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其棉被技术

技术编号:697295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纺远红外纤维制造方法及其制备的远红外纤维及棉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远红外腈纶纤维和羊毛混纺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混纺远红外纤维加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混纺远红外纤维将远红外纤维与羊毛混纺,既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产品又不会太厚,符合人们的爱美的心理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纤维制造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及该纤维制成的产品。
技术介绍
远红外是波长为0. 76 1000 μ m的电磁波,远红外纤维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能吸收不同波长的远红外线进而又能辐射远红外线的远红外吸收剂而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吸收太阳向宇宙辐射的能量99%集中在波长为0. 2 μ m 3 μ m的区域内,其中红外部分 (>0. 76ym)占48.3%,远红外纤维中陶瓷颗粒使得纤维能充分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能量 (远红外部分能量)并以潜能的形式(远红外形式)释放出来,来达到保暖、保健的功能。 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陶瓷纤维传导率极低而辐射率高。因此,远红外纤维可以将人体散发的热量积蓄起来,再以远红外的形式放出,以增加织物的保暖性。研究表明人体对红外线的吸收谱有两个波峰,即2.5μπι 4μπι和5.6μπι IOym0 一般认为远红外织物能在体温下发射出波长为4μπι 14μπι的远红外线,该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的远红外线辐射波长相匹配,容易被皮肤吸收。远红外作用于皮肤被皮肤吸收转化成热能,引起温度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反射使血管平滑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加速,增加组织营养,改善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 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排泄,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和机械刺激,这就是远红外纤维的保健原理。远红外织物具有多项功能,除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化机体、消除疲劳、 宁神止痛、调节自律神经等功能外,还有抗菌消臭的功能,个别文献还称远红外织物有分解脂肪的效果。在天然纤维中,羊毛拥有很好的保暖性和褶皱恢复性,但它也有不足之处。例如 羊毛制品的洗可穿性不够理想,水洗后容易出现缩水现象;另外羊毛的价格也很贵,这使得羊毛制品价格高。而所有合成纤维中,腈纶纤维最象羊毛。腈纶与羊毛相比,强力高、轻而暖、热弹性好。腈纶和改性腈纶固有的耐磨性不同如尼龙和聚脂纤维,但优于羊毛、棉、粘胶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混纺远红外纤维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又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混纺远红外纤维及其制成的棉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将远红外材料切片粉碎到40目以上,与40%的远红外添加剂一起混合烘干,以除去添加剂中的水分,经螺杆挤压制成远红外母粒,然后与常规切片混合均勻后,再经纺丝制成远红外纤维;(2).远红外腈纶纤维和羊毛混纺工艺,采用远红外腈纶纤维与羊毛纤维以50/50 比例混纺,成纱号数19. 43tex,捻向Z捻,捻度850捻/m,工艺采用中长路线,包括如下工序步骤;①.开清棉工序开清棉要多松少打、以梳代打;②.梳棉工序,要采用低速度、弱分梳工艺;③.并条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工艺;④.粗纱工序,采用低牵伸、轻定量、较高捻度;⑤.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卷装工艺。所述步骤(1)中的添加剂为^O2基超细粉料。所述的远红外材料切片为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氮化物。所述的氧化物为AI203、&02、Mg0、Ti02、莫来石、堇青石。所述的碳化物为&C、SiC、B4C, TaC ;所述的硼化物为TiB2、ZrB2, CrB2 ;;所述的硅化物为TiSi2、MoSi2、WSi2 ;所述的氮化物为Si3N4、TiN。如上述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如上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制备而成的棉被。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混纺远红外纤维加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混纺远红外纤维将远红外纤维与羊毛混纺,既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产品又不会太厚,符合人们的爱美的心理需求。因此,远红外腈纶与羊毛混纺制品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混纺的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将远红外材料切片粉碎到40目以上,与40%的远红外添加剂一起混合烘干,以除去添加剂中的水分,经螺杆挤压制成远红外母粒,然后与常规切片混合均勻后,再经纺丝制成远红外纤维;远红外陶瓷粉末与高温的聚丙烯腈纺丝溶液相互不会产生影响,远红外腈纶的化学性质和常规腈纶的化学性质基本一致。对远红外腈纶纤维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见表权利要求1.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将远红外材料切片粉碎到40目以上,与40%的远红外添加剂一起混合烘干,以除去添加剂中的水分,经螺杆挤压制成远红外母粒,然后与常规切片混合均勻后,再经纺丝制成远红外纤维;(2).远红外腈纶纤维和羊毛混纺工艺,采用远红外腈纶纤维与羊毛纤维以50/50比例混纺,成纱号数19. 43tex,捻向Z捻,捻度850捻/m,工艺采用中长路线,包括如下工序步骤;①.开清棉工序开清棉要多松少打、以梳代打;②.梳棉工序,要采用低速度、弱分梳工艺;③.并条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工艺;④.粗纱工序,采用低牵伸、轻定量、较高捻度;⑤.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卷装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添加剂为^O2基超细粉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远红外材料切片为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氮化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物为 AI203、&02、Mg0、Ti02、莫来石、堇青石;所述的碳化物为&C、SiC、&C、TaC ;所述的硼化物为 TiB2, ZrB2, CrB2 ;;所述的硅化物为 TiSi2、MoSi2、WSi2 ;所述的氮化物为 Si3N4、TiN。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纺远红外纤维制备而成的棉被。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纺远红外纤维制造方法及其制备的远红外纤维及棉被。本专利技术的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远红外腈纶纤维和羊毛混纺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混纺远红外纤维加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混纺远红外纤维将远红外纤维与羊毛混纺,既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产品又不会太厚,符合人们的爱美的心理需求。文档编号D01F6/54GK102286818SQ20101020273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孙日强, 徐兆梅, 胡志刚 申请人: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混纺远红外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远红外腈纶纤维的制备,将远红外材料切片粉碎到40目以上,与40%的远红外添加剂一起混合烘干,以除去添加剂中的水分,经螺杆挤压制成远红外母粒,然后与常规切片混合均匀后,再经纺丝制成远红外纤维;(2).远红外腈纶纤维和羊毛混纺工艺,采用远红外腈纶纤维与羊毛纤维以50/50比例混纺,成纱号数19.43tex,捻向Z捻,捻度850捻/m,工艺采用中长路线,包括如下工序步骤;①.开清棉工序:开清棉要多松少打、以梳代打;②.梳棉工序,要采用低速度、弱分梳工艺;③.并条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工艺;④.粗纱工序,采用低牵伸、轻定量、较高捻度;⑤.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卷装工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刚徐兆梅孙日强
申请(专利权)人: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