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59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其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本体设有一开口,使容置空间得经由开口而与本体外部相通,本体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端,且第二连接端相对于该第一连接端弯折而具有一转折角度,并于本体设有一以上之第一接合部;一侧板,具有一以上之第二接合部,第二接合部与第一接合部相互对应并得进行一接合之动作,以使侧板得装设于本体之开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其具有快速组装之功效,当操作者欲对该转折传动结构进行调整或更换时,可相当简单及容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模型直升机之尾旋翼传动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尾管转折传 动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之模型直升机,如图6所示,其主要由一机身1、 一主旋翼组2、 一尾 管3以及一尾旋翼组4所构成,其中于该机身1中具有一传动机构5,该传动机 构5是用以驱动该主旋翼组2进行运转,且该传动机构5设有一传动皮带6,该 传动皮带6经由该尾管3而与该尾旋翼组4连结,藉此当该主旋翼组2受该驱动 机构5驱动而开始运转时,即可经由该传动皮带6而连动该尾旋翼组4同步运转; 然而此种模型直升机由于该主旋翼组2与该尾旋翼组4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因 此该模型直升机于飞行时,由于该主旋翼组2与该尾旋翼组4所产生之推力并不 平均,因此将造成模型直升机于飞行时机身一定会有偏摆之情形产生。而为改进上述模型直升机于飞行时机身会产生偏摆之情形,因此专业之模型 直升机玩家,会自行对该模型直升机之尾旋翼部份进行改装,而于该直升机尾管 上装设一往上翘起之尾座,再将该尾旋翼组装设于该尾座上,以使该尾旋翼组与 该主旋翼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藉此由该尾旋翼组所产生之推力即可与该主旋翼 组所产生之扭力相互抵销,而使模型直升机于飞行时其机身不会发生偏摆;然而 此种自行改装的方式,由于该尾座是使用一左、右盖板所接合组成,因此在组装 时并无法先行予以固定,将造成组装上的困难度,且若欲对该尾座内之传动结构 进行调整或替换零件,当操作者将该尾座分解开时,于尾座内之传动结构亦会跟 着垂下并分解,而使操作者于调整上相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其具有快速组装之功效, 当操作者欲对该转折传动结构进行调整或更换时,可相当简单及容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尾管转折传动结构, 用以装设于一模型直升机之尾管上,其特征在于,该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包含有 一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于该容置空间中设有一以上之固定座,该固定 座供一传动件装设,该本体设有一开口,使该容置空间得经由该开口而与本体外 部相通,该本体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端,该各连接端 分别与该容置空间及该本体外部相通,且该第二连接端相对于该第一连接端弯折 而具有一转折角度,并于该本体设有一以上之第一接合部; 一侧板,具有一以上之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相互对应并得进行一相互接合之动 作,以使该侧板得装设午该本体之开口上。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尾管转折传动结构,于安装时直接将该本 体之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分别接设于该尾管与该尾旋翼组之杆身上,于组装 上相当快速且容易;又,由于该等传动件装设于该本体之固定座之上,因此在拆 开该侧板时该等传动件并不会自行脱落,而当欲对该转折传动结构之内部零件进 行调整或更换时,仅需将该侧板由该本体之开口处拆下,即可对该本体容置空间 内之传动皮带及传动件进行组装或调整,于使用上相当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组装于模型直升机上时之示意图图6为习用模型直升机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l、图2、图3、图4、图5,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 用之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之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尾管转折传动结构,以其一端接设于一模型直升机50 