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旭专利>正文

制作大泡泡的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03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制作大泡泡的玩具,柔性带(1)或柔性圈(2)或柔性网格(3)上有至少两个连结点,其中一连结点位于杆(4)的一端,其它连结点位于与杆(4)滑动配合的滑动件(5)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玩具有关,尤其与大泡泡形成器有关。
技术介绍
已有的大泡泡形成器如中国专利CN2650834Y和CN1246382A公开的大泡泡形成器,它们都有用来形成泡泡的刚性沾液圈,为制作大泡泡较简单易行的器具。上述两种形成器虽然刚性的沾液圈可以折叠,便于携带,但折叠后还是有较大的体积,特别是制作更大的泡泡就显示存在局限。其一,刚性可折叠沾液圈本身有一定体积,其尺寸大小限制了制作泡泡的大小;其二,把刚性沾液圈放入盛泡泡液的容器中沾液,盛泡泡液的容器的尺寸必须满足刚性沾液圈的尺寸大小,要求容器也必须是刚性和有一定体积。因此,上述形成器仍然给操作者一些负担,不能制很大泡泡,操作也不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制作很大的泡泡的玩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制作大泡泡的玩具,柔性带1或柔性圈2或柔性网格3上有至少两个连结点,其中一连结点位于杆4的一端,其它连结点位于与杆4滑动配合的滑动件5上。柔性带1为扁平织带或有孔扁平织带或绳或链或带齿绳,柔性圈2为上述柔性带1两端连接而成的封闭圈,网格3为上述柔性带1编结成的网格。柔性带1或柔性圈2或柔性网格3上有垂重环6。杆4的端部有阻挡件7、10。滑动件5为套管,其壁上有柔性带穿过的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只需一根刚性杆和一柔性带或柔性圈或柔性网格即可。操作者可将柔性件收拢放入一个杯子或其它盛装泡泡溶液的小型容器中,无需大容器就可制作大型的大泡泡。本技术操作容易,控制精确。大泡泡容易形成,并异常稳定,可持续释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柔性带的结构图之一。图6为柔性带的结构图之二。图7为柔性带的结构图之三。图8为柔性带的结构图之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刚性杆4可以是木质、金属、塑料材料制成。垂重环6是硬质塑料环或金属环。柔性带1可如图5所示是扁形、间隔有空格的柔性织带,也可如图6所示是柔性链形带,也可如图7所示是扁平柔性织带,也可如图8所示是一根外部带齿或螺纹形的柔性绳。当柔性带1侵入容器8中被泡泡液9浸透后取出,皂性薄膜M填满柔性带的全部孔腔、间隙和网格,形成蓄液小空间,而因液体表面张力作用,附着在整个柔性织带上的皂性外包膜W会联合蓄液小空间中的泡泡液在空气外力作用下持续扩张,从而形成泡泡。柔性带也可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柔性带1的一端固定在刚性杆4的端部的阻挡件10上,另一端穿过垂重环6固定在滑环5上,滑环5可在刚性杆4上滑动,刚性杆4另一端部有阻挡件7。操作者先将滑环5靠近阻挡件10,将收拢的柔性带1浸入容器8中的泡泡液9内,当柔性带被泡泡液浸湿后,垂直提起,让多余的泡泡液滴回容器中,然后慢慢拉回滑环5,在柔性带1与刚性杆4围成的范围内形成泡泡液的薄膜,操作者沿薄膜的近乎垂直方向挥动刚性杆4,泡泡薄膜扩展形成大泡泡脱离刚性杆和柔性带。实施例2 将柔性带1两端连接形成封闭圈就制成柔性圈2。柔性圈2的一连接点位于阻挡件10上,另一端连接点位于滑动套5上。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将柔性带1编结成网格3,网格3的一连接点位于阻挡件10上,另一连接点位于滑动套5上。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作大泡泡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柔性带(1)或柔性圈(2)或柔性网格(3)上有至少两个连结点,其中一连结点位于杆(4)的一端,其余连结点位于与杆(4)滑动配合的滑动件(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制作大泡泡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柔性带(1)或柔性圈(2)或柔性网格(3)上有至少两个连结点,其中一连结点位于杆(4)的一端,其余连结点位于与杆(4)滑动配合的滑动件(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柔性带(1)为扁平织带或有孔扁平织带或绳或链或带齿绳,柔性圈(2)为上述柔性带(1)两端连接而成的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张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