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273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包括变速器上盖壳体,变速器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换挡气缸,每个换挡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上均设置有换挡拨叉,每个换挡拨叉均设有拨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各个换挡拨叉所对应的档位间能相互独立换挡,并且还能实现进入下一个档位前的预啮合,保证了换挡过程中动力传递不中断。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备集成度高的优点,能进一步减少变速箱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的AMT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车在换挡时要切断动力,动力切断和再次接合时会引起传动系统的冲击,同时动力切断过程也造成了动力损失,影响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动力性。为从根本上解决AMT切断动力换档带来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DualClutChIYansmiSSi0n),DCT 能够利用双离合器的特点使车辆在动力不中断的情况下自动选挡,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性与安全性。而双离合器变速箱变速箱上盖总成是实现双离合器变速箱的重要部分,能够完成变速箱的独立选换档工作。传统变速箱上盖总成存在相互共用的选换档机构,不能在完成选换档的同时进行预选档位的啮合,不能满足双离合器变速箱实现换档动力传递不中断的同时,进行预换档, 并且由于上述选换档机构与变速箱上盖为分离式布置,导致变速箱上盖总成的集成度不高,进而造成了变速箱的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该变速器上盖总成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并且,应用该变速器上盖总成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能实现换档动力传递不中断的同时,进行预换档。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包括变速器上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上盖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换挡气缸,每个换挡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上均设置有换挡拨叉,所述每个换挡拨叉均设有拨块。优选的,所述换挡气缸有三个,位于三个换挡气缸上的三个换挡拨叉沿变速器上盖壳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优选的,所述三个换挡拨叉分别为二四档拨叉、一倒档拨叉和三五档拨叉,其中, 一倒档拨叉位于变速器上盖壳体的中部,二四档拨叉位于一倒档拨叉的一侧,三五档拨叉位于一倒档拨叉的另一侧。优选的,所述三个换挡拨叉对应的换挡气缸分别为二四档换档气缸、一倒档换档气缸和三五档换档气缸,其中,二四档换档气缸和一倒档换档气缸置于变速器上盖壳体的一端,三五档换档气缸置于变速器上盖壳体的另一端。优选的,它还包括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每个换挡气缸均为三位换挡气缸,每个三位换挡气缸上均设有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连接换挡气缸的各个对应气室,所述每个两位三通电磁阀的控制端均连接ECU的信号输出端。优选的,所述每个三位换挡气缸上均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所述每个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E⑶的信号输入端。优选的,所述换挡拨叉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换挡拨叉的两个端点分别设拨块。优选的,所述每个气缸活塞杆下方的变速器上盖壳体上设置有档位自锁总成,所述每个气缸活塞杆上均设有三个与档位自锁总成的锁头配合的锁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三个换挡气缸集成布置在变速器上盖壳体上,并且,使三个换挡气缸上的三个换挡拨叉沿变速器上盖壳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实现了各个换挡拨叉所对应的档位间能相互独立换挡,并且还能实现进入下一个档位前的预啮合,保证了换挡过程中动力传递不中断。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具备集成度高的优点,能进一步减少变速箱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变速器上盖壳体、2-二四档拨叉、3-二四档拨叉轴、4-位置传感器、 5-三五档换档气缸、6-三五档拨叉轴、7-三五档拨叉、8- —倒档拨叉、9- 一倒档拨叉轴、 10- 一倒档换档气缸、11- 二四档换档气缸、12-拨块、13-档位自锁总成。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包括变速器上盖壳体1,变速器上盖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换挡气缸,每个换挡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上均设置有换挡拨叉,每个换挡拨叉均设有拨块12。上述换挡气缸最好设有三个,位于三个换挡气缸上的三个换挡拨叉沿变速器上盖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该结构实现了各个换挡拨叉所对应的档位间能相互独立换挡,并且还能实现进入下一个档位前的预啮合,保证了换挡过程中动力传递不中断。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换挡拨叉分别为二四档拨叉2、一倒档拨叉8和三五档拨叉 7,其中,一倒档拨叉8位于变速器上盖壳体1的中部,二四档拨叉2位于一倒档拨叉8的一侧,三五档拨叉7位于一倒档拨叉8的另一侧,其中,二四档拨叉2与变速箱中的第一离合器对应,一倒档拨叉8和三五档拨叉7与变速箱中的第二离合器对应。上述布置形式满足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要求的奇数档和偶数档分开布置的要求,奇数档布置在一个离合器上,偶数档布置在另一个离合器上。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换挡拨叉对应的换挡气缸分别为二四档换档气缸11、一倒档换档气缸10和三五档换档气缸5,其中,二四档换档气缸11和一倒档换档气缸10置于变速器上盖壳体1的一端,三五档换档气缸5置于变速器上盖壳体1的另一端。该换挡气缸在变速器上盖壳体1上的布置形式,保证了变速器上盖总成的集成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换挡气缸均为三位换挡气缸,每个三位换挡气缸上均设有两位三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连接换挡气缸的各个对应气室,每个两位三通电磁阀的控制端均连接ECU的信号输出端。每个三位换挡气缸上均安装有位置传感器4,每个位置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ECU的信号输入端。二四档三位换挡气缸的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二档、四档和空挡;一倒档三位换挡气缸的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一档、倒档和空挡;三五档三位换挡气缸的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三档、五档和空挡。ECU通过控制两位三通电磁阀,进而控制三位换挡气缸中活塞杆的动作,位置传感器4将感应到的三位换挡气缸中活塞杆的位置信号反馈给ECU,形成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上述技术方案中,换挡拨叉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换挡拨叉的两个端点分别设拨块12。拨块12用来拨动档位结合套。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气缸活塞杆下方的变速器上盖壳体1上设置有档位自锁总成13,每个气缸活塞杆上均设有三个与档位自锁总成13的锁头配合的锁孔。上述三个锁孔对应拨叉轴的三个档位,该档位自锁总成13用于在挂到对应档位时,将对应的气缸活塞杆锁死,从而锁死换挡拨叉,防止汽车挂到一个档位后由于抖动错误的接上了其他档位。上述技术方案中,二四档换档气缸11的活塞杆为二四档拨叉轴3,一倒档换档气缸10的活塞杆为一倒档拨叉轴9,三五档换档气缸5的活塞杆为三五档拨叉轴6。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由ECU控制电磁阀从而控制变速箱上盖换档气缸的进、排气。换档时,ECU发出指令,控制各个气缸电磁阀开、关,从而控制换挡气缸中活塞运动到各档位位置,直接控制拨叉轴带动拨叉进行换档操作。如图1中,当车辆起步时,由ECU 控制一倒档换档气缸10移动到一档档位,从而一倒档拨叉轴9带动一倒档拨叉8切换到一档;车辆运行时,当速度接近二档的换档点时,车辆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根据相关传感器信号,由ECU控制二四档换档气缸11移动到二档档位,从而二四档拨叉轴3带动二四档拨叉2 切换到二档;当车辆继续运行时,车辆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可以根据相关传感器信号知道车辆当前运行状态,进而判断车辆即将进入运行的档位,如果车辆加速,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上盖总成,包括变速器上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上盖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换挡气缸,每个换挡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上均设置有换挡拨叉,所述每个换挡拨叉均设有拨块(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久张国强孙玉刚阳松林刘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