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的弯窜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74992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工作辊轴承座偏载的轧机的弯窜辊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将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及传动侧弯辊液压缸的顶出端的横截面设计为长度方向与轧辊中心线的方向一致的扁长形。由于顶出端横截面为扁长形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大顶出端与轴承座之间在轧辊中心线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减小了顶出端作用在轴承座上的偏载,避免了工作辊轴承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具体涉及轧机的弯窜辊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1185942A的专利申请文件(下称参考文件1)公开了一种轧机弯辊窜辊装置,并具体公开了 a、在操作侧牌坊上分别位于轧辊中心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两台操作侧上弯辊液压缸和两台操作侧下弯辊液压缸,在传动侧牌坊上分别位于轧辊中心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两台传动侧上弯辊液压缸和两台传动侧下弯辊液压缸;b、在轧辊中心线的方向上,各操作侧上弯辊液压缸和操作侧下弯辊液压缸分别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和下辊操作侧轴承座活动联接,各传动侧上弯辊液压缸和传动侧下弯辊液压缸分别与上辊传动侧轴承座和下辊传动侧轴承座活动联接;C、在操作侧牌坊的外侧安装有可轴向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的上辊窜辊液压缸以及可轴向作用于下辊操作侧轴承座的下辊窜辊液压缸。参考文件1的说明书第3页第7段8 13行中指出,将上述这些弯辊液压缸与机架(即操作侧牌坊和传动侧牌坊)固定联接可使整机结构简单,且由于各侧的上弯辊液压缸和下弯辊液压缸均设为两台,因此可通过调整这两台弯辊液压缸的压力来防止受到弯辊液压缸作用的轴承座产生偏载。也就是说,参考文件1教导了使工作辊轴承座分散受力来克服将弯辊液压缸固定后所引起的串辊时弯辊液压缸与工作辊轴承座之间有相对移动从而造成工作辊轴承座偏载的问题。但是,参考文件1所采用来克服工作辊轴承座偏载问题的手段比较复杂。并且,由于轧辊中心线同一侧的上弯辊液压缸和下弯辊液压缸被分别固定在牌坊上,因此,当上弯辊液压缸中的活塞与下弯辊液压缸中的活塞分别作用于上下两个轴承座时,由上弯辊液压缸的缸体传递给牌坊的弯辊力与下弯辊液压缸的缸体传递给牌坊的弯辊力分别作用于牌坊,在弯辊液压缸与牌坊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最终会削弱牌坊的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工作辊轴承座偏载的轧机的弯窜辊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操作侧牌坊上位于轧辊中心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可径向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下辊操作侧轴承座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在传动侧牌坊上位于位于轧辊中心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可径向作用于上辊传动侧轴承座、下辊传动侧轴承座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在轧辊中心线的方向上,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分别与对应的上辊操作侧轴承座、下辊操作侧轴承座活动联接,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分别与对应的上辊传动侧轴承座、下辊传动侧轴承座活动联接;在操作侧牌坊的外侧安装有可轴向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的上辊窜辊液压缸以及可轴向作用于下辊操作侧轴承座的下辊窜辊液压缸;所述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及传动侧弯辊液压缸的顶出端的横截面设计为长度方向与轧辊中心线的方向一致的扁长形。上述的“活动联接”可以通过采用滑动配合的方式来实现,也可采用滚动配合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的“扁长形”可以为椭圆形、长方形或是长圆形(即由两条平行的直线以及连接这两条直线两端的圆弧线所构成的封闭形状)等。顶出端横截面为扁长形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大顶出端与轴承座之间在轧辊中心线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减小了顶出端作用在轴承座上的偏载,避免了工作辊轴承寿命降低。由于将顶出端的横截面设计为长圆形比设计为其他形状具有便于加工制造、可保证顶出端与轴承座之间较大受力面积的优点,因此本专利技术优先采用该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可以是参考文件1中分别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和下辊操作侧轴承座的操作侧上弯辊液压缸和操作侧下弯辊液压缸。这时,最好将参考文件1中的操作侧上弯辊液压缸、操作侧下弯辊液压缸的数量分别减少至一台。同理,本专利技术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可以是参考文件1中分别作用于上辊传动侧轴承座和下辊传动侧轴承座的传动侧上弯辊液压缸和传动侧下弯辊液压缸。这时,最好将参考文件1中的传动侧上弯辊液压缸和传动侧下弯辊液压缸的数量分别减至一台。