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底泥资源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67988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的水质处理系统,一种池塘底泥资源化处理系统,在池塘(2)的中央底部埋设水泥桩(8),固定中心支撑柱(7),在上端由至少三根绳索(3)拉拽固定在池塘周边埋设的水泥柱(1)上;水平配置在池水中的导杆(12)一端经滑套(4)套置在中心支撑柱(7)上,另一端连接底泥搅动机(13),由径向移动机构,使得底泥搅动机(13)在沿池塘(2)底面周向行走的同时,随导杆(12),或沿导杆(12)作渐近或渐离中心支撑柱(7)的径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移动吸附作用将整个池塘的底泥表层的有机絮状物提升,利用光合作用层的溶氧、碱度等提高有机物的消化能力和菌团活力,促进有机物分解和磷释放,减少有机物的积累,降低养殖污染,提高池塘水体的生产力和养殖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的水质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池塘底泥资源化处理的一种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据《中国渔业年鉴2010》资料,2009年我国有池塘养殖面积416. 4万公顷,养殖产量1852多万吨,占水产养殖总产量51. 1%以上。研究发现,养殖过程中投入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除20%-30%被养殖生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全部进入养殖环境中,养殖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除部分随排放水排放到外部环境中外,大约 60-70%沉积到池塘底泥中,养殖过程中投入的药物和化学品等也在水体或底泥中的积存。 池塘底泥中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不仅会导致池塘水体下层长期缺氧,池塘底部处于还原状态,还会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对鱼类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引起池塘养殖水质恶化,病菌大量繁殖,严重影响到养殖生产安全。许多研究文献认为,池塘底泥即是污染源也是营养库,池塘水体初级生产力需要的大量营养盐来自底泥,合理的释放和利用池塘底泥中的富营养物质是改善底质环境、提高池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对池塘底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清淤、微生物改良、化学药物调剂等方法,机械清泥主要是利用水力挖塘机组等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 该方法无法做到对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再利用。微生物方法虽然提高了底泥中富营养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由于无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效果无法稳定。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存在的问题很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我国池塘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大,有关池塘养殖机械设备却一直没有相应及时更新。池塘经过几年的养殖之后,池塘底部沉积的大量残饵和水产品粪便等有机物沉淀,这些沉淀与池塘底部泥沙等物质混合形成底泥。一定量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调节和缓冲池塘水质的作用,但是,底泥中还积累着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解时消耗氧气,导致水体下层长期缺氧,氨氮、甲烷、硫化氢等浓度过高,水质恶化,病菌大量繁殖。底泥中积累的重金属,还会导致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由此可见,池塘底质恶化是水产品爆发疾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研制调控池塘底泥的设备系统,使池塘底泥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改良池塘底泥。物理方法是指用机械的方法清除部分底泥。它主要是指在冬季或者早春等闲季,将池塘中水排净,利用水力挖塘机组清除淤泥,在经过冰冻日晒,促进有机物的分级,消除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复合型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底泥,但是这种改良剂的效果还有待于验证。