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峡谷型水库的异重流模型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3149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峡谷型水库的异重流模型试验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1/02。该试验方法在模型两岸设置轨道,在模型上设置能够沿轨道上下游移动的采样桥,在采样桥上的探杆上集成安装了由取样管和铜管组成的取样装置,取样管与负压装置连通,负压装置包括水环泵、储气罐和抽压管。通过负压装置和安装在不同水深部位的取样管,可以非常方便及时地对多个断面、不同水深取样,提高了取样的效率和含沙量样本的有效性,增加了试验数据的数据量,提高了试验精度,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特别涉及,属于水利工程
,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 1/02。
技术介绍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互相接触,其重度有一定的但是较小的差异,如果其中一种流体沿着交界面的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这种流动称为异重流。异重流是挟沙水流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它通常出现在水库、盲肠河段、挖入式河港和船间引航道等处,对这些地方的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有重要影响。水库上游来的浑水,在水库的某处潜入库底,有的运行百余公里到达坝前,而表层库水却清澈不浑,这是挟沙浑水所形成的水库异重流。在水库运作中,由于异重流的发生不易发现,如果异重流已到达坝前而未及时发现并开启孔口排沙,大量浑水在坝前停留,引起泥沙沉积在坝前,库容会很快缩小。但是,如果摸清了水库异重流的发生和运行规律,在多沙河流上修建蓄水库和水电站时,设置底孔,合理运用在库底运动的浑水异重流可把泥沙排走,减少水库淤积。由于每个水库的水沙、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不同,因此,必须通过精确的水库异重流模型试验,准确模拟各种边界条件下异重流的发生和运行情况,摸清水库异重流的发生和运行规律,利用异重流减少水库淤积。甚至可以根据其发生及运行规律人工塑造异重流,以排泄水库淤积的泥沙,延长水库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河道模型或者河道型水库模型水深比较浅,试验时利用取样勺直接取样,盛入比重瓶,利用电子天平快速称量,输入电脑进行实时计算,获得各取样点实时含沙量数值。该值实际为取样点处平均含沙量数值。但是,我国的山区水库大部分是峡谷型水库,库区边坡非常陡,其水工模型经过变态处理后,边坡变得更加陡峻,大部分库段的边坡都在70°以上,部分库段甚至接近90°, 使得各断面含沙量要素取样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发生异重流的时段,水库内存在蓄水体,清水水深较大,异重流潜入后, 在清水下层运行,各断面含沙量要素取样异常困难,传统的含沙量取样方法不能取样。异重流测验的难度高,时间紧,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够施测或施测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异重流试验结果的精度。为了保证取样精度,需要根据水流不同流态,缓慢或者快速进行采样,在大水深、 高含沙量的水库中进行异重流取样,大大地增加模型试验的工作量和难度。针对上述情况,开发适用于峡谷型水库异重流模型试验的方法,成为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小浪底库区模型试验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在模型的制作与试验过程中,总结多年模型试验工作经验,通过多次摸索尝试,结合新型的模型含沙量取样设备,专利技术了适用于峡谷型水库异重流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并在小浪底水库实体模型上得到广泛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峡谷型水库异重流模型试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根据实测资料,选用合适的几何比尺水平比尺300,垂直比尺60,建立水库物理模型;(2)在模型的两岸,分别固定设置一条轨道,两条所述轨道的走向分别与两岸的走向一致;根据模型计划测量的断面数量,设置多个横跨模型两岸的采样桥,采样桥宽度为 0. 