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3508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两挡板之间等距设有辐条,辐条的外侧包裹活动丝网,两个挡板的表面均设有料口,料口与拉盖合页连接;两个挡板的表面还分别设有手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果好,操作便捷、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蛤类壳肉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蛤类壳肉分离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人工和机械加工,一些海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大型的蛤类壳肉分离设备,其价格昂贵,制作成本高,对于家庭、酒店等大型的蛤类壳肉分离装置很不适用。现在,家庭或酒店等在对进行蛤类的壳肉分离时,基本采用人工分离,采取人工方式不仅需大量的体力劳动,浪费时间,而且蛤肉易碎,导致蛤肉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生产效果好,操作便捷、制作成本低的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本技术主要包括挡板、辐条、丝网以及手架,其中挡板为两个,并两挡板为圆形片状板,两挡板之间等距设有若干根辐条,所述辐条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在辐条的外侧包裹活动丝网,所述丝网的内侧为辐条相连,丝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上述两个挡板的表面均设有通孔,即料口,并料口与拉盖合页连接;上述两个挡板的表面还分别设有手架,所述手架为一端开口的长方形框架,其开口端与挡板相连。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根据蛤类原料的大小,选择网眼大小不同的丝网,将蛤类原料由挡板表面的料口注入,关上拉盖,两只手握住手架,上下来回抖动,蛤类原料由于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碰撞,实现壳肉分离,壳肉分离后,蛤肉从丝网的网眼落下,统一收集即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适用于家庭或者酒店等加工量少的场所。2、生产效果好,操作便捷。3、制作成本低,有利于大批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一种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的立体示意简图中,两个圆形片状挡板1之间等距设有四根辐条2,辐条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在辐条的外侧包裹活动丝网3,丝网的内侧为辐条相连,丝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 两个挡板的表面均设有通孔,即料口 4,并料口与拉盖5合页连接;两个挡板的表面还分别设有手架6,手架为一端开口的长方形框架,其开口端与挡板相连。权利要求1. 一种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包括挡板、辐条、丝网以及手架,其特征是挡板为两个, 并两挡板为圆形片状板,两挡板之间等距设有辐条,辐条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 辐条的外侧包裹活动丝网,丝网的内侧为辐条相连,丝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两个挡板的表面均设有通孔,即料口,并料口与拉盖合页连接;两个挡板的表面还分别设有手架,手架为一端开口的长方形框架,其开口端与挡板相连。专利摘要一种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两挡板之间等距设有辐条,辐条的外侧包裹活动丝网,两个挡板的表面均设有料口,料口与拉盖合页连接;两个挡板的表面还分别设有手架。本技术具有生产效果好,操作便捷、制作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A22C29/04GK202068884SQ20112010703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刘旭升 申请人:大连先先食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小型蛤类壳肉分离器,包括挡板、辐条、丝网以及手架,其特征是:挡板为两个,并两挡板为圆形片状板,两挡板之间等距设有辐条,辐条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辐条的外侧包裹活动丝网,丝网的内侧为辐条相连,丝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挡板的外侧相连;两个挡板的表面均设有通孔,即料口,并料口与拉盖合页连接;两个挡板的表面还分别设有手架,手架为一端开口的长方形框架,其开口端与挡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先先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