我们知道池塘生态系统中所出现的生物群落是通过池塘底质选择的结果,池塘养殖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池塘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根据以上问题,需要研制和提供一种装备系统,在池塘养殖期间,对池塘底泥进行调控减少有机物和重金属的积累,使池塘底质能够充分发挥其缓冲能力、自净能力、生产性能、抗逆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养殖期间对池塘底泥进行改良和资源化利用的配置系统,可以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池塘底泥进行处理利用,从而使池塘底泥能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并且达到较高效率,较快速度、较大面积进行处理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池塘底泥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可曝气,可直线行走的底泥搅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池塘的中央底部埋设水泥桩,在水泥桩上固定中心支撑柱,在中心支撑柱的上端,由至少三根绳索拉拽固定在池塘周边埋设的水泥柱上;水平配置在池水中的导杆一端经滑套套置在中心支撑柱上,另一端连接底泥搅动机,由径向移动机构,使得底泥搅动机在沿池塘底面周向行走的同时,随导杆,或沿导杆作渐近或渐离中心支撑柱的径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底泥搅动机的径向移动机构为一根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导杆的里、外两端,并且钢丝绳夹在由上下两个滚轮啮合构成的卷绳器的滚轮啮合缝之间,卷绳器固定在中心支撑柱上,位于导杆的上方,且可绕中心支撑柱旋转,卷绳器中滚轮的正转或反转,拽动钢丝绳,且带动导杆、底泥搅动机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移动。再进一步,所述底泥搅动机以水平配置,与所述导杆相垂直的轴销结构连接在导杆外端部。进一步,所述底泥搅动机的径向移动机构为所述导杆为螺杆结构,底泥搅动机的连接点为螺母结构,以螺旋副方式配置在导杆上,中心支撑柱上配置减速电机,啮合传动螺杆结构的导杆旋转,以驱动底泥搅动机沿导杆向里或向外移动。进一步,所述底泥搅动机的径向移动机构为所述导杆为齿条结构,或导杆上固定一根齿条,在中心支撑柱上配置由电机驱动的蜗轮蜗杆机构,蜗轮与齿条啮合,底泥搅动机连接在导杆的外端,电机转动驱动蜗轮蜗杆机构转动,拨动齿条及底泥搅动机向里或向外移动。进一步,底泥搅动机的电源线经漂浮在池塘水面上的浮子连接至套置在中心支撑柱上的布线圈套,再接至电源。进一步,在所述中心支撑柱的上端,由三至五根绳索拉拽固定在池塘周边埋设的水泥柱上。进一步,所述池塘的直径范围为2至30米,池深1. 5米以上。中心支撑柱通过水泥桩固定在池塘上,并通过均布的固定绳索加强固定,而其他的部件通过中心支撑柱连接。地面上的电线通过固定绳索通到池塘中的用电设备。可以将池塘底部的底泥提升到上层水体,将底泥中的沉积的大量残饵、水产品粪便、重金属、富营养盐等提升起来进行处理。其中底泥中的营养盐尤其是氮磷碳等能够充分被浮游植物利用而促进初级生产力的升高,并将初级生产力尽可能转换为养殖对象的生产力;另外底泥中的残饵、水产品粪便可以作为鱼的饵料再次被养殖对象吸收,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池塘的施肥投饵,达到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底泥搅动机上装有曝气装置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导杆通过滑套连接在底泥搅动装置和钢丝绳上,并可以通过滑套移动,钢丝绳通过卷绳器带动其运动。 底泥搅动装置内部的提底泥的装置可以带动自身垂直于纸面方向水平向前运动,并通过导杆平行于纸面方向运动,这样底泥搅动装置沿着中心支撑柱,在整个池塘中做螺旋运动,其运动的轨迹几乎遍及池塘的各个角落。布线板安装在中心支撑柱上,并随着池塘水面的高度变化而上下移动。底泥搅动机上的电线通过浮子漂浮在水面上,然后连接到布线板。本技术具有可曝气,可直线行走的底泥搅动机,在本装置系统的配置、控制下,可以在池塘的底部进行曝气和搅动、翻动作业,并且可以均勻处理整个池塘底部。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点1)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池塘底泥进行处理利用。该系统是将池塘底泥搅动之后,进行综合利用,而不简单的将底泥清除。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有机物,鱼类粪便,饵料等的的沉积问题,使池塘底质能够充分发挥其缓冲能力、自净能力、生产性能、抗逆性能。该系统采用机械的方式清除底泥,不会对池塘环境造成破坏。2)该系统改变传统的观念,不是将底泥搅动装置安装在池塘中某个地方,而是让底泥搅动装置沿池塘中心螺旋运动。这种方式的运动,能够使底泥搅动装置行走到池塘的各个角落,而不会存在死角,是池塘中的底泥都能够得到处理,处理面积大,处理效率高,处理速度快。3)底泥搅动机上装有作为曝气装置的气浮发生器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解决池塘底部缺氧的状态。4)本技术通过机械移动吸附作用将池塘底泥表层的有机絮状物吸收布放到水体光合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底泥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可曝气,可直线行走的底泥搅动机(13),其特征在于:在池塘(2)的中央底部埋设水泥桩(8),在水泥桩(8)上固定中心支撑柱(7),在中心支撑柱(7)的上端,由至少三根绳索(3)拉拽固定在池塘周边埋设的水泥柱(1)上;水平配置在池水中的导杆(12)一端经滑套(4)套置在中心支撑柱(7)上,另一端连接底泥搅动机(13),由径向移动机构,使得底泥搅动机(13)在沿池塘(2)底面周向行走的同时,随导杆(12),或沿导杆(12)作渐近或渐离中心支撑柱(7)的径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国徐皓虞宗勇田昌凤徐国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