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逃生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9714 阅读:6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逃生床,涉及地震逃生装置领域。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有气孔(9)、(15),壳体上设有气孔(5),下缓冲内壳(6)中设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和挤压性能,能够很好地保护缓冲内壳中的人员安全,是一种较好的地震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蛋壳形地震保护容器。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往往造成建筑物损坏甚至是倒塌, 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然而地震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或倒塌,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出去,同时由于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房门无法打开,而且现在住在楼房中的人们越来越多,要想逃离出楼房,需要较长时间。目前,发生地震时较好的避震方式是在室内选择较安全的避震空间,如承重墙墙角、有水管等处,然而,在这些地方也难免会由于天花板等各种坠物的掉落而伤及人身,且地震时会产生大量尘土,危害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目前,发生地震时处在室内的人员还没有较有效的避震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背景存在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操作简单快速,且安全有效的一种地震逃生床。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震逃生床内容简述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 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置有气孔9、15和壳体上设置有气孔5,保证人员躲避在该装置中时不会造成呼吸困难。在下缓冲内壳6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同时放有安全头套,保证人在该装置中受到较小的冲击碰撞。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外面附有一层上缓冲外壳2和下缓冲外壳8,缓冲外壳的材料为具有较好吸震能力的橡胶,且厚度要大于承压壳的厚度,能够很好地缓冲外部物体对承压壳的冲击。在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内部是上缓冲内壳4和下缓冲内壳6,上缓冲内壳4和下缓冲内壳6的闭合容积要大于一个成人的平均体积,长度方向的尺寸要略大于成人的平均身高。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 7都为蛋壳形,蛋壳的外形弯曲均勻而且对称,当蛋壳外部某一部分受到压力时便均勻地传给其余各部分,并且巧妙地相互抵消,这种形状便保证了承压壳有较高的承压能力。承压壳的材料为重量较轻、强度较高的合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发生地震时人员能够快速进入装置中; 承压壳和缓冲壳为蛋壳形状,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且在承压壳内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能够很好地保证装置中的人员安全;本专利技术有两种功能,在闭合状态时,作为床来使用,不占用室内的多余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箱体,2-上缓冲外壳,3-上承压壳,4-上缓冲内壳,5-壳体气孔,6_下缓冲内壳,7-下承压壳,8-下缓冲外壳,9-箱体气孔,10-下箱体,11-安全锁,12-安全带,13-挂钩,14-安全锁,15-箱体气孔,16-把手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半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缓冲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承压壳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缓冲内壳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半部分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震逃生床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震逃生床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 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和壳体上设置有气孔,在下缓冲内壳6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外面附有一层上缓冲外壳2和下缓冲外壳8,在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内部是上缓冲内壳4和下缓冲内壳6, 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日常生活中,本专利技术处于闭合状态,可作为床使用。当发生地震时,用手推动把手 16,将本专利技术打开,人进入下缓冲内壳6中,然后系上安全带12,带上安全头套,躺在下缓冲内壳6中,将本专利技术的上半部分放下,当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闭合好后,推动安全锁11、 14上的按钮,将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锁住,防止该装置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分离,以确保内部人员的安全。最后,内部人员可以打开安全锁11、14,然后推开该设备,从内部出来。权利要求1.一种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O),上承压壳 (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 (11) (14),安全带(12),挂钩(1 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较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置有气孔(9)、(15),壳体上设置有气孔(5),在下缓冲内壳(6) 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上承压壳C3)和下承压壳(7)的外面附有一层上缓冲外壳( 和下缓冲外壳(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在上承压壳C3)和下承压壳(7)的内部是上缓冲内壳⑷和下缓冲内壳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上缓冲外壳( 、下缓冲外壳(8)、 上承压壳( 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逃生床,涉及地震逃生装置领域。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有气孔(9)、(15),壳体上设有气孔(5),下缓冲内壳(6)中设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和挤压性能,能够很好地保护缓冲内壳中的人员安全,是一种较好的地震逃生装置。文档编号A47C19/00GK102258834SQ201010192830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余立厦, 吕前栋, 杨磊, 韩善灵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较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置有气孔(9)、(15),壳体上设置有气孔(5),在下缓冲内壳(6)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善灵杨磊余立厦吕前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