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SND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6496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设有主进水口,池体内由隔板依次划分为导流区、曝气区和污泥沉淀区;所述的曝气区中设有溢流槽;所述的曝气区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的污泥沉淀区内装有膜元件。所述的污泥沉淀区底部向内倾斜形成泥斗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巧妙排布曝气管,并与生物膜结合使用,节省了污泥回流的动力费和运行费用,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效应的生物除氮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污水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脱氮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主体反应,传统生物脱氮是先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通过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最后经过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将其转化为氮气释放。由于两个反应所需的化学环境相差甚远,所以传统工艺是将硝化和反硝化分别作为空间上或时间上的两个独立的阶段实现氮的去除,但是由于硝化反应消耗碱度,反硝化反应需要投加碳源等原因,往往造成系统复杂,能耗较大,管理麻烦的缺点。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为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的微生物反应现象。实验证明,在同一处理系统中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可以简化操作难度和工艺流程,减少碱度和有机碳源的投入,从而节省投资、提高处理效率。但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众多,D0、C/N、0RP以及PH、温度等均可对其处理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工程中很难控制其最佳运行条件。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处理技术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高效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作用是替代二沉池,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膜能将生物体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保持高的生物体浓度和截留高分子量的溶质,促使进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而MBR系统的污泥量也相对较少,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泥。膜生物反应器较为重要的单元为膜元件,使用的膜通常为微滤膜或超滤膜。膜生物反应器由于具有对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膜生物反应器普遍存在膜元件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膜元件完全浸没在曝气区中,大量的微生物代谢物会滞留在膜表面,造成膜堵塞等问题,这也是目前MBR技术进一步广泛推广的一个制约因子。其次膜生物反应器一般只能将氨氮硝化成硝酸盐,而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佳。中国专利专利技术申请2006101145M. 9公开了一种A2/0氧化沟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DO在线监控仪监控爱氧化沟曝气池内形成的宏观好养-厌氧环境,通过ORP在线监测仪监测在氧化沟曝气池内形成的微观好养-缺氧环境,利用计算机控制变频鼓风机控制曝气量,保证宏观和微观状态的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进行。该装置能有效控制水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反应,但是存在系统复杂,占地面积较大,管理不便, 运行成本高,剩余污泥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SND脱氮效果,并且实现污泥无回流的有效、简便、经济的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SND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操作可控,解决了 SND工艺不易控制微生物代谢环境的问题。一种具有SND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侧壁上设有主进水口。所述的池体内由隔板依次划分为导流区、曝气区和污泥沉淀区,所述的导流区位于靠近主进水口所在侧。根据需要可在所述的隔板下方设置导流斜板,在其上方设置折流缓冲斜板。各区域的大小由进水流量大小决定,一般导流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 3 0. 5h, 曝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 8h,沉淀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 0 2. Oh。所述的曝气区中设有溢流槽,即在池体两侧壁之间用三块挡板围成溢流槽,溢流槽挡板高度高于主进水口,所述的溢流槽内的池体侧壁上设有分进水口,且分进水口的高度与主进水口一致。其中所有分进水口的进水总流量为主进水口的15% 30%,其作用是为了补充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反硝化碳源,但所有分进水口的进水总流量不能超过主进水口的40%,否则会显著影响出水氨氮指标,可能会造成出水不达标。进水从分进水口进入溢流槽,浸没两侧挡板上部后均勻流到溢流槽下方的曝气区中。所述的曝气区底部设有均勻分布的微孔曝气装置,以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方向为列,按一定比例进行排布。微孔曝气装置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 3 0. 5m (每列曝气装置可以向任意方向作用,即产生的空气可以达到距离为0. 3-0. 5m,即微孔曝气装置的服务距离一般在0. 3 0. 5m),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的列间距为微孔曝气单侧服务距离的4 6倍。 这样使得在每两列曝气区域中心都有一低溶解氧区域,与高溶解氧区域间隔存在,有助于宏观上提供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的最佳条件。所述的分进水口数量视反应器底部的微孔曝气装置的列数量而定,S卩比微孔曝气装置列少一个,所有分进水口的流量相等。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连接有空气泵。每个分进水口的分布位置处于相邻两列微孔曝气装置连线的中垂线上(即溢流槽位于相邻两列微孔曝气装置中间上方),此时溢流堰出来的原水可利用微孔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流与曝气区内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充分混合。这样,池体进水由主进水口和分进水口共同完成,防止随着水流方向,曝气区后半部分空间内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影响去除效率,从而保证了出水水质。所述的沉淀区安装有膜元件,所述的膜元件采用聚氯乙烯材质,膜孔径为2 10 μ m,膜元件的高度低于主进水口 15 20cm。所述的膜元件通过三通阀连接两个抽吸泵。 当沉淀区液面高于膜元件15 20cm,利用其中一个抽吸泵向池体抽水,则该装置出水,当液面低于膜元件时抽吸泵停止工作。每隔12小时,由另一个抽吸泵自外向池体引清水,对膜元件进行反冲洗30S。两个抽吸泵均可通过PLC控制箱进行自动控制。所述的污泥沉淀区底部向内倾斜形成泥斗斜板,所述的泥斗斜板与水平面成 100 125度夹角。所述的泥斗斜板的设置是为了让活性污泥顺利滑入沉淀区底部,从而回流至曝气区。在沉淀区采用膜元件实现活性污泥和出水的分离,将生物体截留在反应器中,使得曝气区内的生物体浓度得以保持,促进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同时,这种做法延长了泥龄,产生的污泥量相对较少,甚至实现污泥的零排放。将膜元件安装在液面下15 20cm,不仅防止了膜元件的干燥破损,延长膜寿命,同时降低抽吸泵的使用频率,防止机械损坏。定期对膜进行清洗,则有效防止膜元件因长期使用导致膜孔阻塞。原水由主进水口进入污泥无回流装置,经过导流区隔板和折流斜板,大颗粒杂质下沉,水体从曝气区底部进入曝气区,在溢流槽下方通过曝气区,形成泥水混合物,并在微孔曝气装置气泡的扰动下,与从溢流槽的分进水口流入的原水汇合。泥水混合物通过污泥折流斜板的缓冲涡流作用,平稳进入折流板和隔板围成通道,实现泥水分离,水体进入污泥沉淀区,而活性污泥通过导流斜板以及泥斗斜板的引导在自身重力等作用下回流进入曝气区。当沉淀区液面高于膜元件15 20cm,利用出水抽吸泵向池体抽水,则该装置出水,当液面低于膜元件时,此时抽吸泵停止工作。每隔12小时,由反冲洗抽吸泵自外向池体引清水, 对膜元件进行反冲洗。两个抽吸泵通过PLC控制箱进行自动控制。一种上述具有SND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器启动1)将活性污泥接种到上述污泥无回流装置的曝气区中,初始污泥浓度控制在 5000 6000mg/L,控制反应器内pH维持在6. 5 7. 5,初始溶解氧为1. 5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SND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的侧壁上设有主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内由隔板依次划分为导流区、曝气区和污泥沉淀区,所述的导流区位于靠近主进水口所在侧;所述的曝气区中设有溢流槽,所述的溢流槽为在池体两侧壁之间用三块挡板围成,所述的溢流槽的挡板上端高于主进水口;所述的溢流槽内设有分进水口;所述的曝气区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的污泥沉淀区内装有膜元件;所述的污泥沉淀区底部向内倾斜形成泥斗斜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霞娟赵博赵健民张倩余秋璟吴春金冯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