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马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60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马车,它由机械马和车连接而成。它是一种模拟四腿动物行走的装置。机械马的行走装置是四个并联于曲柄的平面十杆机构。四个平面十杆机构都连系在一套闭式运动链中,任一个杆件开始运动,所有其余杆件就同时运动。既可牵着马或推着马迈步行走或顺下坡“自动”行走,也可以装上动力和控制机构,控制其进退和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制成玩具、礼品、教具,也可以制成供人乘坐的大型游艺机。(*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马车,属于玩具。本专利技术人曾在报刊及电视台公开了一种“木车马”。这套“木车马”由一匹木马和一辆双轮木车构成,马身固定连接在车的双辕上。马的四条腿行走是靠四套并联的平面八杆机构完成的。每个由大腿杆、小腿杆、控制杆系及曲柄构成的平面八杆机构包含一条腿。如附图1:平面八杆机构的示意图。机架(1)用A′Q′K′表示;大腿杆(2)用A′B′C′表示;小腿杆(3)用C′D′Z′表示。控制杆系包括下连杆(4)用D′F′表示;上连杆(5)用B′N′表示;摆杆(6)用K′H′F′表示;三角连杆(7)用H′N′P′表示。曲柄(8)用Q′P′表示。A′、B′、C′、D′、F′、H′、N′、P′、Q′、K′为杆件之间的铰接点。当曲柄Q′P′旋转360°时,大腿杆(2)及小腿杆(3)正好完成一个从落地支承到屈腿提起迈步的循环动作。同一侧的前后两个平面八杆机构公用一个曲柄Q′P′。两侧曲柄固接在一根曲柄轴上,相位差是180°(即四套机构并联于曲柄)。只要有一条腿发生运动,其余三条腿也就会协调动作。但用现有的平面八杆机构制成的“木车马”,其木马行走的逼真程度有明显缺陷。第一,下连杆(4)和摆杆(6)明显超出“马肚子”的范围之外,即在“马肚子”外面还有两条突出的杆件,有损于马的整体形象;第二,“马”的腿部即大腿杆(2)和小腿杆(3)在落地支承过程中有明显的反向弯曲现象,使马的行走呈现出一种病态,这种行走状态在马或其它四腿动物行走时是不存在的。用这种“木车马”做的玩具、游艺车等仿真效果都差。这两大缺陷是平面八杆机构的局限性造成的,是它本身不能克服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两杆件伸出“马肚子”之外和-->腿部反向弯曲两大缺陷,为此设计出一种四个十杆机构并联构成的机构马车,从而提高了机械马行走的逼真程度。本技术是由机械马和车(或雪撬)连接而成的。机械马的行走装置采用了重新设计的一种平面十杆机构来取代“木车马”中的平面八杆机构。前者与后者有实质性差别,分属于不同类型。机械马的行走装置是四个并联的平面十杆机构,每条腿包含于一个平面十杆机构,每个平面十杆机构由机架、大腿杆、小腿杆、控制杆系(由六个杆件组成)及曲柄所构成。同侧前后两个平面十杆机构公用一个曲柄,两侧的曲柄固装在同一根曲柄轴上,两侧的曲柄相位差是180°。机械马本身不能独立站稳,必须与车结合,即只有在驾车时才能实现行走。因为机械马行走过程中,经常只有一条腿支承在地面上,必须有车或雪撬再提供两个支承点,整套马车才能站稳和行走。机械马通过机架(马身)与车或雪撬的双辕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这样就构成了机械马车。附图均为机械马行走装置的示意图。附图一:平面八杆机构示意图。附图二:平面十杆机构示意图。附图一已在
技术介绍
