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击穿尼龙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5322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击穿尼龙管路,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4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的4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产品的放电次数,降低尼龙管被击穿风险。(*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尼龙管路,尤其涉及该尼龙管路的结构。
技术介绍
尼龙管凭借良好的机械性、耐油性和低价格等优点越来越多被汽车制造厂在燃油系统中使用。但是普通尼龙管内层为普通尼龙12(表面电阻为10的11 14次方ohm/ sq),汽油在管体内流动,与尼龙12材料发生高速摩擦。摩擦产生静电,由于尼龙12属于绝缘体,因此静电产生积聚导致该区域电势变强。累积一定强度的电势后会发生静电释放,多次的释放可能导致尼龙管被击穿,最终可能导致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击穿尼龙管路,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4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的4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产品的放电次数,降低尼龙管被击穿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可见本技术包括本体1 ;所述的本体1由4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的4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电的尼龙12 11、第一层尼龙12 12,聚偏氟乙烯13以及第二层尼龙12 14。所述的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的厚度分别占总厚度百分比为10%、30%、20%以及40%。本技术中内层为导电尼龙12 (市售产品),本层厚度为总厚度的10%,主要功能为静电释放层。该材料为尼龙12内增加一定比例的碳粉实现材料电阻值的下降。同时该材料需要经过低温抗冲、耐热、耐光及增塑等方面的改性,改性可增加管路总成的机械性能。第二层为PA12(市售产品)。本层厚度为总厚度的30%,主要功能为机械增强层。 该材料需要经过低温抗冲、耐热、耐光及增塑等方面的改性,用于提高产品机械性能。同时该材料需要额外的改性,用来解决与第三层的粘结问题。3第三层为聚偏氟乙烯,本层厚度为总厚度的20%。聚偏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及阻隔型。本处使用聚偏氟乙烯可良好的阻隔燃油或者甲醇从尼龙管壁处渗出。同时聚偏氟乙烯机械性能好及耐高温,使用聚偏氟乙烯的多层管可用于发动机舱等高温区而不会导致多层管分层。第四层材料同第二层,本层厚度为总厚度的40%。本技术通过内层导电尼龙 12的加入,使尼龙管的导电性大大提高,内表面电阻值可达10的3 4次方ohm/sq。该阻值产品可以称为半导体,通过快插接头等产品的链接可以将摩擦产生的静电输送到车身。 如总成无法实现导电通路,本产品的电荷负荷能力也比传统尼龙管的大大增加,因此可以减少产品的放电次数,降低尼龙管被击穿风险。权利要求1.一种防击穿尼龙管路,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由4层结构复合而成; 所述的4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击穿尼龙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的厚度分别占总厚度百分比为10^^30^^20%以及 4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击穿尼龙管路,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4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的4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产品的放电次数,降低尼龙管被击穿风险。文档编号F16L11/127GK202074147SQ20112011763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王瑾, 薛长鸣 申请人: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击穿尼龙管路,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由4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的4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电的尼龙12、第一层尼龙12,聚偏氟乙烯以及第二层尼龙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长鸣王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