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53962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毫微球解决了普卢利沙星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该毫微球粒径在100nm以下,可以通过过滤除菌达到无菌目的,稳定性得到增加,延缓了体内循环降解速度,减少受过效应,提高了药效。普卢利沙星毫微球是由下述普卢利沙星、注射用油、乳化剂、助乳化剂、甘油、注射用水组成。各组分重量比例如下:普卢利沙星(0.2~1.5)∶注射用油(15~45)∶乳化剂(10~25)∶助乳化剂(10~25)∶甘油(8~13)∶注射用水(450~5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造领域,涉及普卢利沙星的一种新剂型,具体涉及一种普卢利沙星毫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普卢利沙星是由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治制果公司共同研制的第三代氟喹诺酮光谱抗菌药物,2002年10月8日在日本注册,同年12月6日上市。1.药理毒理普卢利沙星是噻丁啶喹啉羧酸衍生物匪394(AF3013)的脂溶性前体药物。NM441 口服后易自肠道吸收,并在体内水解为活性形式匪394而发挥广谱抗菌作用。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II和IV的活性,抑制细菌DNA合成,完成杀菌作用,不同于传统的杀菌模式,无其他类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本药物抗菌谱广,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显著疗效,对于绿脓杆菌的敏感性尤高,抗菌力超过其他沙星类, 也超过目前上市的其他抗生素药物。2.药代动力学普卢利沙星口服后,吸收的部位在小肠中上部,在肠管组织、门脉和肝脏中随水分分解,其活性代谢产物分布于全身组织,在前列腺、胆囊、生殖器、皮肤组织、耳鼻喉组织、眼组织、痰中普卢利沙星的浓度最高,在肝脏中代谢失活,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反复用药时未发现药物蓄积。血浆半衰期不受不同给药剂量的影响。3.适应症普卢利沙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包括耐药性不断增强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G—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引起的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外科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妇科及五官感染等。是针对铜假绿单胞菌最有效的口服抗菌剂。用法用量口服,通常成年人一次0.2g,一日2次。根据症状可适当调整剂量,但一次用量不得超过0.3g。对肺炎、慢性呼吸器官疾病的继发性感染患者,一次0.3g,一日2 次。4.不良反应因为普卢利沙星口服吸收后,主要是在小肠上部吸收,故基本上无如同其他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常见的肾机能恶化和横纹肌融解症,几乎无光毒性和神经毒性。只是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服用普卢利沙星少数不良反应有肠胃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嗜红细胞减少症、 肝脏GPT升高,程度轻微。5.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暂未发现明显禁忌症,如服药后有何不适反应,应暂停用药。6.药物相互作用NM441与牛奶同服会减少药物吸收,认为与牛奶中钙的影响有关;与茶碱合用时,会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NM441与铝制剂同服吸收也降低,但在口服NM441后1 2小时给予铝制剂则无影响;与丙磺舒合用,NM441 t1/2延长,AUC增加,尿中排泄率降至20% ;进食后服药的C-降低,T-延长,但AUC与几乎与空腹服药时相同。目前国内普卢利沙星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分散片,但此类药物不溶于水,为提高普卢利沙星的生物利用度,维持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制剂。毫微球技术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用于药物制剂的新工艺、新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囊而成药库型(reservoir type),也可使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骨架型(matrix type)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药物称微球(microsphere)。一般来说直径大小以以纳米(nm)计。这类药物载体可以包囊一种或多种药物,囊心物也可以包括阻滞剂、促进剂或磁性粒子。现临床已将微囊化应用于敏感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疫苗、酶、激素、肽类、甚至应用于活细胞而不引起活性损失或变性。