之尾管51上,再以其另一端接设于一尾旋翼组61之杆身62上,而该尾管转折 传动结构IO主要由一本体11及一侧板21所组成,其中该本体ll,系为一中空壳体结构,于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2,且于该容 置空间12中凸设有二固定座13,该固定座13分别用以供一传动件14 (于本实 施例中为一滑轮结构)所装设,该本体11上开设有一开口 15,使该本体11之 容置空间12得经由该开口 15而与本体11之外部空间相通,且该本体11 一端具 有一第一连接端16,该第一连接端16呈一管状,而可使该本体11之容置空间 12与该本体11 一端之外部空间相通,该本体11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连接端17, 该第二连接端17同样为一管状,而使该本体11之容置空间12得与该本体11另 一端之外部空间相通,且该第二连接端17相对于该第一连接端16弯折而具有一 转折角度a,并于该本体11之容置空间12'中设有三个第一接合部18,且该各 第一接合部18上分别具有一螺孔19;该侧板21,其外形与该本体11之开口 15相对应,以使该侧板21恰可盖合 于该本体11之开口 15上,且该侧板21具有三个第二接合部22,该各第二接合 部22分别与该各第一接合部18相互对应,而该各第二接合部22分别具有一通孔24,该各第一接合部18与该各第二接合部22相互对合后,藉由一螺丝26穿 设于该通孔24与该螺孔19中并予以锁合固定,以使该侧板21得装设于该本体 11之开口 15上。接着请继续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之尾管转折传动结构, 是以该第一连接端16套接于一直升机尾管51上,而该第二连接端17用以套接 于一尾旋翼组61之杆身62上,其中于该模型直升机尾管51中具有一旋翼传动 皮带52,该传动皮带52可受直升机主旋翼组71带动而同步运转,其中该传动 皮带52先穿过该本体11之第一连接端16而进入该本体11之容置空间12中, 该传动皮带52在勾绕于该等滑轮14上并受该等滑轮14导向后,复由该第二连 接端17导出于该本体11外部,最后该传动皮带52再与该尾旋翼组61相互连结, 而完成整个传动结构之连结。并藉该第二连接端17相对于该第一连接端16具有该转折角度a ,因此当该 传动皮带52经由该尾管51而进入本技术之尾管转折传动结构10时,该传 动皮带52受该等滑轮14之导引,而使该传动皮带52得往上转折并由该第二连 接端17穿出,然后该传动皮带52再与该尾旋翼组61连结,藉此即可使该尾旋 翼组61与模型直升机之主旋翼组71得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5所示),并进 而改善模型直升机于飞行中之机身偏摆情形;藉由上述本技术之尾管转折传 动结构,于安装时直接将该本体11之第一连接端16与第二连接端17分别接设 于该尾管51与该尾旋翼组61之杆身62上,于组装上相当快速且容易;又,由 于该等传动件14装设于该本体11之固定座13之上,因此在拆开该侧板21时该 等传动件14并不会自行脱落,而当欲对该转折传动结构IO之内部零件进行调整 或更换时,仅需将该侧板21由该本体11之开口 15处拆下,即可对该本体11容 置空间12内之传动皮带52及传动件14进行组装或调整,于使用上相当方便。然于此必须特别提出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之传动件14为滑轮结构, 惟,只要能使该传动皮带52进行转折且不影响该传动皮带52运转之传动件14 皆为本技术之等效实施例;再者,该本体11之第一接合部18与该侧板21 之第二接合部22亦不局限于使用螺锁之方式固定,举凡如卡掣或以其他固定方 式来对接该本体11及该侧板21,亦皆为本技术之等效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尾管转折传动结构,用以装设于一模型直升机之尾管上,其特征在于,该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包含有一本体,内部具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管转折传动结构,用以装设于一模型直升机之尾管上,其特征在于,该尾管转折传动结构包含有:    一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于该容置空间中设有一以上之固定座,该固定座供一传动件装设,该本体设有一开口,使该容置空间得经由该开口而与本体外部相通,该本体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接端,该各连接端分别与该容置空间及该本体外部相通,且该第二连接端相对于该第一连接端弯折而具有一转折角度,并于该本体设有一以上之第一接合部;    一侧板,具有一以上之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相互对应并得进行一相互接合之动作,以使该侧板得装设于该本体之开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春霖
申请(专利权)人:雷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