中详细描述过,不再赘述。现结合附图二对机械马车作进一步详述:机械马车是由机械马和车(或雪撬)连接而成的。机械马的行走装置是四个并联的平面十杆机构。马的每条腿包含于一个平面十杆机构中,其中包括:机架(9)用AQK表示,大腿杆(10)用ABC表示,小腿杆(11)用CDZ表示,控制杆系由六个杆件和十个铰接点组成,及曲柄(18)用QP表示。-->大腿杆(10)上端的A点铰接在机架(9)的AQK上,大腿杆(10)与小腿杆(11)在C点铰接,小腿杆(11)下端Z点铰接马蹄子,A、C、Z三点相当于马腿上的关节。控制杆系由六个杆件和十个铰接点组成:即下连杆(12)用DEF表示,上连杆(13)用BFG表示,摆杆(14)用KH表示,拉杆(15)用EM表示,压杆(16)用GMN表示及三角连杆(17)用HNP表示;E、F、G、H、M、N六点是杆系内各杆相互铰接点,K点铰接于机架(9),B点铰接于大腿杆(10),D点铰接于小腿杆(11),P点铰接于曲柄(18)。同侧前后两个平面十杆机构共用一个曲柄(18)(并联),两侧的曲柄固装在同一根曲柄轴上,Q点是轴的中心,两侧的曲柄相位差是180°。四个平面十杆机构都连系在一套闭式运动链中,有一个杆件开始运动,所有其余杆件就同时运动。当曲柄(18)转动360°时,整个机构完成一个运动循环。机械马车本身不能独立站稳,因为它经常仅有一条腿起支承作用。机械马只有在车或雪撬的双辕扶持下,才能站立和行走。机械马若直接与双辕固定,则马车难以转向。故机械马可通过机架(9)与双辕采用活动连接。具体结构是:在机架(9)两侧的前后各悬臂伸出一段方樑(共四段),都是水平横向,插入辕杆上的四个槽孔中,方樑可以在槽孔中左、右水平移动,前后方向留有间隙,这样就可实现行走转向功能。本技术这套由四个平面十杆机构在曲柄处并联的结构,它所包含的四条腿可以被牵着或推着迈步行走,也可以顺斜坡而下,“自动”奔走。另外,在机架(9)上可以装电动机等动力装置,再通过一套变速机构,把旋转动力传到曲柄轴上,驱动曲柄连续旋转,-->四条腿就可以协调地实现行走动作。总之,要实现行走或内装动力驱动行走,都必须使各杆件有合适的尺度,即铰接点都处于合适的位置。本技术已经过模型试验,预期的运动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本技术的机械马也可以做成鹿、狗等四腿动物。本技术的优点是比较逼真地模仿马或其它四腿动物的行走,因此可以做成大小不同的玩具;可以模拟中国古代的伟大专利技术家鲁班的木车马,所以可制成仿古礼品及旅游纪念品;也可以制成大型的游艺机,供游客骑乘;另外,本技术是典型的多连杆机构,又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可做为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具。在机械马车玩具中,还可以装上声、光、电等线控或遥控电子装置,更增加乐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马车是由机械马和车(或雪撬)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机械马的行走装置是四个并联的平面十杆机构,每个平面十杆机构包含一条腿,其中包括机架(9),大腿杆(10),小腿杆(11),控制杆系及曲柄(18)所组成;控制杆系是由六个杆件和十个铰接点构成,即下连杆(12)、上连杆(13)、摆杆(14)、拉杆(15)、压杆(16)及三角连杆(17);E、F、G、H、M、N六点是杆系内各杆相互铰接点,K点铰接于机架(9),B点铰接于大腿杆(10),D点铰接于小腿杆(11),P点铰接于曲柄(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马车是由机械马和车(或雪撬)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机械马的行走装置是四个并联的平面十杆机构,每个平面十杆机构包含一条腿,其中包括机架(9),大腿杆(10),小腿杆(11),控制杆系及曲柄(18)所组成;控制杆系是由六个杆件和十个铰接点构成,即下连杆(12)、上连杆(13)、摆杆(14)、拉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兴华电子厂新疆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