毫微球(nanopaxticles. nanospheres)粒径从零点几微米到1 微米,适用于静脉注射。普卢利沙星作为噻丁啶喹啉羧酸衍生物匪394(AF3013)的脂溶性前体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有利于肺组织存留,减少肺循环灭活和血液清楚,有利于长时间循环,与常规制剂相比,药物经皮透过量增加,提高药效。克服了主药的化学及生理不稳定性,不但使体外稳定性得到增加,同时也延缓了体内循环降解速度,减少受过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微小粒径的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毫微球解决了普卢利沙星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该毫微球粒径在IOOnm以下,可以通过过滤除菌达到无菌目的,稳定性得到增加,延缓了体内循环降解速度,减少受过效应,提高了药效。普卢利沙星毫微球是由下述普卢利沙星、注射用油、乳化剂、助乳化剂、甘油、注射用水组成。各组分重量比例如下普卢利沙星(0.2 1.5)注射用油(15 45)乳化剂(10 邪)助乳化剂(10 邪)甘油(8 I3)注射用水G5O δΟΟ)。上所述的注射用油为中链油或大豆油,所述的乳化剂为卵磷脂或蛋黄卵磷脂,所述的助乳化剂为聚乙二醇十二羟基硬脂酸酯。一种普卢利沙星毫微球的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重量比分别取普卢利沙星、注射用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放入60°C左右的告诉勻浆机中混溶;然后加入含有所述重量比甘油的水,保温至65°C左右,以高转速搅拌成初乳,放入高温均质机中,在20 lOOMI^a压力下, 循环4 10次,形成均一的乳剂,调节PH至中性,制备成乳剂,冷却至室温,采用滤膜过滤, 先经过0. 45um滤膜,再0. 2um滤膜,达到灭菌的作用,再经脱气、放料、包装、即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效果及特征如下本专利技术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制剂,与常规注射液相比,具有更小的粒径,可以达到 IOOnm以下,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同时,按照药代动力学理论,IOOnm以下乳剂更有利于主要在靶向位置的分布,有利于肺组织存留,减少肺循环灭活和血液清楚,有利于长时间循环, 与常规制剂相比,药物经皮透过量增加,提高药效。克服了主药的化学及生理不稳定性,不但使体外稳定性得到增加,同时也延缓了体内循环降解速度,减少受过效应。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2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制剂粒度分布测定比较结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普卢利沙星的一种新剂型,具有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以下实施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处方普卢利沙星L3g中链油卵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羟基硬脂酸酯甘油40g 23g 23g 12.7g注射用水480g按照上述重量比分别取普卢利沙星、中链油、卵磷脂和聚乙二醇十二羟基硬脂酸酯放入60°C左右的告诉勻浆机中混溶;然后加入含有所述重量比甘油的水,保温至65°C左右,以高转速搅拌成初乳,放入高温均质机中,在20 lOOMI^a压力下,循环4 10次,形成均一的乳剂,调节PH至中性,制备成乳剂,冷却至室温,采用滤膜过滤,先经过0. 45um滤膜, 再0. 2um滤膜,达到灭菌的作用,再经脱气、放料、包装、即得。实施例2 处方普卢利沙星13S大豆油蛋黄卵磷脂聚乙二醇十二羟基硬脂酸酯甘油38g 25g 23g 12.7g注射用水480g 按照上述重量比分别取普卢利沙星、大豆油、蛋黄卵磷脂和聚乙二醇十二羟基硬脂酸酯放入60°C左右的告诉勻浆机中混溶;然后加入含有所述重量比甘油的水,保温至65°C左右,以高转速搅拌成初乳,放入高温均质机中,在20 lOOMI^a压力下,循环4 10次,形成均一的乳剂,调节PH至中性,制备成乳剂,冷却至室温,采用滤膜过滤,先经过 0. 45um滤膜,再0. 2um滤膜,达到灭菌的作用,再经脱气、放料、包装、即得。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制剂粒径测定对制成的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制剂进行粒度分布测定。光散射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卢利沙星毫微球,其特征是:该毫微球是以普卢利沙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制剂。该毫微球解决了普卢利沙星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该毫微球粒径在100nm以下,可以通过过滤除菌达到无菌目的,稳定性得到增加,延缓了体内循环降解速度,减少受过效应,提高了药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卓业汪磊文意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