使用者于使用该电子产品的同时,便可通过该天线8接收信号。然而,上述于面板9成形后再将电路板7结合于面板9具有下列缺点如图1所示,若该面板9为弧形面板,则该电路板7与该面板9之间将形成一无法利用的空间,其造成该电子产品设置空间的浪费,而在目前电子产品日趋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下,可使用空间的浪费将使得现有以电路板7结合面板9的方式并不易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再且,其需于该电路板7及面板9分别制作完成后,额外进行组装的作业方可使该电路板7 结合于该面板9,因此将造成制作过程繁复的缺点,也容易造成因成品公差而造成组装稳定性不佳的缺点。再者,对于该种电子产品的竞争对手而言,仅需将该面板9拆开便可轻易得知电路及天线8的设计,也将造成以上述方法制造的电子产品,在电路及天线设计上的技术易于遭到破解而外泄,进而对原生产公司的商业利益产生冲击。此外,若选择于该面板9成形后,再将电路及天线8制作为软性电路板,则相同需额外进行组装作业,以利用贴附方式将该具有电路及天线8的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面板9 的表面,不但增加制作过程复杂度,若因制作过程误差造成电路对位不精准或贴附稳定性不佳,则将会进一步影响该电子产品的良率,而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加,且相同具有前述易遭竞争对手拆解,造成电路及天线设计外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乃改良上述缺点,以提供一种,以于塑料物件成形同时,于该塑料物件上形成一天线层为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使该天线层与该塑料物件一体成形。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化制作过程并避免电路及天线设计外泄。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一天线层制作步骤,于一转印膜上形成一天线层;一贴附步骤,将该转印膜贴附定位于一模具的内表面,且该转印膜设有该天线层的一面朝向该模具的一模穴;一注料步骤,将一塑料注入该模具的模穴中,使该塑料覆盖于该模穴内的天线层;及一脱模步骤,待该模具内的塑料成形为一塑料物件后,将该模具移除,以获得具有该天线层的塑料物件。借此,本专利技术可达成增强天线层与塑料物件的结合稳定性、保护电路设计、增加电子产品可利用空间及降低制作过程成本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 现有电子产品的面板与电路板的结合剖视图。图2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的流程图。图3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的立体示意图。图4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的侧视示意图。图5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印膜及天线层的放大剖视图。图6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贴附步骤的示意图。图7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注料步骤的示意图。图8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脱模步骤及照光步骤的示意图。图9 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的流程图。图10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天线的塑料物件的剖视图。图11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天线的塑料物件的上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转印膜11天线层111天线112稳定阻抗12电连接部2模具21第一模块211第一模穴22第二模块221第二模穴23模穴M气孔25入料孔26推拉杆3塑料4塑料物件5输送装置6光源7电路板8天线9面板91控制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及3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包含一天线电路层制作步骤Si,于一转印膜1上形成一天线层11 ;一贴附步骤S2,将该转印膜1 贴附定位于一模具2的内表面;一注料步骤S3,将一塑料3注入该模具2中;及一脱模步骤 S4,将该模具2移除,以使该天线层11转移至一塑料物件4。请参照图3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天线层制作步骤Sl于该转印膜1上形成该天线层11。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转印膜1较佳选择以具有可变形能力的材质制成, 使该转印膜1具备有适当的可变形能力,例如可选择以聚亚酰胺(Polyimide,PI)或聚酯 (Polyester,PET)等塑胶材质制成的转印膜1,该转印膜1上设有该天线层11,例如本实施例选择于该转印膜1的表面等间距设置数个天线层11,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可应用于连续制作过程;该天线层11内形成有电路及天线111,以本实施例而言,该天线层11的制作, 根据该电路及天线111的设计样式,将导电胶印刷于该转印膜1的表面,以制作形成该天线层11,而制作该天线层11的导电胶可选择包含有感光性高分子(例如UV胶)及金属(例如铟锡氧化物andium Tin Oxide, ITO))等成分。其中,如图5所示,该天线层11的电路及天线111与一电连接部12电连接。如此,通过将该天线层11设置于该具有可变形能力的转印膜1上,可于后续制作过程中使用于平面或非平面的模具2。请再参照图3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贴附步骤S2将该具有天线层11的转印膜1贴附并定位于该模具2的内表面。举例而言,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模具2包含一第一模块21、一第二模块22、一模穴23、数个气孔M、一入料孔25及数个推拉杆26。该第一模块21设有一第一模穴211,该第二模块22设有一第二模穴221,且该第一模穴211及第二模穴221共同形成该模穴23 ;该气孔M连通该第一模穴211 ;该入料孔25贯穿该第二模块22且连通该第二模穴221 ;该推拉杆沈与该第二模块22相连接,以使该第二模块22与该第一模块21相密合或分离。请参照图4所示,该贴附步骤S2中,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转印膜1通过该第一模块21及第二模块22之间,且该转印膜1上的天线层11朝向该第二模穴221。接着,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具2通过以吸气吸引方式使位于该第一模块21及第二模块22 之间的转印膜1附着定位于该第一模穴211的表面,举例而言,本实施例选择由该数个气孔 24吸气,使转印膜1因吸气的吸力而贴附于该第一模穴211的表面。如此,即使该第一模穴 211的表面如图4所示为弧形表面,由于该转印膜1具有可变形能力,使得该转印膜1仍可对应符合该第一模穴211表面的形状,而紧密贴附并定位于该第一模穴211的表面。因此, 该转印膜1可准确定位于该第一模块21及第二模块22之间。同时,再利用该推拉杆沈推动该第二模块22朝向该第一模块21移动,使该第一模块21及第二模块22彼此密合,同时该第一模穴211及第二模穴221共同形成该模穴23。借此,该转印膜1上的天线层11朝向该模穴23,且该电连接部12位于该模穴23外。请再参照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注料步骤S3将该塑料3注入该模具2中。 更详言之,待该转印膜1贴附定位于该第一模穴211的表面,且该第一模穴211及第二模穴 221共同形成该模穴23之后,再通过该第二模块22的入料孔25将该塑料3注入该模穴23, 直至该模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天线层的塑料物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天线层制作步骤,于一个转印膜的表面设置一个天线层;一个贴附步骤,将该转印膜贴附于一个模具的内表面,使该转印膜设有该天线层的一个面朝向该模具的一个模穴;一个注料步骤,将一个塑料注入该模穴中,使该塑料覆盖于该模穴内的天线层;及一个脱模步骤,待该模具内的塑料成形为一个塑料物件后,将该模具移除,以获得具有该天线层的塑料物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展隆,
申请(专利权)人:森田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