5-1. 5米;在所述采样桥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导轨,在所述采样桥的两端设置有滑动装置, 所述滑动装置能够同时沿着所述轨道(1)和采样桥( 两侧的导轨滑动;(3)在所述采样桥上游侧的导轨上安装有一根金属探杆,所述探杆与所述导轨连接处设有水平和垂直调整螺栓,利用所述水平调整螺栓,使所述探杆沿着所述导轨水平移动,利用所述垂直调整螺栓,使所述探杆垂直移动;在所述探杆上固定安装有触底板,所述触底板与探杆垂直;(4)在所述探杆上安装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1根辅助水尺和4根取样管; 所述辅助水尺固定在所述探杆上,用于测量水深;4根所述的取样管为软性胶管,绑定在所述探杆上,每根所述取样管的进水端安装有铜管,4根铜管的入水口朝向水库上游来水方向,且每根铜管在探杆上的高度位置不同,用于在不同的水深留取水样;4根取样管的另一端延伸到模型墙体的外侧,在取水管出水端安装有取样控制阀门,用于开始或停止取样;取水管出水端的高程应当低于所述铜管的高程;(5)在水库模型的外部设置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由水环真空泵、储气罐、抽压管和抽样桶组成,水环真空泵连接储气罐,储气罐连接抽压管,抽压管包括抽压干管和抽压支管,抽压干管和抽压支管通过三通连接,抽压干管布设在模型墙体的外侧,抽压支管布设在临近取样管出水端的地方,抽压支管进口端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抽样桶的上部设有2 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通过软性胶管与所述抽压支管的出口端连通,另一个接口安装有与所述抽样管出水端匹配的插接头;在临近取样管出水端的模型墙体外侧安装1个接水槽, 所述接水槽和所述抽样桶的底部均与排弃水管连通,用于排泄取水管的弃水;(6)设置弃水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一台清水泵和抽水管,所述清水泵通过抽水管抽取蓄水池内的清水,用于冲洗抽样桶和接水槽的弃水淤积在排弃水管内的泥沙;(7)分别在临近采样桥、接水槽和水环真空泵的地方设置简易通讯装置,用于上述三个地方的操作人员随时联系,做好试验的配合;(8)根据水库上游来水来沙的实测资料,进行水库模型放水;(9)开启负压装置,使抽压干管和抽压支管内的气压为负1个大气压;将4根取样管出水端依次插接到抽样桶的插接头上,打开取样管和抽压支管的控制阀门,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取样管内充满浑水,然后关闭控制阀门,将取样管出水端放置在接水槽内;(10)取样时,根据取样管的长度,先将取样管内的浑水在接水槽内排泄20-60秒, 使取样管内先前存蓄的浑水排净,保证每次取样均为实时含沙量取样,然后,将比重瓶放置在接水槽内,将取样管出水口置于比重瓶口,利用比重瓶进行含沙量取样,比重瓶满时关闭取样控制阀门;(11)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或者在模型上观测到异重流潜入后,在潜入断面下游,应加密测验,观测异重流到达每个拟测验断面的时间;(12)试验进行一定时间后,启动弃水冲洗装置,冲洗排弃水管内淤积的泥沙。优选地,所述轨道由工字钢制成。优选地,所述抽压干管及抽压支管采用PI3R管。本专利技术的试验方法,采用的设备造价低,安装容易,操作方便,提高了取样的效率和含沙量样本的有效性,增加了试验数据的数据量,提高了试验精度,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试验方法采用的水工模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试验方法采用的水工模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轨道,2为采样桥,3为探杆,4为取样管,5为触底板,6为铜管,7为水环真空泵,8为储气罐,9为抽压管,10为抽样桶,11为插接头,12为接水槽,13为排弃水管,14 为模型墙体,15为蓄水池,16为清水泵,17为搅拌池。具体实施例方式小浪底水库是典型的峡谷型水库,小浪底库区模型是“模型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模型从小浪底大坝至三门峡水文站,原型库段长约125km,高程从155m至^5m,模型包括库区100%的干流原始库容及近95%的支流库容。依据所选用的几何比尺(水平比尺300,垂直比尺60)缩尺后,模型长约440m,模型平均宽度约15m,高约2.細。在模型的两岸,分别固定设置一条轨道1,两条所述轨道1的走向分别与两岸的走向大致一致。