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104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偏光片的冷色调白光OLED,该白光OLED发出的光通过偏光片调节,增加叠加的光当中冷色调光的透光率,抑制暖色调光的透光率,实现总体为冷色调白光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冷色调白光方案,亮度提高14nit,而功耗却有所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亮度、延长寿命,调节发光色调的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采用有机材料层作为发光层,在发光层两侧设有阴极层和阳极层,在两极间加上电压,当有电流通过发光层时,发光层的有机材料就会发光。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 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OLED)。0LED 相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件,具有形体薄、制备工艺简单、发光材料全固化、器件可柔性化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OLED被应用于显示与照明领域。不同的有机材料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人们已经发现了能够产生蓝色、红色和黄色光线的有机材料,但能够稳定发出白色光线的有机材料几乎没有。于是研究人员通过将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进行叠加,让它们同时发光,这样就可以得到白色0LED。白光OLED根据色调不同,又分为冷色调白光0LED,暖色调白光0LED。冷色调白光 OLED目前已被应用于仪器、车载电子、家用电子等设备上,应用较为普遍。常见的冷色调有绿色、蓝色。为使白光OLED发出具有冷色调的光,需要提高OLED中蓝色光或绿色光的发光效率,形成冷色调白光OLED。专利CN200610103960. 6中记载,现有OLED的光取出效率较低,约为20%左右,有 80%的光并未发射出0LED。现有的偏光片的光透过率只有43%左右,该专利采用偏光片提高OLED中500-640nm波长段的整体光透过率,透光率达到53-59%,500_640nm波长段的光包括蓝光、绿光、黄光、橙色光、红光。现有制备中,白光OLED的蓝色材料发光效率较低,得到的白光OLED大部分偏暖色调,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基于上述问题,经过研究,提出一种具有偏光片的冷色调白光 0LED,该白光OLED发出的光通过偏光片调节,增加叠加的光当中冷色调光的透光率,抑制暖色调光的透光率,实现总体为冷色调白光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器件结构实现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第一白色光,所述第一白色光的色坐标范围为(CIE-X > 0. 30,CIE-Y > 0. 34),还包括一个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贴附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一白色光透过偏光片形成第二白色光,第二白色光的色坐标范围为 (CIE-X ( 0. 30,CIE-Y ( 0. 34)。其中,所述偏光片对波长范围420-480nm的透光率大于55%,对波长范围640 700nm的透光率大于55%,对波长范围500 600nm透光率小于45%。其中,对波长范围420-480nm的透光率小于70%。其中,所述第一白色光的色坐标范围为(0. 30 < CIE-X ( 0. 34,0. 34 < CIE-Y ( 0.39)。其中,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蓝色发光材料与红色发光材料混合。其中,所述蓝色发光材料波峰范围为420-480nm,红色发光材料的波峰范围为 640-700nm。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冷色调白光方案,亮度提高14nit,而功耗却有所降低。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基本结构图。图2为色坐标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01为基板,可以是玻璃或是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聚酰亚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02为阳极层,可以采用无机材料或有机导电聚合物。无机材料一般为氧化铟锡 (简称ITO),氧化锌、氧化锡锌等金属氧化物或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优选ITO ;有机导电聚合物优选为聚噻吩/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以下简称PED0TPSS)、聚苯胺(以下简称 PANI)中的一种材料;03为空穴传输层,材料例如,具有氨基取代基的噁二唑化合物、具有氨基取代基的三苯基甲烷化合物、三级化合物、腙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烯胺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 1,2_ 二苯乙烯化合物或咔唑化合物。还可以采用金属铋的商化物或金属铋的氧化物进行掺杂。04为发光层,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发光层。一般采用小分子材料,可以是荧光材料,如金属有机配合物Alq3、Gaq3、Al (Saph-q)或Ga(Saph-q)类化合物,该小分子材料中可掺杂有染料,一般为芳香稠环类(如rubrene)、香豆素类(如DMQA、C545T)或双吡喃类(如DCJTB、DCM)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掺杂浓度为小分子材料的0. Olwt % 20wt%。 发光层材料也可采用咔唑衍生物如CBP、聚乙烯咔唑(PVK)等掺杂磷光染料,Ir(ppy)3> Ir (ppy)2 (acac)或 Ir (mppy) 3 可用作绿光染料;Ir (piq)3、Ir (piq)2 (acac)、Btp2Ir (acac)、 Ir (MDQ)2(acac)、Ir (DBQ)2(acac)、Ir(fbi)2(acac)、Ir(2-phq)3> Ir(2_phq)2(acac)、 Ir (bt) 2 (acac)或 PtOEP 可用作红光染料;Ir (MDQ) 2 (acac)、Ir (DBQ) 2 (acac)、 Ir (fbi) 2 (acac)、Ir (2-phq) 3、Ir (2-phq) 2 (acac)或 Ir (bt) 2 (acac)可用作黄光染料,蓝光材料为蒽类衍生物。05为电子传输层(非必需),材料可以为蒽化合物、菲化合物、荧蒽化合物、苯并 (9,10)菲化合物、二唑化合物或亚乙烯基化合物。06为阴极层,一般采用锂、镁、钙、锶、铝、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与铜、金、 银的合金,或金属与金属氟化物交替形成的电极层,本专利技术优选为依次的LiF层、Al层。07为偏光片。色坐标图如图2,本专利技术发光层采用蓝色光+红色光叠加生成白色光,生成的白色光色坐标为(0. 30 < CIE-X彡0. 34,0. 34 < CIE-Y彡0. 39)。其中蓝色光的波峰范围为 420-480nm,红色光的波峰范围为640_700nm。根据规定,要得到冷色调白光,生成的白光的色坐标应为(CIE-X ^ 0. 30, CIE-Y ^ 0. 34),为偏蓝色白光。本专利技术在OLED上贴附一层偏光片薄膜,提高蓝色光效率, 抑制黄色光效率,将横向色坐标值下降0. 04,纵向色坐标值下降0. 05,使得生成的白光的色坐标下降到(CIE-X彡0. 34-0. 04 = 0. 30,CIE-Y彡0. 39-0. 05 = 0. 34)以内,满足冷色调白光OLED的要求。偏光片对不同颜色的光进行筛选,增强冷色调光线的取出效率和透光率,抑制暖色调光线的透光率。该偏光片对不同波段光线分别进行增强或减弱。具体为在蓝光区域,波长范围420 480nm,优选为460_480nm的透光率大于55%,小于 70%;透光率超过70%会影响显示的对比度。在黄绿光、黄光区域,波长范围500 600nm, 优选为550-600nm的透光率小于45% ;在红光区域,波长范围640 700nm的透光率大于 55%。下面将给出若干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第一白色光,所述第一白色光的色坐标范围为(CIE-X>0.30,CIE-Y>0.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贴附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一白色光透过偏光片形成第二白色光,第二白色光的色坐标范围为(CIE-X≤0.30,CIE-Y≤0.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勇彭兆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