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792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盖、控制板、强电接线盒、强电接线端子及弱电接线端子,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底盖、散热器、薄膜电容、驱动模块、驱动板及进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与散热器上,所述驱动模块的引脚伸入所述散热器内的水槽中,所述控制板与驱动板经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设有控制隔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驱动模块的引脚直接伸入散热器内的水槽中,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效果,并在控制板与驱动板之间增设控制隔离板,有效的防止了相互干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变器,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用逆变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机动车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机动车用逆变器是一种常用的车载用电器,逆变器一种用于把直流电能(如电池、蓄电瓶)转变为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的装置,机动车上的逆变器利用蓄电池作为电源,将其逆变为供车上其它电器使用的交流电。目前普遍使用的逆变器的外形多为长方体,主要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强电接线端子、弱点接线端子、散热器、驱动模块、驱动板、控制板等其它组件安设上、下壳体内部。驱动模块在逆变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现有的驱动模块散热方式是将驱动模块直接放在散热器上,通过散热器将驱动模块发出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内部的水槽中,这种通过散热器间接将热量传递到水中的散热效果不佳, 而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导致逆变器的烧毁;另外,控制板与驱动板之间没有设置隔离措施,导致控制板与驱动板在工作时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通过对结构的改进,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且抗干扰能力增强。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逆变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盖、控制板、强电接线盒、强电接线端子及弱电接线端子,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底盖、散热器、薄膜电容、驱动模块、驱动板及进出水管,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散热器上,所述驱动模块的引脚伸入所述散热器内的水槽中,所述控制板与驱动板经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设有控制隔离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逆变器包括上、下壳体,两者之间经过螺栓螺纹连接,上壳体内有上盖、控制板、强电接线盒、强电接线端子及弱电接线端子,下壳体内设有底盖、散热器、薄膜电容、驱动模块、驱动板及进出水管,驱动模块为驱动车载电机的功率模块,发热量大。本结构中将驱动模块设置于散热器上,驱动模块的引脚直接伸入散热器内的水槽中,驱动模块的热量从而可以直接传递到水中,无须通过散热器间接传递,较之以往的散热方式散热效果更加明显,控制板与驱动板之间经过导线连接,两者之间加入控制隔离板,有效的防止了两者之间工作时相互干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强电接线端子及弱电接线端子分别固定设置于上盖上, 所述强电接线端子及弱电接线端子与上盖的连接处分别设有0型圈。所述0型圈的设置, 可以起到防水密封的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散热硅胶层及0型圈。所述散热硅胶层及0型圈的设置,能起到防水散热效果。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将驱动模块的引脚直接伸入散热器内的水槽中,驱动模块散发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水中,提高了散热效果,在控制板与驱动板之间增设控制隔离板,有效的防止了两者工作时相互干扰,提高了逆变器抗干扰能力;2.本技术无须对现在逆变器结构进行大规模改变,易于实现;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其中1、上盖;2、控制板;3、强电接线盒;4、强电接线端子;5、弱电接线端子;6、 底盖;7、散热器;8、薄膜电容;9、驱动模块;10、驱动板;11、进出水管;12、控制隔离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逆变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散热硅胶层及O型圈,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盖1、控制板2、强电接线盒3、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底盖6、散热器7、薄膜电容 8、驱动模块9、驱动板10及进出水管11,所述驱动模块9设置于散热器7上,所述驱动模块 9的引脚伸入所述散热器7内的水槽中,所述控制板2与驱动板10经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设有控制隔离板12,所述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分别固定设置于上盖1上,所述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与上盖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0型圈。本结构中,散热器7安装在底盖6上,和底盖6集成为一个整体,将驱动模块9用螺栓固定在散热器7上,中间可以增设0型圈,将薄膜电容8和驱动模块9用螺栓固定,将驱动板10固定在驱动模块9上,驱动模块9的引脚直接伸入散热器7内的水槽中;上盖1 和强电接线盒3可集成为一个整体,将控制板2与控制隔离板12 —并用螺栓固定在上盖1 上,将弱电接线端子5和强电接线端子4固定在上盖1上,连接处需要加0型圈,用螺丝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在一起,并用上下盖的合力加固薄膜电容,上下壳体中间接合处需要散热硅胶和0型圈,起到防水散热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逆变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盖(1)、控制板 O)、强电接线盒(3)、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底盖(6)、 散热器(7)、薄膜电容(8)、驱动模块(9)、驱动板(10)及进出水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9)设置于散热器(7)上,所述驱动模块(9)的引脚伸入所述散热器(7)内的水槽中,所述控制板O)与驱动板(10)经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设有控制隔离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分别固定设置于上盖(1)上,所述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与上盖(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0型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散热硅胶层及0型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盖、控制板、强电接线盒、强电接线端子及弱电接线端子,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底盖、散热器、薄膜电容、驱动模块、驱动板及进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与散热器上,所述驱动模块的引脚伸入所述散热器内的水槽中,所述控制板与驱动板经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设有控制隔离板。本技术通过将驱动模块的引脚直接伸入散热器内的水槽中,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效果,并在控制板与驱动板之间增设控制隔离板,有效的防止了相互干扰。文档编号H02M7/42GK202068340SQ20112017005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华胜, 孙建, 杨后跃 申请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盖(1)、控制板(2)、强电接线盒(3)、强电接线端子(4)及弱电接线端子(5),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底盖(6)、散热器(7)、薄膜电容(8)、驱动模块(9)、驱动板(10)及进出水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9)设置于散热器(7)上,所述驱动模块(9)的引脚伸入所述散热器(7)内的水槽中,所述控制板(2)与驱动板(10)经导线连接,两者之间设有控制隔离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胜杨后跃孙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