轨道1可以由工字钢制成。根据水库的长度和边界条件,确定模型计划测量的断面数量,然后,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峡谷型水库的异重流模型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根据实测资料,选用合适的几何比尺:水平比尺300,垂直比尺60,建立水库物理模型;(2)在模型的两岸,分别固定设置一条轨道(1),两条所述轨道(1)的走向分别与两岸的走向一致;根据模型计划测量的断面数量,设置多个横跨模型两岸的采样桥(2),采样桥(2)宽度为0.5-1.5米;在所述采样桥(2)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导轨,在所述采样桥(2)的两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能够同时沿着所述轨道(1)和采样桥(2)两侧的导轨滑动;(3)在所述采样桥(2)上游侧的导轨上安装有一根金属探杆(3),所述探杆(3)与所述导轨连接处设有水平和垂直调整螺栓,利用所述水平调整螺栓,使所述探杆(3)能够沿着所述导轨水平移动,利用所述垂直调整螺栓,使所述探杆(3)能够垂直移动;在所述探杆(3)上固定安装有触底板(5),所述触底板(5)与探杆(3)垂直;(4)在所述探杆(3)上安装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1根辅助水尺和4根取样管(4);所述辅助水尺固定在所述探杆(3)上,用于测量水深;4根所述的取样管(4)为软性胶管,绑定在所述探杆(3)上,每根所述取样管(4)的进水端安装有铜管(6),4根铜管(6)的入水口朝向水库上游来水方向,且每根铜管(6)在探杆(3)上的高度位置不同,用于在不同的水深留取水样;4根取样管(4)的另一端延伸到模型墙体(14)的外侧,在取水管(4)出水端安装有取样控制阀门,用于开始或停止取样;取水管(4)出水端的高程应当低于所述铜管(6)的高程;(5)在水库模型的外部设置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由水环真空泵(7)、储气罐(8)、抽压管(9)和抽样桶(10)组成,水环真空泵(7)连接所述储气罐(8),所述储气罐(8)连接所述抽压管(9),抽压管(9)包括抽压干管和抽压支管,抽压干管和抽压支管通过三通连接,抽压干管布设在模型墙体(14)的外侧,抽压支管布设在临近取样管(4)出水端的地方,抽压支管进口端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抽样桶(10)的上部设有2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通过软性胶管与所述抽压支管的出口端连通,另一个接口安装有与所述抽样管(4)出水端匹配的插接头(11);在临近取样管(4)出水端的模型墙体(14)外侧安装1个接水槽(12),所述接水槽(12)和所述抽样桶(10)的底部均与排弃水管(13)连通,用于排泄取水管的弃水;(6)设置弃水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一台清水泵(16)和抽水管,所述清水泵(16)通过抽水管抽取蓄水池(15)内的清水,用于冲洗抽样桶(10)和接水槽(12)的弃水淤积在排弃水管(13)内的泥沙;(7)分别在临近采样桥(2)、接水槽(12)和水环真空泵(7)的地方设置简易通讯装置,用于上述三个地方的操作人员随时联系,做好试验的配合;(8)根据水库上游来水来沙的实测资料,进行水库模型放水;(9)开启负压装置,使抽压干管和抽压支管内的气压为负1个大气压;将4根取样管(4)出水端依次插接到抽样桶(10)的插接头(11)上,打开取样管(4)和抽压支管的控制阀门,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取样管(4)内充满浑水,然后关闭控制阀门,将取样管(4)出水端放置在接水槽(12)内;(10)取样时,根据取样管(4)的长度,先将取样管(4)内的浑水在接水槽(12)内排泄20-60秒,使取样管(4)内先前存蓄的浑水排净,保证每次取样均为实时含沙量取样,然后,将比重瓶放置在接水槽(12)内,将取样管(4)出水口置于比重瓶口,利用比重瓶进行含沙量取样,比重瓶满时关闭取样控制阀门;(11)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或者在模型上观测到异重流潜入后,在潜入断面下游,应加密测验,观测异重流到达每个拟测验断面的时间;(12)试验进行一定时间后,启动弃水冲洗装置,冲洗排弃水管(13)内淤积的泥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奎李书霞马怀宝张俊华李涛蒋思奇王婷李昆鹏王岩王仲梅石标钦于国卿顾列亚张晓华张攀曾贺谢志刚岳瑜素邓宇徐路凯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