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及触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167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和一种触摸设备,所述触摸屏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其包括下透明基板、下公共电极、上透明基板、上公共电极、封框胶,所述下公共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触摸屏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场电极、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所述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所述上公共电极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电场电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感应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由于直接将触摸屏做到了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上,不需要额外的ITO层和额外的透明基板,减小了模组厚度,简化了生产制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光透过率,并使产品的质量更容易控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触摸
,具体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摸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不再满足于诸如使用鼠标键盘等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尤其是触摸手机、触摸式查询系统的出现,更加快了触摸时代的到来。通过在显示设备前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TP,全称Touch Panel),人们可以以触摸的方式对显示的内容进行确认,还可进行进一步的操作。目前,触摸屏按照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表面声波式和红外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因其穿透率高、色彩真实、抗干扰能力强而被广泛地采用。电容式触摸屏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表面式电容触摸屏(Surface Capacitive Touch)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两种。其中,表面式电容触摸屏是在面板上建立一个均勻的电场,并在面板的四个角落各设置一个感应电极,当手指触摸面板表面时,就会有一定量的电荷转移到人体,为了恢复这些电荷的损失,电荷将从位于四个角落的感应电极补充进来,各个感应电极所补充的电荷量与该感应电极距接触点的距离成正比,因此,通过对四个感应电极的电荷转移(电流)的检测和计算,就可得出触摸点的位置。而投射式电容触摸屏是在面板上刻蚀相互垂直的两组电极,由两组电极的重叠区域形成节点电容。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电容相比,表面式电容触摸屏虽难以实现多点触摸, 但却具有成本低、良率高、寿命长等优点。现有的表面式电容触摸屏通常是通过分别制作液晶屏(LCD)和触摸屏,然后将二者进行对位贴合而制成的,这样带来的问题是成本高且模组较厚。虽然现在已有一些关于一体化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研究,但它们普遍工艺复杂,良率也很低,需要在现有的 TFT-LCD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的基础上做较大的修改和制程变动,并增加ITO (氧化铟锡)薄膜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及触摸设备,其能够在现有的TFT-LCD产品上直接产生触摸感应,不需要进行触摸屏与液晶屏的对位贴合,不需要增加额外的ITO层和额外的透明基板,减小了模组的厚度,简化了生产制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质量更加容易控制,并且提高了触摸屏的光透过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包括下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下透明基板上的下公共电极、上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的上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透明基板与所述上透明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所述下公共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所述触摸屏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场电极、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所述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所述上公共电极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电场电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感应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场电极包括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感应电极的数量为四个, 所述四个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的四个角落,所述上公共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连接,所述四个感应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封框胶上开有多个孔,所述孔中填有银点胶,所述上公共电极通过所述银点胶与所述下公共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上公共电极通过导电隔垫物与所述下公共电极电连接。其中,在所述下透明基板上设置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下公共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下透明基板上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下透明板上的信号线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下透明基板上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下透明基板上的信号线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封框胶上开有多个孔,所述孔中填有银点胶,所述感应电极通过所述银点胶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封框胶上开有多个孔,所述孔中填有银点胶,所述感应电极通过所述银点胶与所述下透明基板上的信号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电场电极呈长条形。其中,所述电场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形成为一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摸设备,包括上述触摸屏。由于在上透明基板上直接形成了电场电极和感应电极,即直接将触摸屏做到了 TFT-LCD上,因而减少了一片透明基板,简化了生产制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触摸屏的光透过率,有效减小了模组厚度。此外,由于不需要进行触摸屏与液晶屏的对位贴合, 产品的质量更容易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上玻璃基板的走线及元件布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下玻璃基板的走线及元件布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示意性俯视透视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摸屏的示意性俯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触摸屏及显示设备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摸屏100。其中图1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玻璃基板的走线及元件布置示意图,图3为下玻璃基板的走线及元件布置示意图,图4为整体示出上、下玻璃基板的走线及元件布置的俯视透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触摸屏100包括常规的TFT-IXD,如图1所示,其最底部为下偏振片8,下偏振片8的上方为下玻璃基板7,下玻璃基板7的上方为下透明电极6 (即像素电极),下透明电极6上间隔地分布有TFT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未示出),下透明电极6上还形成有下公共电极12,下透明电极6上方为液晶层5,液晶层5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将液晶围住以避免其漏出的封框胶11,液晶层5上方为上透明电极4,上透明电极4的上方为彩膜 3 (对于黑白液晶屏则不设彩膜),彩膜3的上方为上玻璃基板2,上玻璃基板2的上方为上偏振片1。以上所述即常规的TFT-LCD面板的结构,为表述方便,部分部件未进行文字描述或在附图中示出。并且,所述常规的TFT-LCD其实亦可不包括上偏振片1和下偏振片8 ;所述的上玻璃基板2以及下玻璃基板7亦并非限定于玻璃基板,其他透明基板亦可实现,比如透明的塑料基板。其中,液晶层之上的部分(不包括上偏振片)称为上基板(即彩膜基板),液晶层之下的部分(不包括下偏振片)称为下基板(即阵列基板)。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是导通的。本实施例中,实现导通的方式可以为在封框胶 11上开有多个纵向孔,下公共电极12 (即阵列基板公共电极)通过纵向孔内的银点胶14导通至上玻璃基板2或彩膜3,并与上玻璃基板2的上公共电极10 (即彩膜基板公共电极)相连接。并且,实现上下基板的公共电极导通的方式也可以为在上下基板间设置导电的隔垫物,通过导电的隔垫物来实现上下基板公共电极的导通;还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屏,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屏包括下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下透明基板上的下公共电极、上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的上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透明基板与所述上透明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所述下公共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包括:至少两个电场电极、至少两个感应电极,所述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所述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透明基板上,所述上公共电极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电场电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感应电极与所述上公共电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李天马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