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016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包括设有外排冷凝管的外排翅片和设有内排冷凝管的内排翅片,所述外排翅片和内排翅片不等长。在保证一定散热面积的基础上,减少了制造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单位换热量的制造成本。作为上诉技术方案的修选方案,所述内排翅片的长度为外排翅片的一半。上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排翅片为L型,能有效利用空间,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逆流换热技术,对每一流路的进出口采用了横向交叉技术,实现了进口和出口的分离,尽量避免了复热,并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热交换效能,即在热交换效能一定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排管路空调器换热器。
技术介绍
当前空调器的节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提高空调器的能效,一般采用增大换热器换热面积的方法,但由此也带来一些缺点,例如换热器制造成本及耗能的增加。对于目前家用空调分体机来说,室外机经常采用的是单弯排或双弯排管的换热器,很显然,上述换热器,在空调室外机箱体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空调能效而加大换热器面积空间有限,同时,原来弯排的换热器弯曲部分由于受风扇进出风方向的影响而又换热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换热器弯曲部分的换热能力,就使得单位制造成本所获得的热交换效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空调器单位制造成本换热效能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排管路空调器换热器,该换热器采用了逆流换热技术,对每一流路的进出口采用了横向交叉技术, 实现了进口和出口的分离,尽量避免了复热,并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热交换效能, 即在热交换效能一定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包括设有外排冷凝管的外排翅片和设有内排冷凝管的内排翅片,所述外排翅片和内排翅片不等长。在保证一定散热面积的基础上,减少了制造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单位换热量的制造成本。作为上诉技术方案的修选方案,所述内排翅片的长度为外排翅片的一半。上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排翅片为L型,能有效利用空间,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所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所述内排冷凝管连接的分流管和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连接的分配器。所述外排冷凝管、内排冷凝管和分流管优选为铜管,分配器优选为满液式铜分配ο所述分流管包括将制冷剂分为四路并分别与内排冷凝管上的第一流进端口、第二流进端口、第三流进端口和第四流进端口连接的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第三分支管和第四分支管。所述分配器包括将制冷剂分为四路并分别与外排冷凝管上的第一流出端口、第二流出端口、第三流出端口和第四流出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一流进端口、第二流进端口、第三流进端口和第四流进端口分别与第一流出端口、第二流出端口、第三流出端口和第四流出端口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流进端口与第一流出端口通过第一跨接弯头连通,第二流进端口与第二流出端口通过第二跨接弯头连通,第三流进端口与第三流出端口通过第三跨接弯头连通,第四流进端口与第四流出端口通过第四跨接弯头连通。所述分配器还包括将进入其中的制冷剂汇总导入内排冷凝管上的总端口的汇总连接管,所述汇总导入的制冷剂通过总跨接弯头导入外排冷凝管,并经设在外排冷凝管上的连通管流出。本技术采用了逆流换热技术,对每一流路的进出口采用了横向交叉技术,实现了进口和出口的分离,尽量避免了复热,并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热交换效能,即在热交换效能一定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部分装配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换热工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制冷时制冷剂工作流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制热时制冷剂工作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包括设有外排冷凝管1的外排翅片2和设有内排冷凝管3的内排翅片4,所述外排翅片2和内排翅片4不等长。在保证一定散热面积的基础上,减少了制造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单位换热量的制造成本。作为上诉技术方案的修选方案,所述内排翅片4的长度为外排翅片2的一半。上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排翅片2为L型,能有效利用空间,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所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所述内排冷凝管3连接的分流管5和与所述外排冷凝管 1连接的分配器21。所述外排冷凝管1、内排冷凝管3和分流管5优选为铜管,分配器21优选为满液式铜分配器。所述分流管5包括将制冷剂分为四路并分别与内排冷凝管3上的第一流进端口12、第二流进端口15、第三流进端口 17和第四流进端口 18连接的第一分支管6、第二分支管10、第三分支管11和第四分支管23。所述分配器21包括将制冷剂分为四路并分别与外排冷凝管1上的第一流出端口13、第二流出端口14、第三流出端口 16和第四流出端口 19连接的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7、第三连接管9和第四连接管22。外排冷凝管1、内排冷凝管3、分流管5的四个分支管和分配器21的四个连接管分别连接构成制冷剂的四个通道。所述第一流进端口 12、第二流进端口 15、第三流进端口 17和第四流进端口 18分别与第一流出端口 13、第二流出端口 14、第三流出端口 16和第四流出端口 19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流进端口 12与第一流出端口 13通过第一跨接弯头20连通,第二流进端口 15与第二流出端口 14通过第二跨接弯头27连通,第三流进端口 17与第三流出端口 16通过第三跨接弯头观连通,第四流进端口 18与第四流出端口 19通过第四跨接弯头四连通ο所述分配器21还包括将进入其中的制冷剂汇总导入内排冷凝管3上的总端口 30 的汇总连接管26,所述汇总导入的制冷剂通过总跨接弯头31导入外排冷凝管1,并经设在外排冷凝管1上的连通管32流出。图5为本实施例换热器在空调器制冷时制冷剂工作示意图。当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经过分流管5分为四路,第一路经第一分支管6流进第一流进端口 12,然后沿内排冷凝管3中上部向上流入,到达内排冷凝管3上部,并经第一跨接弯头20后转向外排冷凝管1,并经第一流出端口 13流出,经第一连接管8后流入分配器21 ; 第二路经第二分支管10流进第二流进端口 15,然后沿内排冷凝管3中上部向上流入,经第二跨接弯头27后转而流向外排冷凝管1,向下流至第二流出端口 14,经第二连接管7后流入分配器21 ;第三路经第三分支管11后流进第三流进端口 17,然后沿内排冷凝管3中下部向下流入,经第三跨接弯头观后转而流向外排冷凝管1,向上流至第三流出端口 16,经第三连接管9后流向分配器21 ;第四路经第四分支管23后流进第四流进端口 18,然后沿内排冷凝管3下部向下流入,经第四跨接弯头四后转而流向外排冷凝管1,向上流至第四流出端口 19,经第四连接管22后流向分配器21 ;以上四路制冷剂在分配器21中汇总后沿汇总连接管沈流入汇总端口 30,汇总后的制冷剂经过设于冷凝管下部的总跨接弯头31后转向外排冷凝管1外排,最终从与总跨接弯头31连通的连通管32流出。图6为本技术空调换热器在空调器制热时制冷剂工作示意图。当空调制热时,制冷剂从连通管32流入换热器,经总跨接弯头31后从汇总端口 30 流向汇总连接管26,经过分配器21后分四路流入换热器。第一路经第一连接管8后流入第一流出端口 13,从换热器外排冷凝管1中上部向上流出,经过跨接第一跨接弯头20后转而流向换热器内排冷凝管3向第一流进端口 12流出,第一流进端口 12与第一分支管6连接, 制冷剂经过第一分支管6流入分流管5 ;第二路经第二连接管7后流入第二流出端口 14,从换热器外排冷凝管1中上部向上流出,经过第二跨接弯头27后转而流向换热器内排冷凝管 3向第二流进端口 15流出,第二流进端口 15与第二分支管10连接,制冷剂经过第二分支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包括设有外排冷凝管(1)的外排翅片(2)和设有内排冷凝管(3)的内排翅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翅片(2)和内排翅片(4)不等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瞬陈绍楷陈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