这样,弯辊液压缸的数量可由参考文件1中的十六台减少为八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建议在操作侧牌坊上位于轧辊中心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一台可同步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和下辊操作侧轴承座上并使这两个轴承座上下反向受力且受力大小相同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在传动侧牌坊上位于位于轧辊中心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台可同步作用于上辊传动侧轴承座和下辊传动侧轴承座上并使这两个轴承座上下反向受力且受力大小相同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这样,弯辊液压缸的数量可由八台进一步减少为四台。并且,由于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同时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和下辊操作侧轴承座,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同时作用于上辊传动侧轴承座和下辊传动侧轴承座,因此,施加在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上的一对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的弯辊力相互抵消,同样,施加在传动侧弯辊液压缸上的一对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的弯辊力相互抵消。因此,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和传动侧弯辊液压缸的最外侧缸壁不承受弯辊力,故弯辊力也不会传递到操作侧牌坊和传动侧牌坊上,从而确保牌坊的刚度。本专利技术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和传动侧弯辊液压缸可以设计成多种由液压驱动实现双向顶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体结构包括缸座、与该缸座轴向滑动配合且内端互相套接的上活塞筒和下活塞筒,以及位于上活塞筒和下活塞筒中的芯轴,所述上活塞筒与芯轴构成一个由上活塞筒为缸体、芯轴为活塞的上液压推动单元,所述缸座与下活塞筒之间构成一个由缸座为缸体、下活塞筒为活塞的下液压推动单元,所述芯轴与下活塞筒之间通过万向接轴联接;所述上活塞筒和下活塞筒的横截面均为长度方向与轧辊中心线的方向一致的扁长形。对于上述结构的弯辊液压缸,当上液压推动单元与下液压推动单元同时工作时, 上活塞筒推动支撑在其上部的上辊操作侧轴承座(或上辊传动侧轴承座)向上运动,下活塞筒推动其下部的下辊操作侧轴承座(或下辊传动侧轴承座)向下运动,这时,由于施加在上活塞筒上的作用力及下活塞筒上的作用力均等于上液压推动单元中生产的推力和下液压推动单元中生产的推力之和,因此,上活塞筒产生的推力与下活塞筒产生的推力大小完全一致,可保证上辊和下辊所承受的弯辊力大小一致。窜辊装置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和下辊操作侧轴承座传动联接上辊窜辊液压缸的缸体和下辊窜辊液压缸的缸体分别与相邻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的缸座联接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辊窜辊液压缸和下辊窜辊液压缸中的活塞杆分别通过压盖与套接在其缸体外部、由止转机构限位且具有卡槽的支撑座联为一体,所述支撑座上还安装有锁紧液压缸;从上辊窜辊液压缸的侧面上看,固联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外侧的联接构件通过由锁紧液压缸驱动的锁紧板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从下辊窜辊液压缸的侧面看,固联于下辊操作侧轴承座外侧的联接构件通过由锁紧液压缸驱动的锁紧板卡接在对应的的卡槽内。这样,即通过锁紧液压缸及联接构件将上辊操作侧轴承座与套接在上辊窜辊液压缸外部的支撑座轴向联接,从而通过上辊窜辊液压缸中的活塞杆来驱动上辊操作侧轴承座及整个上辊沿轧辊中心线的方向轴向窜动。同样,通过锁紧液压缸、联接构件将下辊操作侧轴承座与套接在下辊窜辊液压缸外部的支撑座轴向联接,从而通过下辊窜辊液压缸中的活塞杆来驱动下辊操作侧轴承座及整个下辊沿轧辊中心线的方向轴向窜动。需要换辊时,通过各锁紧液压缸驱动相应的锁紧板复位,此时整个上辊不再受上辊窜辊液压缸的限制,整个下辊不再受下辊窜辊液压缸的限制,可方便的完成换辊作业。本专利技术最好在操作侧牌坊的外部以轧辊中心线轴对称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轧机的弯窜辊装置,在操作侧牌坊(1A)上位于轧辊中心线(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可径向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3A01)、下辊操作侧轴承座(3A02)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2A),在传动侧牌坊(1B)上位于位于轧辊中心线(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可径向作用于上辊传动侧轴承座(3B01)、下辊传动侧轴承座(3B02)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2B);在轧辊中心线(5)的方向上,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2A)分别与对应的上辊操作侧轴承座(3A01)、下辊操作侧轴承座(3A02)活动联接,各传动侧弯辊液压缸(2B)分别与对应的上辊传动侧轴承座(3B01)、下辊传动侧轴承座(3B02)活动联接;在操作侧牌坊(1A)的外侧安装有可轴向作用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3A01)的上辊窜辊液压缸(601)以及可轴向作用于下辊操作侧轴承座(3A02)的下辊窜辊液压缸(60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操作侧弯辊液压缸(2A)、传动侧弯辊液压缸(2B)的顶出端的横截面均为长度方向与轧辊中心线(5)的方向一致的扁长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芳陈建平谢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