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769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剂学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由一种化学药物和一种中药提取物组成,具体的说,由一种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肉桂提取物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良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良反应低,比单纯使用化学药物更安全可靠,并可降低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一种格列奈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此药物组合物的药剂学应用,以及在治疗糖尿病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 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自1980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至今,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当时的不足增加到10%左右,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流行状况的特点之一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 6%,其他类型糖尿病占0. %。2型糖尿病的是多基因遗传背景在多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并存的疾病,病程进展缓慢或反复加重,中晚期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并发症,多数患者在早中期可用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有些人终生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而生存,但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中后期仍需给予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才能控制血糖。按照病因和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的特征为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伴高免疫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对外源性胰岛素反应正常,而内源性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指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尤指组织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作用的抵抗, 进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和生理改变,成为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是指胰岛素β细胞受到葡萄糖兴奋后不能像正常胰岛β细胞那样产生正常的脉冲式分泌。糖尿病若久治不愈,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发生急、慢性并发症,波及全身各个器官、 组织,危害极大。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其中心血管疾病、 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多种感染微、循环障碍等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几率是沈%,外周神经疾病的几率是17.8%,眼部疾病是14.8%,肾脏病的几率是10.6%。心脑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和合并症,“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在国内外达成广泛的共识。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所致的心肌广泛局灶性坏死,出现亚临床的新功能异常,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重症患者甚至猝死。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机制有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肌细胞钙运转缺陷、心肌间质纤维化、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和心脏自主神3经病变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临床上最常累及的有股神经、坐骨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其发病机理近年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代谢紊乱、血管障碍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尤以微血管病变及组织缺氧为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致血黏度及凝血因子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和血小板功能亢进,使血流失畅而影响微循环灌注。本病发病程度与血糖的控制密切相关。糖尿病眼病是当今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非视网膜眼部并发症。DR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DR的病理改变与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H(C)活性的增加、终末糖化产物(AGE)增加、氨基己糖 (己糖胺)途径激活等有害糖代谢途径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1(IGF21)、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等新生血管生成的相关细胞因子异常以及高血糖记忆等相关。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多出现肾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糖尿病性蛋白尿,病情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其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勻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间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DN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增厚等。糖尿病目前仍无根治药物,临床所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的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减少葡萄糖肠道内吸收速度的药物 (α -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服药后可以立即进餐,在餐后1小时血糖高峰时,刺激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该药作用时间短,当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后,该药的作用已基本消失,此时胰岛素分泌的量也相应减少,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格列奈类药物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近似生理性分泌,对减少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避免过高的高胰岛素血症)、控制餐后血糖都有良好的作用。化学药物的降糖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易出现不良反应,诱发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在控制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及加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采用化学药物与中药结合治疗,一方面可以迅速起效,另一方面可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降低其的副作用,而且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I^resl的干燥树皮,最早记载源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的药用史,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等功效,多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肉桂是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的植物材料,既在民间作为食用香料广泛使用,又在中医临床上作为药品使用。肉桂所含化学成分有肉桂油、多酚、有机酸、鞣质、多糖、肉桂苷、桂皮苷、留体、木质素等。国外一些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肉桂提取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 在小鼠和人体身上均取得了成功,而且国外患者多用肉桂粉或者肉桂提取物作为辅助降糖药物服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多项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肉桂在降血糖的同时还能降低血脂,提示肉桂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其药理学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保护、刺激胰岛B细胞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2.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3.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4.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本专利技术将治疗剂量的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肉桂提取物按一定比例制备成复方药物组合物,经过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物组合物降糖效果明显,对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药物组合可有效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种有效剂量的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一种中药提取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平王红霞赵伟李化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聚星康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